不安腿综合征(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证治方药】

  (一)湿郁经脉

  治法:淡渗利湿,宣痹通结。

  方剂:薏苡竹叶散(《温病条辫》)合二妙丸(《丹溪心法》)加减。

  药物:薏苡仁30g,滑石15g,竹叶10~l5g,茯莓15g,蔻仁3-5g(打),木通10g,牛膝15g,苍术10~12g,黄柏3~5g。

  方义:用苡仁、滑石、茯苓、竹叶、术通淡渗利湿,苍术、黄柏、牛膝遥络除湿,蔻仁、苡仁宣化湿邪,醒脾除湿。

  加减:下肢灼热甚加知母、忍冬藤清热宣痹,酸胀筋挛加芍药、木瓜、甘草舒筋缓急,麻木沉重加木防己利湿。胸脘痞闷加枳壳、杏仁宽胸理气,症情较重者加秦艽、桑枝、钩藤、伸筋草宣痹通络。

  变通法:亦可用宣痹汤或加减木防己汤(均为《温病条辨》方)出入。

  (二)脾气不足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泄阴。

  方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合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药物:生黄苠15~30g,党参l0~15g,白术10g。陈皮5~10g,当归10g,麦冬l0g,五味子3~5g,黄柏3g,升麻3g,柴胡5g,甘草5g。

  方义:黄芪、党参益气升阳,陈皮,白术和胃健脾,升麻、柴胡佐使黄芪、党参以升清阳,麦冬、五味子养心阴,黄柏泻相火(阴火)。

  加减:灼热甚者加知母、生地养阴泄热,酸胀筋挛加芍药、木瓜舒筋缓急,食后饱胀加苍术,厚朴燥湿除满,下肢麻痛加羌活、防风祛风通络。

  变通法:亦可清燥汤(《脾胃论》)出入。补中益气,清热利湿,药用生黄芪、党参、苍白术、陈皮、生地、当归、麦冬、五味子、黄柏,黄连、泽褥、猪苓、茯苓、升麻、柴胡、甘草等,适于脾气不足,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湿热下洼者。

  (三)肝血虚亏

  治法:养血柔肝,舒筋通络。

  方剂:补肝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生熟地各10g,当归10~12g,白芍15~30g,川芎3~5g,枣仁10~15g,木通10~15g,麦冬10g,甘草5~10g。

  方义:用四物汤养血和血,枣仁安神补血,芍药、木通、甘草舒筋通络,麦门冬补阴安神。

  加减:睡眠不安加夜交藤、五味子安眠;头晕目眩毛发、爪甲不荣,加何首乌、早莲草、女贞子养血;下肢不适感甚者,加怀牛膝、鸡血藤、伸筋草宣痹通络。

  变通法:若见腰酸、颧红、盗汗、耳鸣,有肝肾阴亏症状者,用杞菊地黄汤(《医级》)加减,补益肝肾。

  (四)瘀热深伏

  治法:凉血清热化瘀。

  方剂: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合犀角地黄汤(《千金要方》)加减。

  药物: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15g,生地15~30g,当归10g,丹皮10g,紫草10g,牛膝15g,黄柏3~5g。

  方义:方用生地、丹皮、赤芍、紫草凉血清热,桃仁、红花、牛膝、当归活血化瘀,黄柏清热。

  加减:烦热甚者加白薇、秦艽、黄芩、山栀清热。

  变通法:可用解毒凉血汤(《医林改错》)加减。

  【简易方药】

  1,桂枝新加汤:桂枝15~30g,白芍15~30g,黄芪20~30g,当归15g,川芎15g,大枣5枚,玄胡15~2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阳气不足桂枝用量大于白芍,阴血不足白芍用量大于桂枝。适于气血不调者。

  2、加减三仁汤:杏仁、蔻仁、竹叶、厚朴、通草,木瓜、秦艽各10g,滑石、牛膝各15g,薏苡仁、桑白皮、忍冬藤30g。水煎服,每日1剂。适于湿热内阻者。

  【针灸治疗】

  (一)毫针法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双侧)。

  方法:用1~1,5寸毫针,常规刺法,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

  疗程: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

  (二)耳针法

  取穴:耳神门、皮质下、内分泌。配以相应部位,如踝、膝等。

  方法:芏不留行子贴敷,胶布固定。嘱每天按压3次,每次1~2分钟。

  疗程:隔日1次。7~10次为l疗程。

  【评述】

  本征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肌电图、腓肠肌活检等均无阳性发生。多见于缺铁性贫血、糖尿病、慢性肝病、尿毒症、维生素缺乏,以及某些药物(如异丙嗪、苯海拉明等)反应,亦有长期受寒所致,原因尚未明确。

