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疾解病:疼(痋)与痛

疼痛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作为一种人人都曾经或可能经历过的痛苦体验,疼痛的本质至今仍然是个谜,甚至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本文向大家介绍疼痛的相关医学知识。
一、中国传统医学对疼痛的认识
1、疼、痛及疼痛的文字学考证
由于缺乏远古时期有关疼痛的相关史料和证据,中国古代人们对疼痛的相关认识只能从疼痛相关汉字去获取一丝线索。
(1)痛
“痛”最早见于春秋末年鲁国左丘明所著《左传》一书,《左传·成十三年》有“斯是用痛心疾首。”的记载,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易传·说卦传》有“坎為耳痛。”的记载。西汉刘熙《释名· 释疾病》: “痛 ,通也,通在肤脉中也。”东汉晚期许慎《说文解字》(100年)注解“痛”为“病也。”南朝顾野王撰《玉篇》(543)“傷也。”春秋至两晋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全书共有685次出现“痛”字,是中医古籍最早对疼痛进行系统论述的重要文献。
可见早期“痛”字除指肉体上的疼痛外,还包括悲痛等心理及情绪上的不适。痛字由“疒”旁加“甬”而成,“甬”在古代是甬道、通道的意思,可见造字者的本意在于说明“痛”是由于通路被堵所引起的一种不适,包括肉体上的疼痛和心理上的悲伤。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古人对“痛”的这一定义与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ASP)对“疼痛(Pain)”的定义极为吻合,后世中医多认为通路即人体经脉,当风、寒等外邪侵袭经脉或各种原因引起经脉的气血瘀滞时,就会引起疼痛。
(2)疼(痋)
《说文解字》中未见“疼”字,但有一“痋”字,并解释“痋”为“动病也。”东汉末年刘熙在《釋名》中有“疼、旱氣疼疼然煩也。”的记载。三国时期魏人张揖在其所著《博雅(广雅)》中注解“痋”为“痛也。”南朝顾野王撰《玉篇》(543)认为痋是“古文疼字。”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痋卽疼字。”
“疼”字最早出现时间不确定,在《黄帝内经》中有五处出现“疼”字,如《灵枢经·刺节真邪》有“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等记载。三国魏明帝太和年间(公元227~232年)成书的《广雅》对“疼”字的解释为“痛也”。北宋丁度等编著的《集韻》“或作𦙭。”
可见“疼”出现时间应该晚于“痛”及“痋”。“疼”可能是由“痋”字演变而来,最早专指由“虫”引起的疼痛,至于是昆虫、毒蛇等引起的外伤性疼痛还是蛔虫等寄生虫引起的腹痛,目前缺乏相应的资料,“痋”字多的出现表明古人已经认识到部分疼痛与虫有关。“疼”由“疒”加“冬”字组成,冬寓意风寒,造字者认为“疼”是由于风寒入侵人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3)疼痛
疼痛作为一个词汇见于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三国志·关羽传》记载“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北齐时期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也有“吾尝患齿,摇动欲落,饮食热冷,皆苦疼痛。”的记载。南宋时毛晃编著的《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增韻)》注解“痛”为“楚也,疼也。”汉代以前古籍多将“痛”与“疼”分开,两晋时期已不再严格区分疼与痛,疼痛等复合词汇的出现可能与当时造纸术的普及有关。
2、中医学对疼痛的认识简史
3、中医学对疼痛的分类
(1)酸痛:表现为痛处发酸、感觉无力,腰部和四肢肌肉最易出现,多见于中老年人群。酸痛与局部劳损有关,属虚痛,与耗伤气血不能濡养筋脉所致。
(2)胀痛:表现为疼痛局部有胀满感,病因多为气机受阻、气滞不通,常见于胸、腹等部位。胀痛一般是由于情志原因造成,多见于经常生气、郁闷患者。
(3)绞痛:指痉挛性的剧烈疼痛,或由于某些病症引起的内脏剧烈阵发性疼痛,如心绞痛、肾绞痛、胆绞痛等。
(4)窜痛:疼痛表现痛无定处,游走不定,常出现在四肢关节,多因感受风寒之邪所致,遇热则疼痛会有所缓解。
(5)跳痛:表现为局部有节律的、一跳一跳的疼痛,常见于过度紧张劳累造成的头疼,或者是痈肿、疮疡所致的疼痛。
(6)刺痛:特点是痛如锥刺,固定不移,疼痛较为剧烈,多因淤血内阻所致,外伤或神经损伤可以出现刺痛,如急性扭伤、三叉神经痛等
(7)坚痛:在疼痛的部位按之感觉坚硬,经常会触及一个硬块,为有形实邪积聚在病所,使气血结聚所致,如淋巴结核、乳腺增生等。、
(8)重痛:表现为疼痛伴有沉重感,如头重痛、四肢重痛等,多因湿邪阻滞、脾失健运所致。具有季节性或地域性,久居潮湿之处患者尤易出现。
(9)寒痛:有明确的受寒史,疼痛来势迅猛剧烈,多见于风湿类疼痛,此种疼痛也与气候地域有关。
(10)虚痛:表现为程度较轻的隐痛,持续时间较长但可以忍受。疼痛发作时喜按喜暖,慢性胃炎的胃痛、慢性肠炎的腹痛等慢性内脏疼痛多属于虚痛。
二、西方医学对疼痛的认识
1、疼痛及止痛简史
