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别人的优秀,就是自己优秀最好的证词
蔡元培在刚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不久,就一意孤行地聘请刚从美国留学回来年仅26岁的胡适担任北大的文科教授。并且为胡适开出高薪,从而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他们并不会衡量胡适的才学与思想是否和报酬相匹配,只看到了一个初出茅庐的晚辈拿着高昂的工资赶超了他们。
于是就会有一些气不过的人找到蔡元培,提醒他保持头脑的清醒,不要被喝了两天洋墨水的人所蛊惑,以免失节。而在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一些冥顽不灵的老腐朽,依仗着自己那一点点的才学便倚老卖老,更别说在学术上更进一步。
蔡元培并没有直接的反驳他们,只是给那些状告者每人送了一包茶叶,但却唯独没有给胡适。于是那些人便沾沾自喜的认为蔡元培听了他们的劝阻,便聚在一起庆祝。
蔡元培得知后在一次校务会上说,胡适的肚子是干净的,一心办学为民。而有些人却炉火中烧,一肚子歪点子、脏思想,茶叶能清肠胃,送给你们是帮你们解毒。
人的上升通道有两种,一种是自我能力的提升,一种便是拉低诋毁他人,毫无疑问肯定是第二种的见效更快,并且成本更低。
所以就会有很多这样的人,别人的优秀,自己不是想着怎样去超越,而是想着怎样拉你下水。
这就正好验证了心理学上的达克效应:它是指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缺能力的基础上得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结论。而这些能力欠缺者往往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优势之中。
就像郭德纲说的那样:“有人说我变了,我只不过原来一身泥,因为有人在井边看着我,觉得挺好玩儿,后来我上来了。洗干净换身衣服开车走了,井边的人却说我膨胀了,其实不是我膨胀了,而是他失落了。”
那些生活平庸见不得别人好,看不得别人优秀的人往往有着很重的戾气。只因自己生活在泥潭中,所以就用自己引以为傲的穷人思维,愤恨着岸上的人。
因此见不得别人优秀的人,自己往往更平庸。
生命太短,没时间自怜,也没时间嫉妒。
承认别人的优秀,就是自己优秀最好的证词。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穷人最缺什么。
有一个回答是这样的:表面上缺资金,本质上缺野心,骨子里缺少改变的勇气和行动力。
聪明的人从始至终都知道风生水起,全靠自己,对别人释放出的恶意,自己得不到任何的好处。
而愚蠢的人却始终着眼于眼前一亩三分地的得失,别人只要比自己的地多出分毫,就会心不平衡。
准确的来说,这样的人拥有着的是一种同伴压力,平常人肯定不会对优秀自己很多的人有任何的嫉妒。
对待同伴压力,心理学上有一种绿灯思维:具有绿灯思维的人,永远会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接受别人卓越的品质。他们会不断扩大自己的认知边界,承认自身的不足,最大限度地获得长期的进步。
有句话说得好:“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共同垮台。”
因此人生中有一种恶,叫见不得别人好,也有一种格局,叫成他人之美。
嫉妒是人的一种本性,但不将本性释放于他人,则是一种修养,我们无法压制本性,但可以做到有修养。
深以为然。
一束光打进了房子里,有的人看到了明亮,但却总有人看到尘埃。
同理,优秀的人释放光彩,有的人感到压力,然后奋起直追,但却总有人报之以恶。
《 论语》中说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己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己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
人性的善与恶,方寸之间,纤毫必现。
余生不长,看淡世事的相待,做好自己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