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傻了,书法不是谁天生就能懂的
之前讲过《普通人眼里的《兰亭序》:这么痛的领悟!》但是即使看了这篇文章,也依然无法理解王羲之《兰亭序》书法。
为什么我们很多人无法理解?
认清一个现实
欣赏书法前每个人必须认清一个现实:你与古人对书法的审美可能不在一个维度上。
你的审美如果是二维的平面,古人可能是三维的立体空间,二维平面人怎么也不会想到三维是什么样子的,但三维立体空间的人能够理解二维平面人的思维,这就是差距!
如果还不明白,我就举几个例子:
图一
图二
以上两幅书法我们可对比一下,哪个写的更好?(可以评论区留言哦)
大家不要看谁写的,就论书法水平,图一、图二的功力都很深厚,练了很久,图一端正匀称,好看,图二倚侧多姿,劲健有力,类似魏晋风韵。笔者觉得,图二更有味道。
再如下图:
欧阳询《九成宫》
上面两张图也是两种不同审美境界,有的人觉得后面一张图写的好,古人审美过时了,有的人却觉得前面一张图写的好,有趣。
《祭侄文稿》
《蜀素贴》
上面两张图,一个是颜真卿《祭侄文稿》,另一个是米芾《蜀素贴》,你又觉得那个好呢?反正古人普遍认为《祭侄文稿》境界要高点。
上面两幅图,你觉得哪个好?然后我觉得,两个都不怎么样,至于为什么,不是几句就说的清楚的,评价一副书法作品的好坏,大部分人往往是只能凭感觉,哪些所谓的大师评委却能一眼看出高下,这窍门到底在哪?
懂得三个常识
欣赏书法前每个人必须明白几个常识:
1、欣赏书法的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学习;
2、感受书法之美需要书写实践、审美环境;
3、书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其意境不可言传。
解释一下这几个常识:
1、欣赏书法的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学习
有人说人类对美的欣赏是天生,比如男人对美女的定义基本上是丰乳肥臀,身材高挑腿长,瓜子脸等,我想说,未必,人类对美丑的概念是后天形成。
再比如说流行音乐和京剧,现代年轻人基本上喜欢听流行音乐,例如周杰伦、五月天等的歌,还有几个人能听得懂京剧?京剧唱的又慢又长,和流行音乐比起来太难听了,反正我也听不懂。
但是如果你在古代,没有听流行音乐的可能,只能在生活中看到京剧,你还会觉得京剧难听吗?你在古代从小就听京剧,耳濡目染,你肯定觉得京剧好听,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时的中国农村,听唱戏京剧的都是全村一起看呢。
这说明什么?
有人说,流行音乐更好听,更有魅力,古人要是有条件也会更喜欢流行音乐,我无法证实,也没做过实验,但是也同样说明另一个问题:喜欢京剧不是天生的!喜欢流行音乐不是天生的!
都是后天长期耳濡目染形成审美习惯,也就是说,人类的审美是后天慢慢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书法的美感同样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培养,书法的审美(从魏晋开始)也就存在一千多年,那些古代大家都是学过来的,所以书法欣赏你不学习古人书法,能欣赏的了么?
2、感受书法之美需要书写实践,而现代缺少审美环境和实践。
没写过毛笔,你就不知道书写的难度,这个道理很简单,而现在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写毛笔字,时代在进步,甚至硬笔字也少了,大家都用打印字,平时看书阅读也都是印刷体,大量艺术字、印刷体取代了古代的毛笔字体,造成今人缺少古人那种审美环境,而硬笔取代毛笔,甚至今人书写时间的大量减少,都造成今人与古人的审美不在一个维度上。
3、书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其意境不可言传
书法还有一种重要的特征,或者说是艺术的通用特征,即难以言传,书法的美,特别是高层次的美,是很难用语言描述的,所以学起来比较难。
这就好像你读鲁迅的文章,没有阅历的中学生是根本看不懂其中的味道,甚至有社会阅历的大叔也不会明白鲁迅文章的精妙,也许那些精通文学小说、有丰富生活阅历、对民国社会有深刻认识的人能明白鲁迅短篇小说在世界历史的地位。
极大的兴趣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古人的审美境界呢?
答案只有一个:极大的兴趣!
有人会说我这句是废话,但就是这句废话是根本的动力。
到达古人的审美境界需要大量临帖,阅读书法史、书法理论,遍历古代名家碑帖,需要请教老师,这个道理谁不懂!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书法,一,不能当饭吃,二,很难挣钱,三,失去了古人的毛笔运用的社会环境,基本上能成为一个普通书法爱好者就很不错了,没有极大的兴趣,很难坚持下去,很难坚持每天拿毛笔写字,我就做不到,所以很难成为大家,能超越众多书法爱好者就很欣慰了。
光有兴趣还不行,必须有极大的兴趣,而且需要具备独处、安静的性格等,才能坚定学书目标。
一个书法高手
写坏了几百上千只笔
写废了几屋的纸
更练了数十年
旁人
并不知他熬过了多少个独处寂寞的时光
也不知他如何在看不到进步的绝望中继续前行
更不知他难以与朋友同事共同交流话题的孤独感
愿意练字的年轻人永远都是那么少
现在挣钱那么不容易,毕业后,大家疲于生计、生活
书法长时间沦为小众能懂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