由于时代局限,古人往往用超自然的原因去推测和解释疼痛。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前460~前370年)认为疼痛是由于构成人体的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等四体液中某种体液过多或过少所致;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对疼痛进行研究后认为痛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情感。公元1世纪时的古罗马医生塞尔苏斯(Celsus)认为疼痛是炎症四大特征(红、肿、热、痛)之一。希腊解剖学家、内科医生Galen(盖伦)(130~201年)认为疼痛是由于外界有害刺激侵入体内,通过充满管状神经的精气传导到脑的结果,疼痛是一种触觉,当外部刺激不强烈时主要表现为触感和热感;当外部刺激非常强烈时就表现为疼痛感应。
直到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还认为疼痛是由刺激产生的精气传递到大脑所产生,而机体有控制精气的阀门,肉体和精神都可产生疼痛。进入19世纪后,随着对疼痛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疼痛机制的认识有了质的突破,出现很多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的疼痛理论,如1858年Schiff提出的特异性理论;Darwin提出的强度理论,1965年Melzack和Wall提出的闸门控制理论等,80年代末Melzack提出的“痛觉矩阵”理论等。
 2、英语中表示疼痛的相关词汇
表示痛或疼痛的常用词汇有ache、pain和soreness。ache常指身体局部持续性的隐痛或酸痛,疼痛一般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常构成headache(头痛),stomachache(腹痛),toothache(牙痛)等复合词。pain多指身体受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既可指一般或剧烈的疼痛,也可指局部或周身的疼痛,还可指精神上的痛苦、苦恼等。剑桥字典对ache和pain的区别是“pain is acute, whereas ache is not acute.” soreness指身体上受到创伤引起的肌肉酸痛,或感染的疼痛部位如青肿处、疮疡、溃疡;还可指精神上的痛苦,恨事或伤心事。
pang、stab、stitch和wioge都有剧痛的意思。pang多指身体上短暂、剧烈、有间隔的痉挛痛,或精神上因绝望、悔恨等带来的极度悲痛。stab指短时的刺痛或突如其来的剧疼,似被锐器猛刺一般。sting 刺痛,刺伤。多指由动、植等物刺、鳌、叮而造成的损伤或疼痛。stitch 剧痛。专指肋部突发性的、如针刺、刀割一般的锐痛。wioge 剧痛,刺痛,阵痛,多指一种刺扎样的疼痛,或良心上的痛苦与愧疚。
表示痛苦或苦恼的常用词汇有agony和anguish。agony指精神上极度的痛苦或肉体上剧烈或持续的疼痛,往往强调周身的疼痛。anguish指肉体上或精神上的剧烈痛苦,多用于指身心上的极度苦恼,也指身体上局部的、短暂的疼痛。通过表示疼痛的上述相关词汇,可以看出疼痛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病理及心理现象,以至于人们不得不借助于不同词汇来对其进行描述。
三、现代医学对疼痛的认识
1、疼痛定义的演变
1979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ASP)首次给疼痛定义,疼痛(Pain)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或描述的类似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2020年,IASP最新定义为疼痛(Pain)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最新定义同时给出了六条附加说明。
① 疼痛始终是一种主观体验,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到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② 疼痛与伤害性感受不同,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感觉神经元和神经通路的活动并不代表疼痛;
③ 人们可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学习、感知疼痛并认识疼痛的实际意义;
④ 个体对自身疼痛的主诉应该予以接受并尊重;
⑤ 疼痛通常是一种适应性和保护性感受,但疼痛同时也可对身体机能、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⑥ 语言描述仅仅是表达疼痛的方式之一,语言交流障碍并不代表一个人或动物不存在疼痛感受。
2、疼痛的流行病学
(1)癌痛:疼痛是肿瘤最常见的相关症状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约30~50%的癌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早期患者为15~30%,中期为40~55%,晚期为50~75%。
