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没去白粉又来,哥们!是不是又让草莓白粉病给缠上了?
目前很多地方都在下雨,特别是南方地区今年的温度真是一点也不高,也就是30度上下,这样的条件也很容易发生白粉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草莓白粉病的相关知识。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嫩茎、芽及花瓣等幼嫩部分。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在草莓生长季节可发生多次再侵染。而且,白粉病病菌很容易产生抗性,这也导致白粉病很难防治,让人头疼。
育苗地雨后发生白粉病造成叶片上卷
一、发生的条件:
高温弱光不通风,白粉病易发生
白粉病在形成分生孢子的时候,需要较高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白粉病形成分生孢子的最适温度是28~30℃,最适相对湿度在85%以上;萌发最适温度是25~28℃,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在50~80%之间;强光照也不利于病菌的生长。所以,雨后转晴或昼夜温差较大的闷热天气特别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
由于白粉病病菌是直接或借道气孔皮孔侵入寄主植物器官表皮的,因此,寄主植物的表皮性状会直接影响到病害的发生几率和被害程度。见光少、氮素营养大、生长速度快的育苗地,特别是旺长苗和高脚苗,无论是叶面还是茎杆表皮都相对薄嫩,这些苗子白粉病的发生几率和被害程度就高。
叶片背面的症状
栽植密度大或氮肥施用太多旺长造成苗地叶片郁闭,光照弱、通风差、空气相对湿度偏大。这些苗地白粉病也相对更容易发生。
这样的就过密了
二、农业防治方法
1、大水量、轮换用药,防病效果好
①选抗病品种。
品种之间对白粉病的忍耐能力是有差别的,所以首先要选择抗病品种。
②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通风透光较差、空气湿度大的环境容易诱发白粉病,目前苗子已长满的苗地可以将母苗的叶子全部打掉,只留下部份茎杆。还要在雨前打掉苗子上的老叶、病叶,尽可能提高光照水平和通风透光条件。
合适的密度也是防治关键
③平衡施肥,补充钙、硅肥。
薄嫩的表皮更容易遭受白粉病病菌的侵染,7月之后就不在施用任何形式的氮肥了,尤其是枝叶密度较大的育苗地,除了注意土壤平衡施肥以外,可结合控旺叶面补充钙和硅,对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有明显的效果。可以用选用钙镁硼、或是逆护来增加苗子的抗病能力。
三、化学药剂防治
①尽早防治。
白粉病菌落在叶片上即可发芽侵入, 1 天叶片表面就可长出菌丝体,5天侵染处形成白色菌丝丛的病斑,7 天病斑老熟并产生分生抱子飞散传播。此时病菌繁殖数量快, 病害流行也快。所以,在病害发生初期进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在发病初始就采取措施,把病菌数量始终压制在最低水平,即便是在白粉病易发时期,防治起来也不会太难。等到白粉病已经爆发再找所谓的特效药,是最愚蠢的应对策略。
②选择合适药剂。
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和病害发生阶段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杀菌剂。
这个时期可结合草莓苗的控旺选择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腈菌唑、丙环唑等对白粉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但还要考虑这些药剂对植物的安全性以及对病害的抗药性,最好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或其它杀菌剂混配使用。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中的醚菌酯、肟菌酯等在植物器官表面上有气化二次分布特点,非常适合主要分布在表皮内外的白粉病病菌的防控。但这类杀菌剂特别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在使用频次及剂量上不能太随意。
③加大喷水量。
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本身含水量高,在湿度较高时,极易吸水破裂死亡。所以,低浓度、大水量喷药,将叶面全都喷湿,会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要想种好草莓,学习是必需的,小编在此向大家推荐一本图文并茂的草种植技术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