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自然之心:侘寂之美
世间好的设计,
都是师法自然,
向大自然学习的成果。
当然,人心混乱的社会,
是无法理解自然的审美。
同样的,
没有宁静的心,素朴的生活方式,
是无法体会设计的最高境界——
侘寂之美。
侘(chà)寂一词,
对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
即便是在将其作为重要美学体系一部分的日本,
也不能完全精确描述,
更多地需要精神和品位上的意会。
侘寂与中国的禅宗美学,
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甚至有人认为,
侘寂是东方美学的最高境界。
侘寂是人类能创造、能设计最极致的美。
侘寂,是一种减法,
削减到本质,但不要剥离它的韵,
保持干净纯洁但不要剥夺生命力。
侘寂之美,也可以这样描述:
从老旧的物体(人)的外表下,
显露出的一种充满岁月感的美;
即使是外表斑驳,或是褪色暗淡,
都无法阻挡的一种震撼的美。
要真正理解侘寂,
还需要理解在自然界中死亡之不可避免。
这是侘寂之美的深层含义,
即短暂、残缺、无常。
在侘寂风格设计里,
多会用到老旧的物件和手作品,
在空间里,
沉淀时间的力量,重塑时光的温度。
那粗糙晦涩的手感和绝不耀眼的晦暗光泽,
正体现了“侘寂”美学中那种清高枯寂、俭朴古拙的境界。
在自然与简单中平衡诸多美的事物,
“侘寂”不是一种装饰风格,
而是一种心境创造某种氛围的状态。
爱上侘寂的人,
多对于自然的,记录着时间,光影,
情感的事物充满了极大的偏好。
侘寂留下了一些残缺的东西,
可供人们发挥想象力。
那种简单,却不失优雅气息的作品,
让人内心充满了一种自得与安心。
侘寂的美学,
开阔了我们对日常生活的视野,
给了我们一种以不寻常的审美,
来看待常见事物的方法。
侘寂美学之所以会引起共鸣,
主要是人生中蕴含了许多无常与无奈,
看起来舒服自然的侘寂,
是一种对渐逝生命的审美态度,
具有心灵疗愈的效果,
这是一种看尽繁华后,
才懂得欣赏与追求的美感。
侘寂,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内观哲学,
是顺着心灵与自然的不规则流动,
也是对时间和空间的禅意态度。
不执著于固定不变,
尊重潮起潮落,尊重大自然所有的一切。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侘寂之美追求简单,是一种顺其自然的“道”,
是不再负重的自我释然,是心智合一的生活状态。
好的设计也许改变不了所有,却足以重塑日常。
而更好的日常,也许就是生活该有的样子。
侘寂是一种强调本质的素朴之美,
是在否定了世俗普遍意义的美之后,
产生的“无一物”的美。
侘寂也从来没有固定的规则,
唯一珍惜的,是时间锻造的东西。
在美的国度里,理论永远次于感觉。
侘寂追求的是一种无需繁华,不要装饰,
直指本源的精神。
侘寂不是老旧的,逝去的,枯寂的美感,
而是即便在废墟中依然能够重生的力量,
就像一岁枯荣重生的雪下青青草。
从某种意义上,
侘寂是对抗时间的一种无力之力。
侘寂是一种对真实的追求,
就像罗曼罗兰说:
世界上是有一种英雄主义,
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
侘寂就是这样,
“看到世间种种的不完美,
却仍然以此为美”的存在。
希望大家能热爱生活,
也终被生活所爱。
云窝窝《自然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