  本征以气血不和,肌肉、筋脉失养,血脉痹阻为证治着眼点,而治从湿郁、脾虚、肝弱为主。在临床上尚需辨虚、实两证。脾气不足、肝血虚亏以虚证为主,当以补益;湿郁经脉、瘀热深伏以实证为主,则宜除湿宣通、凉血清热为主。实际上,虚实证候往往互兼,即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中气不足兼有湿郁、热蕴者,当加三妙丸除湿,知柏以清热;肝血虚亏久而可致血络不通,故又需加鸡血藤、首乌藤、牛膝、伸筋草等通络舒筋之品。而湿郁经脉。病本在脾,如见脾气不健、胃气不和者。则可酌加二陈、平冒、四君子等方,选加数味出人之。又有慢性肝病见本征,则宜茵陈四苓汤、丹栀逍遥散或一贯煎法,辨证进方出人。

(0)

相关推荐

  • 名中医治肩周炎十二秘方【一点资讯】

    中医学将肩周炎列入痹证范围,认为正气不足.素体虚弱.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因. 肩部劳损.外伤.受风寒湿侵袭等因素可诱发肩周炎. 下面推荐名医治疗肩周炎临床经验十二方,供广大医学者参考. ...

  • 头痛证治十二法(肖相如)

    导读:今天学习刘启庭先生治疗头痛的12法以及常用方药.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按病因可分为外感头痛.内伤头痛.按头痛的部位可分太阳头痛( ...

  • 高血压(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证治方药] (一)肝火上炎 1,临床表现:头目胀痛,眩晕,收缩压因情绪因素而波动升高,情绪稳定时常可恢复正常,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胸胁不舒,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 ...

  • 舌痛(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证治方药] (一)脏腑积热 1,临床表现:舌体疼痛,势如针刺烧灼,口臭,心烦易怒,渴喜冷饮.大便于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而干,脉象滑数或洪大有力. 2,病因病机:脏腑积热,循经上攻于舌. 3,治 ...

  • 震颤(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证治方药] (一)肝风内动,肝阳上亢 治法:平肝潜阳,息风清热: 方剂: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合羚羊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药物:天麻10-15g,钩藤10-1 ...

  • 颜面红肿(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证治方药] (一)风热毒蕴 治法:清热解毒,祛风凉血. 方剂: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 药物:金银花30g,连翘15g,牛蒡子10g,山栀10g,丹皮10g,赤芍15g,板蓝根15g,生石 ...

  • 口酸(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证治方药] (一)肝经郁火 1,临床表现:口酸,甚则酸味冲鼻.精神抑郁,心烦喜怒.胸胁张满,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稍数. 2,病因病机:酸为肝之味.肝气久郁化火,肝经郁火逆而上溢于口,可为口酸. ...

  • 抽筋(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证治方药] (一)热盛动风 1,治法;清热凉肝息风. 2,方剂:羚羊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加减. 药物;羚羊角粉l-3g(调冲分服),钩藤l0-15g(后下),白芍15-30g,生地 ...

  • 肛门疼痛(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实热肛门疼痛与湿热肛门疼痛:二者皆属实证.热证,由外感风湿燥热之邪,或过食辛辣肥甘醇酒,致实热.或湿热内生,下注肛门,经络阻滞,气血凝聚.不通则痛.实热肛门疼痛.多由外感风热燥火实邪,以肛门灼痛,遇冷 ...

  • 不安腿综合征(中医)的检查方法

    (一)湿郁经脉 临床表现:下肢不适,酸胀痒麻沉重,足内灼热.小便短,胸脘痞闷,口腻.口淡或口渴不欲饮.舌苔薄腻,脉濡.缓,或带数. (二)脾气不足 临床表现:下肢不适,酸胀麻痛沉重,足内灼热.小便清长 ...

  • 智力低下(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证治方药] (一)肾肝亏损,髓海不足 1,临床表现:智力迟钝,目无神采,发育迟缓,抬头.匍匐.坐.爬.站.走.语等发育均明显迟于正常同龄小儿.日久两且干涩,筋骨痿软,懒以动作,反应迟钝.舌淡红.苔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