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刘焉篇(上)

汉末群雄系列之刘焉(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说起刘焉,在《三国演义》中仅在第一回有短暂露脸,在给刘备登场做铺垫之后,就再无正面描写。为给主角之一的刘备做足铺垫,小说中的刘焉被罗贯中杜撰成“幽州太守”,对三国历史稍有了解的朋友就知道这种官职根本不存在,而刘焉也从未到过幽州任职。小说把刘焉搬迁到幽州,又认刘备为侄,既能早早引刘备登场,又为后来与刘璋的友好关系买下伏笔,从文学角度处理得非常好。

正因刘焉在演义中戏份很少,所以知名度相比其子刘璋要低很多。提到刘璋,常用暗弱一词来概括其为人,守着沃野千里的益州始终毫无作为,长期置身于天下乱局之外。那么,作为刘璋父亲,益州基业的开创者,刘焉又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能在动乱的汉末时期入主益州,他又为此做过哪些事情?今天笔者就将为您讲述。

刘焉字君郎,荆州江夏郡竟陵县人,恭鲁王刘余后人。恭鲁王与中山靖王同为汉景帝之子,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所以演义中刘焉认刘备为侄的虚构也有一定历史渊源。汉章帝元和年间(84-87年)这一支迁往竟陵居住。刘焉年轻时在地方州郡做官,后来凭借宗室身份被拜为中郎。

刘焉重大事件之一——贤良方正,仕途平坦

延熹三年(160年)六月,司徒祝恬逝世。刘焉作为祝恬的门生辞去官职为恩师服丧,在此期间刘焉做了一段时间老师,在阳城山开馆讲学。

服丧期满后,刘焉被举荐贤良方正,受到司徒府征辟入京,后来历任洛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

细心的朋友也许会发现,刘焉的官运非常好,征辟之后第一份地方职务就是首都洛阳的县令,要知道后来曹操求洛阳县令而不得,只能退而求其次担任洛阳北部尉。之后又担任当时的经济中心冀州的刺史,然后又担任东汉最大两郡之一南阳郡太守,刘焉在地方上每一步都走到最好的位置。

宗正与太常均为九卿之一,也都是非常重要的职位。其中宗正负责管理皇族、勋贵事务,太常则负责祭祀事务的管理,在天下太平的年代,因为与皇帝宗族关系密切,这种特殊的身份也就代表着特殊的地位。

这里要提到刘焉被推举的是“贤良方正”,史书中较为少见,这里简单讲讲汉朝的察举制。察举制最早起源于西汉文帝时期,随后不断完善定型。察举制顾名思义,即考察与推举,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至隋唐时期被科举制所替代。

察举制有很多科目,在史书中最为常见的是孝廉、秀才(茂才),这是两种出现最多的岁科,也就是选拔程序制度化的科目,大部分察举选拔的官员走的都是岁科。

在制度化的岁科之外,还有许多特科,可以理解为有各种特别才能的“特长生”。特科名目繁多,如贤良文学、直言极谏、明经、明法,甚至还有明阴阳灾异这种科目。贤良方正也属特科之列,甚至察举制最早的科目就是贤良方正,被举荐此科的人往往由皇帝亲自考察,合格后授予的官职也比孝廉要高。

当然我们知道,察举制后来逐渐演变成各种标榜道德之人的“行为艺术”表演平台,逐渐脱离制度初衷,转变成为地方大族、朝廷要员互相勾结、互相举荐的通道。所以按照刘焉之后的所作所为来看,此人到底有多么“贤良方正”,实在是个大大的疑问。

刘焉重大事件之二——议设州牧

中平五年(188),经历了黄巾之乱、凉州叛乱等大规模战乱之后,整个东汉帝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地方郡县长官凭借征讨叛乱时招募的武装拥兵自重,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大不如前。黄巾之乱虽已过去好几年,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东汉帝国更大的危机不久就将到来。

刘焉也是聪明人,又在皇室宗亲中备受汉灵帝倚重,如何既能保证自己升官发财,又能逃避即将到来的动乱?刘焉向汉灵帝提议设立州牧,以镇守地方。

《后汉书·刘焉传》载:时灵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焉以为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辄增暴乱,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清选重臣,以居其任。

