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眉与建文(第5讲)||智眉禅师于1403年来宁远,1464年去世,在宁远隐居61年之久,你说他是“明末故臣”还是“明初故臣”

民国宁远县志记智眉是“明末故臣”,即智眉是明末人。可是,我们在上一讲,考证他是明初人。他是什么时代的人,这一波争论不平息,这讲课和考证还怎么进行下去呢?所以我们这一讲,继续考证他的生活时代,他究竟是明末人还是明初人呢?这一字之差,可要差开两百多年呵!

一   厂屋里村住房为智眉禅师所遗留的庄屋

智眉禅师的墓塔(志)铭镶嵌在白掌塔背部基座位置的,不是埋在墓塔里的,且有遮风挡雨的建筑物。白掌塔1981年拆毁前的字迹清初完整,成千上万人看过,他入葬白掌塔的年代记录在塔铭上不缺任何笔画,他是什么时代的人,见过完整墓塔铭的人是十分清楚的。

鲤溪镇仙马石(旧称石山下村村)厂屋里自然村的民房,最近的离白掌塔不过20米,最远的也不过两百米。他们村已来此九代,近二百年,故他们村的人应该看到了墓塔铭上的建塔时间。他们村来此居住前,所住房屋就是智眉禅师的庄屋!1984年版《湖南省宁远县地名录》记录:”厂屋里,驻地以前是外地的地主的庄屋得名。此处庄屋正是智眉禅师为自己建墓塔所遗留宁远县志载:“初被缁慈觉寺,其母为募此山,创立道场。自营宅兆,刻铭塔石。”厂屋里“之”厂“系多音字,因是禅师所留故应读”ān“ 同"庵"。

二  智眉是大观岭元末祖先

1984年版《湖南省宁远县地名录》中有这样一段记录:“柏万城是元末祖宗姓名”。值得提示的是,在民国县志等较早史料中,“柏万城”的写法是:“柏晚成”。我们以旧方志和旧谱书的照片为证(见下三幅图)。

方志中地名柏晚成由于位于智眉禅师墓塔下方,而智眉禅师又以户名柏晚成入户,所以此村进入民国后得名柏晚城,又写为“柏万城”。自柏万城建乡之后,多以”柏万城“称之书之。

红圈内的的位置正是智眉禅师墓——白掌塔的位置

画红线的地方明文写前着“柏万城是元末祖宗姓名”。这里所指祖宗并非指柏姓祖宗,而是这一个地区的开山祖宗。如果单独指柏姓祖宗,为啥至今柏姓人都不去挂祭呢?

由于智眉禅师墓上标注有:“业主:柏晚成”,故此元末祖宗是指智眉禅师。由此看,智眉应为元末明初人。这里与我们在第四讲中的考证是一致的。

三   智眉禅师创建了龙池寺

智眉禅师有个自号叫“梅”,在墓塔铭中用“李花朱”暗示(详细见第3讲,本讲第四部分也将提到)。

在今新田县枧头镇洞心村有一古寺,叫龙池寺。康熙《永州府志》对其创建时间有记录:“ 龙池寺, 在南三都,明永乐二年建。”虽有时间记录,但无寺庙创建人记录。

但是,我们找到了这块创建人“梅”亲立的碑(见下图)。

再看该碑立碑人一栏的第一个僧名,也是梅。

立碑人一栏僧名为“梅”,接着有祖文、祖玄、本心、本能和本榻等僧人。

这块碑有两个标题,正标题为《缘化袈裟记》,副标题为“小行德祖梅等师亡代立之记序”。碑文内容中用“大明皇朝先师”来表达他的身份,而寺又是他建立的,且建于永乐二年,建来的目的是用来当和尚。故此可以说明,智眉即“梅”在永乐二年前就来到了宁远!

四   李德胜称智眉为梅,称他母亲为梅母

李德胜是梅母塘村的李姓始祖。他便是智眉禅师请他来接管智眉禅师的慈善事业的接班人。

李德胜生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殁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就是他把智眉禅师和他母亲的住地改名为梅母塘的(下图即为梅母塘之书写法例证)。

关于李德胜如何迁居梅母塘的的,其族谱也有原文记录:

慎斋公为邑名士。早游泮水,旋食饩廪,学行兼优。掌教乡学,循循善诱,来从学者一经提示辄得解以去,一乡之士奉为圭臬。

以龙门高隐拟之,因偕其弟子贤公(李德胜的四弟名德愈,字子贤)公行游邑东乡大观岭脚向东一里许,见一宅场烟火几家,殊廖廖也。然山环水绕,宅后峙一土岭,约高十余丈,古木森森,左右略低,联络如交椅形。宅前平敞,计腴田约二百亩,井塘灌溉,四水归池,无不拱向宅前,罔或遗流他处者。公曰:‘此胜地也,略为开辟,可成一大院落。’谋及龟筮,卜云其吉。越一载即挚家由大山腹迁居于斯。名其宅曰‘梅母堂’,二公遂为此地开派之祖……

看完全文,明显可以看出是“龙门高隐”请他来此居住,隔了一年,他举家从大山腹村迁居到此,并命“龙门高隐”的房子为梅母塘。

联想到宁远县志对智眉禅师的记录:“初被缁慈觉寺,其母为母此山,创立道场,自营宅兆,刻名塔石”,这里有智眉,还有智眉之母,山场又募买下来了,他来时又看到了高大的房子住着几家人,这房子当然是智眉或智眉之母的房子。故“龙门高隐”系指智眉禅师,即李德胜所称的“梅”。

再联系到本讲第三部分“大明皇朝先师”指梅,而本部分以“龙门高隐”来称梅,两者的含义是一样的。“大明皇朝先师”即大明朝廷的长辈,“龙门高隐”即皇家地位很高的隐士,二词的意思相近,地位相同。故智眉确有“梅”的自号。

根据梅母塘《李氏族谱》其他地方的记录,李德胜是1454年迁居梅母塘的,十年后即1464年,智眉禅师去世,李德胜完全接管大观堡。所以说,智眉禅师实际应去世于1464或1465年。(后面的讲课中,我们还会把记录和考证给大家讲。)

综上所述,智眉禅师于永乐元年(1403)来宁远当和尚做慈善,去逝于1464年左右,在宁远隐居六十一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