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海外的惊世国宝——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历代帝王图》确是传世初唐时代的赫赫名迹,与敦煌唐代壁画人物比较,气息相通,时代风格极为明显,为传世卷轴画稀有之品。

——杨仁恺

《历代帝王图》(局部)

“快到六十四,行步移法场……”

一声枪响,一首诗还未完成,仰脸朝天,闭着眼睛喃喃自语的作诗人就倒在了刑场。

1946年6月25日,汪伪政权监察院院长兼立法院院长——梁鸿志,以汉奸卖国罪被执行枪决。

押赴刑场的梁鸿志

梁本天资聪慧,早年在日本留学,后来又入京师大学堂,好吟诗作对,以当代苏东坡自居。

然而,一身才华误入歧途,他偏偏走上叛国之路。喜好书画收藏的梁鸿志,更是走上一条贩卖国宝级文物之路,背负着千古骂名。著名的《历代帝王图》就是经由其手,流失海外。

梁鸿志从其外公林寿图手中得来《历代帝王图》。1928年,在日本东京举办的一场“唐宋元明名画展览会”,此作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梁鸿志借机,将《历代帝王图》以6万元大洋的高价,转卖给热衷东方古典艺术的收藏家——美国人邓曼·罗斯。两年后,罗斯将其捐赠给了波士顿美术馆

《历代帝王图》(局部)

《历代帝王图》自绘成之后,便于宫内宫外流离辗转,颠沛流离。

我国第一部绘画史著作《历代名画记》,开篇便是“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阐述了绘画的首要作用——助教化,形成正确的人伦观念。

波士顿美术馆外景

初唐著名画家阎立本绘制的《历代帝王图》,不仅发挥了教化后人、怀古思今的作用,在中国绘画史上,还标志人物画的成熟。

依照卷轴画的展开方式,从右往左,画卷首先看到的便是前汉昭文帝,历史上的十三位帝王依次出现,直到卷末的隋炀帝。历史时光的流转,朝代更替,700多年的兴衰荣辱,成败功过,如同过眼云烟一般。

然而,在画卷中,每位皇帝的一嗔一痴,一威一严,全都安然地写在了脸上,画像写下了他们或悲或喜的一生,观者也在咫尺之间,领略了身肩帝王之职的荣辱之景。

画卷首起的是前汉昭文帝。他对内修养生息,改革制度,减轻赋税,使得百姓充实,四夷宾服,开启了“昭宣中兴”的良好局面。因此,画面中昭文帝也面带微笑,异常自信。

前汉昭文帝

第二位是汉光武帝刘秀,为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他为政历经图志,推从儒学,开创了“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光武中兴”时代。他面容和善,目光坚定,流露出了仁和大度的浩然之气。

汉光武帝刘秀

其后者为魏文帝曹丕,他面色泛红,眉宇紧锁,络腮浓密,双目圆瞪,带着咄咄逼人的气势。正史中,曹丕经历了立嗣之争,篡汉为帝。成就了曹丕身怀志向,却心计深重的历史形象。

魏文帝曹丕

画卷第四位是吴主孙权,他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操,安定江东、建立吴国,发展江南经济,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画中的他,眉宇舒展,胡须轻盈,手执羽扇,一副泰然至若的样子。

吴主孙权

第五位是蜀主刘备,作为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身性为人谦和,善待下属,待人宽厚,实属仁义之君,也受人尊敬。然治国打仗却缺少谋略,力不从心。正如画中所绘,他眉头紧锁,双唇微张,欲言又止,保持着一副严谨却又紧张的神态。

蜀主刘备

第六位是晋武帝司马炎,他是晋朝开国皇帝。开国之初,他励精图治,造就了“太康之治”的繁荣景象。然而,晚年却骄奢淫逸,政事懈怠,埋下“八王之乱”的隐患。画面中的他,气度深沉,双手搭在随从身上,体态较其他的帝王,更为魁梧。