这里涉及到刺史与州牧的概念,简要介绍一下。

刺史,起源于汉文帝,制度定型于汉武帝,主要作用是监督、巡察地方郡级官员有无不法行为。在汉朝大部分时期,刺史作为监察官没有行政权力,相应地也没有固定治所,而是不定期在辖区流动。刺史的俸禄通常只有六百石,而郡太守级别官员则为二千石(篇幅所限,对中二千石、真二千石、比二千石暂且不做展开论述),所以通常刺史年纪轻、品级低。以这种官员监察更高级别官员,便于激励低级别官员尽忠职守,向皇帝如实汇报,以此换得日后高升的机会。

州牧,则是刺史权力扩大化,将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的标志。许多文章中表述州牧为刘焉首创,这是不对的。早在西汉成帝时期(公元前8年),就已有州牧设置的记载,比刘焉的提议早了一百八十年。

实际上刺史与州牧之间的转化在两汉有过不止一次,都是当时朝廷根据统治需要而进行的制度改革。在汉灵帝后期,刘焉提出的时机正是地方郡太守拥兵自重,私人武装渐成尾大不掉态势,刘焉主张(表面上)设立州牧,可以在各郡之上增设州级行政机关,可以强化对这些地方豪强的管控。只有监察权的刺史显然确实已经不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所以刘焉特别强调以“清名重臣”去担任州牧,来镇抚、管控各郡。

表面上刘焉的提议确有其道理,不过在当时情况下,州牧的存在只能是一种悖论:郡级官员拥兵自重,就设立州级官员压制;州级官员也拥兵自重,谁来压制?

显然,从后世观察,汉末的州牧绝大多数恰恰成为整合各郡小豪强的大军阀,正是这些大军阀之间的战争将东汉彻底撕裂。而汉末第一位州牧,就没带好头,正是这位提议设立州牧的刘焉,到任后大搞割据,给后来者做了个“最佳示范”。

刘焉重大事件之三——初到益州

刘焉最初倒也没太大野心,他把个人安全放在首位,主动请求去最偏远的交州担任州牧。毕竟交州当时还属蛮荒之地,中原以后打得天翻地覆跟自己也没什么关系,乱世保命最要紧。

毕竟这个提议涉及到国家制度层面的变动,所以汉灵帝表示需要考虑一下,没有当场答应。侍中董扶听了刘焉的话,私下找到刘焉,劝道:“京城将有大乱,益州地方却有天子之气,您不如改去做益州牧吧!”

董扶是著名的谶纬家、经学家,对风水相术颇有研究。值得一提的他是广汉人,所以很可能对刘焉的劝说也有借故还乡的意思。无论如何,那时的人们对谶纬很相信,刘焉对董扶的话也深信不疑,于是改向皇帝请求任益州牧。

就在汉灵帝犹豫时,传来一些报告,称益州刺史郤俭在当地胡作非为,有关他的非法勾当谣言四起。而并州刺史张懿、凉州刺史耿鄙则接连被反贼杀害。一系列的事件似乎冥冥中在帮助刘焉,向汉灵帝证明着刺史制度亟需修改,需要忠诚的朝中大臣空降地方,放手给他们权力去地方上拨乱反正。

《三国志·刘焉传》载:会益州刺史郤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而并州杀刺史张壹,凉州杀刺史耿鄙,焉谋得施。

汉灵帝最终采纳刘焉提议,第一批任命了三个州牧:益州牧刘焉、豫州牧黄琬、幽州牧刘虞。

单说刘焉,作为州牧制度提议者,汉灵帝自然抱以厚望,加封其为阳城侯,授其监军使者权力,以便让他去捉拿横征暴敛的益州刺史郤俭。

刘焉出发前,之前提到的董扶请求担任蜀郡属国都尉跟随刘焉,太仓令巴西郡人赵韪更是辞去官职跟随刘焉入蜀。这里的蜀郡属国,并非真正的“国”,而是少数民族归附的聚居地,级别相当于郡,蜀汉建立后此地改设汉嘉郡。赵韪在刘焉集团地位非常重要,该人在后续文章中还将有进一步介绍。

刘焉以州牧身份前往益州,本意是远离中原躲避战祸,而且据董扶所言益州有“天子气”,可行至荆益边界却发现道路已被封死,益州最高长官竟然无法踏足益州。

原来,有一伙自称黄巾军的叛军在益州境内起兵,为首二人叫马相、赵祗。当时益州百姓生活状态也不比中原好多少,二人振臂一呼两天内就募得数千人,他们迅速攻杀绵竹县令李升,又攻破雒县杀死郤俭,替刘焉把目标任务给干掉了。一个月之内,这伙益州黄巾军连破三郡,聚众多达数万,马相趁机自称天子。

