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的动画电影经常不用专业的动画声优?
日本的动画行业非常发达,例如有着“声优”这么一个职业,主要就是职业的动画配音工作。日本声优行业,还有着专业的培养学校、职业事务所这么一整套的从人才培养,到就业的完整链条,并且声优圈子也如同娱乐明星一般的耀眼,成为人气很高的声优后,可能拿着不错的收入,也能有更响的名气,享受和明星一样的粉丝爱戴。
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些经典的日本动画电影,像是吉卜力工作室的,宫崎骏大师的作品,还有近些年很火的新海诚的动画电影,不少热门的动画中,主角的配音往往都不是有名的职业动画声优,而会用到一些演员,如果说美国动画是因为没有职业的动画配音员,才用了影星、歌手来为著名的作品配音,那么在日本,动画配音如此成熟的业界,顶尖的作品反而会不用专业的声优,又是怎么一回事?
电视动画和动画电影的格局和受众不同
日本的动画,按照播出形式来分,是分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动画,和电影院上映的动画电影的。理论上来说,所谓的“剧场版”,虽然规格上和动画电影更加类似,但一般来说,它的世界观、故事情节更加接近“电视动画的特别版”,所以剧场版基本会延续电视动画的配音风格。
但动画电影就不同。尤其是原创的作品。
如果说电视动画,大都更加容易吸引本身就爱看动画的爱好者,靠着牺牲了作品质量而形成连载的形式,用的更多是有名的动画声优的话,那么原创的动画电影,可以说是面向的是大众观众,更多的是“喜欢看电影,并且接受动画形式的观众”,而不是“特别喜欢看动画的观众”,新海诚的《你的名字。》之所以被一些挑剔的动画迷所嫌弃,很可能就是优秀的连载动画看多了,不适应新海诚做那种娱乐大众的作品,而更喜欢那种“小众”的气质;但小众的气质,难以吸引更多的观众,从这一点出发,作品需要更大的广度的时候,就需要跳出动画声优的圈子,选择受众更加广泛的演员、歌手的圈子。
所以新海诚在自己的面向大众观众的动画电影里,会选择更接地气的神木隆之介,和上白石萌音,尽管一些挑剔的动画迷会嫌弃他们的配音听起来不够专业,但从票房和总体口碑来说,显然是非常成功的……
配音侧重点的不同
其实,即便是接受了专业的发声训练,播音员,歌手,动画声优的发声趋向是不太一样的。曾经有人做过测试,让普通人,专业的播音员、歌手和声优念同一段台词,最终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普通人感情显得生硬,气势也不到位,嗓音更是生涩,播音员念动画台词,气势是足够了,嗓音也很洪亮,但感情还是显得生硬,称之为“棒读”,歌手念台词,虽然感情到位,声音也很好听,但断气的节奏却听上去有些奇怪,唯有动画声优,可以做到感情到位,断气准确,声音圆润好听,非常“入戏”。
演员有做过专业的训练,对于“表演”胸有成竹,但如何用声音表达好表演,对于动画配音来说就不够自然了;不,应该说是过于自然。
动画配音,非常注重一种“戏剧性”,因此配音的时候会放慢语速,咬字发音都会刻意很标准,并且会非常注意发音的方式,维持一个声线,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会显得非常“刻意”,听起来不自然,但对于动漫迷来说,这种“不自然”,恰恰让动漫迷听着非常顺耳,因为习惯了这样的发音。
真人演员演绎角色,是不会用如此刻意的声音去说话的,会更加像日常的交流,哪怕是日剧里夸张化一些感情,也不会如同动画如此的夸张和注重发音,所以演员配音,哪怕声音经过了专业的训练,听起来还会和动画声优有所不同。
但是演员的这种自然的演技,反而让一些动画导演相当看好,例如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其实他的标准就是把动画做成电影的方向去的,因此他并不喜欢传统的专业声优的那种刻意的配音,因此他的作品,必定用的是演员,而不是声优;他的动画作品里,听不出声优的那种“戏剧性”,而更像是电影里的感觉;
导演的体量,决定了作品的宽度
这一点是《高达》之父,富野由悠季导演提出的,他并不否认职业声优的戏剧性的演技,但他同时也不认为一成不变的演技风格,会对作品有绝对的好处。他认为,如果能让动画作品中添加戏剧、电影演员的那种肉身的演技的感觉在里面,才能拓展作品的广度和深度,所以,适当使用非专业的声优,而去用一些演员,是有必要的。
很出乎意料吧,我们想的“作品的深度”,大都是说作品的剧情展现出的中心思想,但富野对于这个认识,可以深刻到配音的风格,真正的业内,和我们看到的,果然还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总结:
无论是专业的声优配音,还是演员来配音,最终我们要看的还是动画的整体效果,但其实无论是演员,还是声优,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孰好孰坏,是一个主观的结论,演员肯定还是遵照了导演和音响监督的意图去完成配音的,而演员相对动画声优来说,他们给作品带来的“广度”会好过声优,并且演技更加自然,或许这就是不少动画导演喜欢选择演员来为自己的作品配音的原因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