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惊堂木的那些事
“惊堂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开始使用。唐代之前,“惊堂木”并无图案,只是为方便起见,将其顶面做成弧形而已。唐太宗时期(公元627年—650年),开始有人为了美观,在惊堂木上雕刻动物图案,有龙,有虎,有狮,不一而足。
武瞾(武则天)永昌年间(公元689年),朝廷把惊堂木图案规定为龙形,取龙乃皇权之象征意。宋代为卧龙,张牙舞爪;元代刻三爪或四爪龙形;明代龙形略有变化,嘴凸头大,颈粗身肥,刻有五爪,且头上有角。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又将惊堂木上的龙形加以统一修改,使之嘴缩身瘦,看起来就像一条小蛇。
在古代,惊堂木的正式名称叫"气拍",也有叫界方和抚尺的,俗称"惊堂木",是一块长方形的硬木,有角儿有棱儿,取"规矩"之意,具有严肃法堂、壮官威、震慑受审者的作用。惊堂木根据所用的人不同,上边雕饰的花纹,体积的大小,所叫的名称也不同。惊堂木的使用,因使用人的级别不同,名称也不一样。据说天下有8块惊堂木分别为:龙胆、凤霞、运筹、虎威、惊堂、戒规、镇坛、审慎。
1.皇帝有一块,dao 名曰:镇山河,又名龙胆,一拍四海皆震,意为至高无上的权利。
2.皇后有一块,名曰:凤霞落,意为母仪天下,霞光满天。
3.宰相有一块,名曰:佐朝纲,又名运筹,意为一人之下,辅佐朝纲。
4.武将有一块,名曰:惊虎胆,又名虎威,意为统领三军,以振军威。
5.县官有一块,名曰:惊堂或惊堂木,震人心魂。
6.和尚有一块,名曰:戒规,清心醒神。
7.道士有一块,名曰:镇坛,驱鬼除妖。
8.郎中有一块,名曰:审慎或慎沉,沉着冷静,妙手回春。
这8块惊堂木来源于民间俗语:“天下惊堂木八分,上至君王下至臣。君王一块辖文武,文武一块管黎民。圣人一块传儒教,天师一块惊鬼神。僧家一块说佛法,道家一块劝玄门。一块落在江湖手,流落八方劝世人。”
过去老艺人对醒木有“七木归源”、“九木归源”、“十三木归源”等不同的说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找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