面对如此多叛军,刘焉完全没办法。幸好有位益州从事贾龙,带领数百士兵在犍为东部边界据守,聚拢逃往的官员百姓后,扩充了一千多人的部队。贾龙带领这支部队反攻叛军,把刚称帝没几天的马相赶跑,很快平定了这场叛乱。

赶跑叛军后贾龙便派人迎接刘焉,这样,益州牧刘焉在本地士人的热烈欢迎中正式进入蜀地,然而,刘焉回报给贾龙等本地大族的,却不是信任与合作,而是铁和血。

对于刘焉入蜀之后的所作所为,还会继续为您介绍,感兴趣的话请点个关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写作的最大动力,谢谢!

(0)

相关推荐

  • 东汉乱世因何而起,群雄逐鹿,好一场三国争霸!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 184年(甲子年),张角相约信众在3月5日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

  • 王谋:郡中先贤,州里无继

    翠柏苍松春不老,少微南极夜同躔.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贤才俊彦众多,他们出现在社会的各个角落,身处仕途的曝光率更高些,更容易被提及.本篇就来聊聊王谋,字元泰. 王谋是益州汉嘉人士 ...

  • 朱符: 任人唯亲,积重难返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烽烟四起,各个官职上人选更迭频繁,哪怕郡守.刺史也不例外,甚至是优先被处理的对象.本篇就来聊聊朱符. 朱符是扬州会稽郡人士, ...

  • 三国地理志之刺史州牧制度,东汉灭亡潜在原因之一

    大家好,今天继续为大家补充三国知识,讲的是东汉末年与三国时代的地理问题,然后顺带说一下汉朝的刺史跟州牧制度是怎么一回事. 十三州总体情况 东汉一共有十三个州,相当于现在的省,这十三个州其中一个是司隶, ...

  • 武将出仕地点与时间

    李典:乘氏(地名)集合了好几千食客.初平中(191~192),武器:虎贲方天戟,带领众人跟随曹操. 管亥:收于青州北海都昌县城, 何曼:收建安元年,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及曼等,众各数万,初应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刘焉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刘焉(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刘焉重大事件之四--进攻汉中,断路杀使 在益州从事贾龙的迎接下,刘焉终于能够进入蜀地.新官上任三把火,刘焉恰好采取了三条重要政策.第一条,徙治绵竹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袁绍篇(特别篇)——董卓进京与袁绍失策

    汉末群雄系列之袁绍(特别篇)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上期讲到袁绍为何进出谋划策铲除宦官集团,但何进屡屡坐失良机优柔寡断,最后把性命断送,引发十常侍之乱,洛阳城血雨腥风,董卓趁机携凉州精兵进入都城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尾声,其二)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尾声,其二)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十五--反客为主,袭取徐州 在往期文章里,笔者已经用多篇文章介绍了吕布自出道以来至争夺兖州期间的主要历史事迹,本期咱们来聊聊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尾声,其一)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尾声,其一)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十二--兵力来源 吕布入主兖州,是一次突然袭击,在曹操全力向徐州陶谦倾泻复仇怒火时,吕布被张邈.陈宫为首的反曹势力迎接到兖州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特别篇)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特别篇)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九--出逃武关,投奔袁术 吕布在历史上的人生轨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刺杀丁原投奔董卓以前的时期:第二阶段为效命董卓时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下)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六--合谋王允,诛杀董卓 吕布与董卓之间最直接的矛盾,就是董卓因为一点小事拿手戟扔吕布,由此吕布认清了所谓义父子,不过是利益的结合,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中)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吕布重大事件之三--盗掘皇陵 本期文章我们接着讲吕布,主要为您介绍吕布投靠董卓期间的历史事件. 初平元年(190),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联军讨伐董卓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吕布篇(上)

    汉末群雄系列之吕布(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本期开始,将用数篇文章跟大家聊聊吕布.作为汉末三国时期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吕布的身上拥有不少标签,诸如: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飞将.乱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张杨篇(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本文除讲述汉末群雄之一.河内太守张杨的相关历史事件外,还将介绍相关历史人物的结局,全文较长,在保持耐心的情况下如果有兴趣,不妨结合笔者之前的文章一起来读,有助于理解相关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