晋武帝司马炎

第七位是陈宣帝陈顼。他身着黑色常服,头戴曲幞头,还乘坐“步辇”出现在画面。这种手抬的步辇,也叫“腰舆”。他身边还配有两位侍从和8位辇夫,侍从的手里拿着笏板,与其他帝王区别较大。

陈宣帝陈顼

第八位和第九位分别是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二人紧跟当时的潮流时尚——魏晋风度。时人流行食用五石散,服用后顿感身体发热,精神兴奋,需要靠着疾走来散热,穿衣也开始选择宽袍大袖等轻盈的布料。​

画中二人身着南朝流行的隐逸高士之服,戴着两晋高士常常配的菱角巾。陈文帝还身披鹿皮裘,手执如意把玩,独坐于榻上,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陈文帝陈蒨与陈废帝陈伯宗

后面的陈后主陈叔宝则是一位荒唐之主,沉湎于酒色,每日醉生梦死。杜牧曾作诗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所讽刺的正是荒淫无度的陈叔宝。

画中陈叔宝身材矮小,双肩微耸,背微驼,面带一副猥琐之样,身边也只有一位侍从。

陈后主陈叔宝

随后是阎立本的外公宇文邕,他是一代英主,也是位尚武的皇帝,在位时灭了北齐,统一了北方。画中的宇文邕可谓器宇轩昂、威武强悍,面部的络腮胡硬挺而有张力,更增加了面部的野蛮之感。

周武帝宇文邕

最后两位就是隋朝的两位皇帝——隋文帝隋炀帝。隋文帝先后取代了北周,灭掉了南方的陈朝,建立了隋朝。画面中的隋文帝胸怀佩剑,神思间尽显深谋远虑。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却没有他父亲那样有出息,在位的他荒淫无度,残暴无理,所以他的形象与陈后主相类似,身材同样矮小猥琐。

隋炀帝杨广

一直以来,“帝王图”都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常见题材,类似的还有古代先贤圣人,功臣图……。他们往往是依据史书所载,每位人物的气质特征,将文字转为图像。

实际上,这类画作的每位帝王面容所差无几,基本都是固定的形象。然而,阎立本却在细微的表情、体态、服饰、随从等加以区分,再附加上榜书题额,以显示出人物的身份和德行。

《历代帝王图》虽是程式化的题材和风格,却能让观者理解每位帝王的政治作为和身份境遇,正所谓“传神写照”。

司马炎与孙权

隋炀帝与陈后主

阎立本在处理画面的过程中,学习《女史箴图》中的绘画形式,以空白绢面作为背景,只选择了少量的器物作为陪衬,加重了人物画的分量。

此外,他还通过身边的侍从的体量矮小,烘托帝王的高大。实属古代人物画中“主大从小、尊大卑小”的原则。

画作遵从“主大从小、尊大卑小”的原则

在线条技法上,熟练的“铁线描”根根干脆利落,衣纹的描绘干净简洁。设色稳重大方,以朱、黑、白为主色,再映衬上泛黄的细绢,以简化繁,更显皇家大气。

阎立本他把对于历代的帝王的褒贬流露于笔尖,所谓相由心生,他巧妙的借助人物五官和表情,表现他们内心的个性与气质,从而与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历史功过相对照。

宇文邕面部

《历代帝王图》将初唐时期的政治需要与艺术主张结合在一起,满足了当时皇室与王公贵族的政治、教化和审美需求。

在阎立本之后,人物画在多样化的功能,及其与视觉经验的对应关系上,进一步发展成熟,引领了其后的唐代人物画进入“灿烂而求备”的时期。

画作为探究古代服饰、家具等提供图像证据

关于《历代帝王图》

初唐人物画成熟的标志作品;

作品延续了中国古代绘画中“帝王图”这一重要题材;

在程式化的布局中,对人物的身份、性格、功过展开细致的体现;

画作描绘了从前汉昭文帝到隋炀帝的十三位帝王;

画作具有教化后人、怀古思今的作用;

作品颠沛流离,现为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镇馆之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