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凡事要先确立目标,制定规划,不打无准备之仗
大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有规划、有计划,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做到稳扎稳打,最终取得成功。
曾国藩一生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他始终坚持“凡百事务都应先立定规模”。
一、“规模远大”与“综理微密”
在《致沅弟·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中,曾国藩就对此事进行了详细阐述。
他在信中说:“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这里的“规模远大”,就是说目标要长远,不要拘泥于眼前的成功或失败,不要被路上的美景所迷惑,从而迷失了方向。
当然,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只有“规模远大”是不够的。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人只有远大的志向,而没有细致的规划,那么目标再远大也只是一场空谈。
这里的“综理密微”,就是说确立了目标之后,必须制定一系列详细具体的计划,并坚定地执行,做到持之以恒。
曾国藩之所以能够取得很大的成就,就得益于他在做事时的“规模远大”与“综理微密”。
他认为,在做任何事之前都必须先立定规模,立定规模就是要确立目标、制定规划。
对于个人来说,确立目标可以激励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对于下属来说,制定规划可以让他们按照要求办事,起到督促的作用。
二、目标和计划在作战中的应用
在信中,曾国藩结合用兵实际,对目标和计划进行了详细说明。
“弟之综理密微精力较胜于我。”这是曾国藩的自谦,也是对弟弟的一种肯定。
“军中器械其略精者,宜另立一簿,亲自记注,择人而授之。古人以铠仗鲜明为威敌之要务,恒以取胜。刘峙衡于火器亦勤于修整,刀矛则全不讲究。余曾派褚景昌赴河南采买白蜡杆子,又办腰刀分赏各将弁,人颇爱重。”
曾国藩对精密器械的使用、铠仗的鲜明、火器的修整、白蜡杆子的采买、腰刀的分赏等进行了阐述,指出这些管理细节都是“综理之一端也”。并让弟弟多多留心此事。
“至规模宜大,弟亦讲求及之。但讲阔大者,最易混入散漫一路。遇事颟顸,毫无条理,虽大亦奚足贵?等差不紊,行之可久。斯则器局宏大,无有流弊者耳!”
他既让弟弟学会树立远大的目标,但又必须防止落入散漫的歧路。如果做事漫不经心,毫无条理,即使树立的目标再远大,也不可能达到。
三、从小事做起,实现宏伟目标
曾国藩强调要将“规模远大”与“综理微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无往而不胜。
一方面,他经常立下志向激励自己,即使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仍然“打落牙齿和血吞”,自强自立,终于培养出了战功赫赫的湘军。
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他善于将远大却抽象的目标和原则,转换为具体细微的行为标准,并且坚定不移地执行。
比如他一生坚持早起,每天读书,坚持写日记和家书,对军中各种小事都十分关心。正是因为他能把这些琐碎的小事认真做好,他的宏伟目标才最终得以实现。
四、不打无准备之战
曾国藩虽然是文人出身,但是在用兵打仗上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素来以行事谨慎稳妥著称,因此十分反对浪战。弟弟曾国荃年少气盛,在带兵时容易冲动作战,因此曾国藩曾多次嘱咐他不要轻率作战。
在《致沅弟·最戒浪战》中,曾国藩指出:“凡与贼相持日久,最戒浪战。兵勇以浪战而玩,玩则疲;贼匪以浪战而猾,猾则巧。以我之疲敌贼之巧,终不免有受害之一日。”
这里的“浪战”,指的是不考虑地形、不了解敌我形势,在缺乏周密计划的情况下轻率作战。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不打无准备之仗”。
这种轻率的战争,往往并不能分出胜负,不管是偶尔获得小胜,或是经历了小败,不但对大局无益,还会使士兵越来越疲惫,放松了对战争的戒备和坚持。
与其在浪战上耗费精力,不如仔细筹划,在做好充足的准备之后再去开战。而一旦开始作战,就必须顽强坚守、奋战到底。
所以曾国藩经常告诫营中诸将:“宁可数月不开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也就是做到打仗一定要计划周密,打有准备之仗。
五、不轻近,不轻退
曾国荃到金陵前线时,曾国藩再次叮嘱他要以“不出壕浪战”五字为主。
曾国藩是一个十分小心谨慎的人,也是一个善于做准备的人。
他将作战的原则总结为“不轻近,不轻退”六个字,从来不轻言开战。他认为只有缺乏战争经验的人才会动不动就说要开战,稍有阅历的人都会知道,如果军队存在问题,绝不敢轻言开战。
曾国藩十分赞赏李续宾,“渠之带勇,实有不可及处。”他认为李续宾懂得从容应战,不但平时准备充足,就算在阵前也不慌乱,依然能保持镇静。这一点非常值得所有人学习。
其实不仅仅是作战,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做好规划,并进行充分的准备,千万不能盲目草率行事。
只有目标明确,准备充分,并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赢得最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