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缅甸花梨什么样?你还记得吗?
2008年时,红木行业的主流还是做大红酸枝。
花梨价格便宜,本小,利也少。
当时花枝花梨在产地还是不分价格的,在国内市场上才区分开来卖,花枝也就是比花梨多1一2千元/吨,差很少。
有时分的还没那么仔细,经常碰到买的花梨里有花枝、花枝里有花梨。
08年缅花在产地的收购价3000/m3左右。量方也都是自己量,算成吨的话会多出不少头寸。
在深圳牛湖市场上,当时30公分缅花的市价大概在5000-6000一吨,受欢迎的大方料也只比普通货贵一点,高一千左右,不像现在这样会有成倍的差距。
那时候,30公分是起步,50公分以上的方料算大,80公分--1米口径的原木很常见,1.5米宽的大板也不少,1.8米宽的才是亮眼的好货。
2018年,缅甸花梨木通货的价格已是08年时的5倍了。
不过,大家都已经习惯了红木价格的上涨。
所以,相对于价格翻5倍来说,让人印象更深的是缅花尺寸在十年间的不断缩水。
这也是最经常听到的感概:现在的料,尺寸一年比一年小,价格还一年比一年高。
1.8米口径的缅花还有见到吗?只能是一个传说了。
1.5米口径的呢?基本算是绝迹了。
1米口径以上的呢?罕见,现在手头还有的都是大神,发到朋友圈一定有很多木友点赞。
80公分--1米口径的,曾经很多很常见。
现在也还能找到,不过都已归入极品料,要按根、按块论价卖了。
红木生长周期太长,生长成材速度远远赶不上市场的大量需求。
近的砍完了,只能向远处砍;有路的地方砍完了,只能向没路的纵深砍;大的砍完了,只能砍以前看不上的小的。
所以只能越来越小,越来越少,越来越贵。
只是这种速度太快,快到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平时一点一点的改变感觉还没那么明显,只有在回首再看时,才猛然发现早就变了一番景象。
2008年,谁会能想到,可以用来填山坳的多哥、贝宁两国的非洲花梨木,仅两三年时间就被砍的退出市场?
2008年,谁会想到,老挝产地大红酸枝几年后就在市场上基本绝迹?曾经常见的净42公分的料,会变成按根、按块卖,还可遇不可求?
2008年,谁会想到,十年后1米5的缅花已经绝迹,1米以上的都是罕见?80公分的都已成极品大料?
我们连续三天的头条文章,都在回首红木行业的十年往事,对高中低档红木的代表和主力:大红酸枝、缅甸花梨、非洲花梨在2008年时的规格、价格、行情分别进行了回顾。
回首往事,是怀念,是总结,是留下印迹,也是为了能更好的预见未来。
无论我们通过什么方式去回首总结红木行业的这十年,都会发现红木资源是在渐趋枯竭,越来越小、越来越少、越来越贵。
而未来十年,也必然延续这种趋势。
这也不是我们谁的意志所能改变的。就犹如大江东去,不是谁呼唤来了,而是天然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