(2)术后疼痛:术后均会发生疼痛,术后2~3天内是疼痛最剧烈的时候。手术后疼痛的发生时间与使用麻醉药物有关,瑞芬太尼、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分别在术后1~5分钟、0.5~2小时和3~6小时出现疼痛。在手术后6个月,约有29.6%出现中枢性卒中后疼痛(CPSP),其中1/3的CPSP患者为中重度疼痛,约1/5患者需要接受镇痛药物治疗。
(3)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及疾病引起的一系列疼痛的总称,欧洲的一项研究显示,一般人群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病率高达8.0%,我国约有9000万患者。
3、疼痛的病因及分类
作为人体对不良刺激的一种主观感受,疼痛意味着存在潜在和确实存在的肌体病变和损伤。临床一般将疼痛分为创伤性疼痛、炎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癌痛和精神(心理)性疼痛等。依病理学特征,疼痛可以分为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或两类的混合性疼痛) 。
(1)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完整的伤害感受器感受到有害刺激引起的反应,组织损伤后由神经末梢产生疼痛冲动,神经纤维负责传递冲动。
(2)神经病理性疼痛:具体包括外周神经系统病变(外周神经紊乱,如三叉神经痛、外周神经损伤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以及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如卒中后疼痛、多发性硬化症、脊髓损伤、脊髓空洞症)。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突出表现是痛觉超敏(对正常情况下的无痛刺激感到疼痛)与痛觉过敏(对疼痛剌激反应增高),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包括:机械性(动态、点状、静态)与温度性(冷、热)刺激。
4、疼痛的诊断与评估
疼痛是一种患者的感觉与情感体验,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主席James Campbell 将疼痛列为血压、体温、呼吸、脉搏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由于疼痛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促进或妨碍患者表达疼痛的因素很多,因此很难客观、精确地计量和比较。虽然临床出现众多的疼痛评估工具,但至今没有一种方法或评价工具可以当“金标准”来使用。
 (1)疼痛程度评估法
 ① 词语描述量表(VDS):用“无痛、轻度痛、中度痛、重度痛、极度痛”等一系列词语来代表疼痛的不同强度,患者在这些词语中选出最能代表其疼痛强度的词。
 ② 疼痛测量尺评估法:用一把刻有0~10之间刻度的游尺,叫做“疼痛测量尺”。医生要先向病人解释清楚。0的一端表示无痛,另一端10是剧痛;而中间的部分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病人需要做的就是根据自身感觉,移动游标,医生就能在游尺上看到具体的数字。
 ③ Wong-Bakcr 脸评分法:适用于3岁及以上群,解释每一张脸孔代表所感受疼痛的程度,要求患者选择能够代表其疼痛程度的表情。
 ④ 世界卫生组织及疼痛数字分级法
 ⑤ 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与功能活动评分法
(2)疼痛性质评估法
人们一般可指出疼痛的部位和程度,但要准确说明疼痛的性质则较为困难,通常可用如下比拟方法来描述。
① 刺痛或快痛 :特点是定位明确,痛觉迅速形成,除去刺激后即刻消失。常引发受刺激的肢体保护性回缩反射,情绪反应不明显。
② 钝痛或慢痛:特点是定位不明确,往往难以忍受。痛觉的形成缓慢,常常在受刺激0.5~1.0秒后才出现,除去刺激后持续几秒钟才能消失。
③ 灼痛:多伴有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变化,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皮肤烧伤、曝晒伤、局部软组织炎性渗出亦可引起灼痛,灼痛一般多较表浅。
④ 酸痛:是内脏和躯体深部组织受到伤害性刺激后所产生,疼痛在刺激后缓慢地发生,数分钟后达最高值,这是因为致痛物质生成缓慢所致。其主观体验的特点是痛觉难以描述,感觉部位广泛,很难确定痛源部位。常伴有内脏和躯体反应,以及较强的情绪反应。
 ⑤ 跳痛:多发生于炎症区或敏感的神经末梢分布区。为规律性或阵发性痛,剧烈难忍,常伴动脉压的搏动。枕颞部、肩胛区等神经和血管分布密集区域的炎症亦可引起难忍的跳痛。
⑥ 电击痛:神经根受刺激时所产生,如神经根受到突出的椎间盘挤压或组织短时间内压力升高,因咳嗽、喷嚏等引起触电样疼痛。根性痛对疾病定位具有诊断意义,疼痛区域提示相应节段病灶发生部位。
⑥ 放射痛:是指感觉神经通路病变引起的受累神经纤维支配部位的疼痛或不适。当周围神经干、神经根或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感觉通路受某种病变刺激时,疼痛沿受累的神经向末梢传导至远部神经支配部位。如腕管处正中神经可因邻近组织病变的压迫而发生拇指和食指远端的刺痛等。
⑦ 牵涉痛:当内脏病变时,刺激内脏的痛觉传入纤维引起与之相同或邻近脊髓节段所属某躯体神经支配区疼痛,甚至表现为躯体更远部位的浅表或深部痛。每一内脏病变时都有一较固定的皮肤牵涉痛区。

参考文献

1、塞林·雷伊;《疼痛的历史》;中信出版社;2005年12月。

2、宋学军,樊碧发,万有;国际疼痛学会新版疼痛定义修订简析;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0年第26卷第9期。

3、陈震霖,张景明;《内经》对疼痛内涵及分类的认识;时珍国医国药;2009年第8期。

4、李经纬;针灸发展简史;中医杂志;1959年第7期。

5、齐伟静,王亚娜,汪卫东;疼痛的中西医理论概述;中医杂志;2013年第54卷第19期。

6、黄艳红;对针刺麻醉机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韩济生院士访谈录;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年02期。

7、邵阳;英语中表示“疼痛”的词;英语知识;1993年10期。

8、张钰,刘风雨;疼痛新定义;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年第22卷第11期。

9、刘小立,史学莲,樊碧发;疼痛相关名词与定义;2014年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10、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组;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年12月第19卷第12期。

11、辛夷籽;异常性疼痛与痛觉过敏(柳叶刀综述);丁香园;2014年09月2日。

(0)

相关推荐

  •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

    疼 痛 纯科普无广告 做自己喜欢的小编 指 南 一.定义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 疾病导致的疼痛.根据感觉神经系统受损的部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分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中枢 神经病理性 ...

  •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中国模拟医学 致力于中国医教新模式,开创中国虚拟医学教育的未来.

  • 疼痛的新定义及慢性疼痛的分类

    2020年7月16日,国际疼痛学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 对"疼痛"(Pain) 定 ...

  • 2019 IASP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分类更新

    约10%以上普通人群曾罹患神经病理性疼痛,而其中大多数人未能获得满意治疗效果.基于即将进行的<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国际统计分类>第11次修订(ICD-11),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对慢 ...

  • 说疾解病:湿与湿病

    中.西方医学在诞生和发展初期,都曾经从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吸收和借用了大量的文字或词汇,以便描述相关疾病及其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等.中文"湿"字最初被中医学借用来描述身处潮湿的 ...

  • 说疾解病:水与水肿

    "水"字是人类最早出现的文字之一,甲骨文中"水"字极似原始人类为寻找水源而作出的标记.现代生命科学研究发现,水是生命存在的源泉,人体体液占体重的70%左右,人在 ...

  • 说疾解病:痰与饮

    痰饮病是极具中医特色的一类疾病,因研究痰饮病而形成的痰饮学说也是中医学有别于现代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相关概念的含糊,痰饮病一直是中医学中最难诊断和界定的疾病,痰饮学说特别是所谓"无形之痰 ...

  • 说疾解病:消与渴(下)

    二.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 人类对糖尿病的认识,前后经历了3500多年的历史.下面将对糖尿病主要问题的相关研究历史回顾如下: 1.糖尿病的发现历史 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人在莎草纸上记载了一种&qu ...

  • 说疾解病:消与渴(上)

    人类发现糖尿病已有3500多年历史了,糖尿病曾经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病和"富贵病",但2017年11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3.82亿,预计到20 ...

  • 说疾解病:眩与风眩(下)

    二.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 1.血压及血压测量的历史 (1)有创血压检测 1628年,英国解剖学家哈维注意到动脉被割破时血液因巨大的压力而喷射出来,通过触摸脉搏跳动可以感觉到这种压力,血压概念由此萌发 ...

  • 说疾解病:眩与风眩(上)

    高血压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中国第6次高血压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7.9%,全国患者总人数超过3亿多人.在血压概念及血压测量方法出现以前,无论中国传统医学还是西方医学, ...

  • 说疾解病:风与中风(下)

    二.西方医学对卒中的认识 1.从 Apoplexy 到 Stroke 希腊文 Apoplexy 与英文 Stroke 都是突然被打倒的意思,翻译成中文都是中风或卒中.Apoplexy 由apo + p ...

  • 说疾解病:风与中风(上)

    中风是人类与相伴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及致死率在如今高居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首位,中国居民终生发病风险高达39.9%,每年因脑血管病致死比例超过20%.大约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及古希腊医学家相继开始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