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善石桥解说词
万善石桥位于扶余北部的长春岭镇石桥村东,横跨贾津沟(现代通称),为三孔拱式石桥。万善石桥建成于民国十年(1921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吉林省内最早的一座公路石拱桥。1985年扶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5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善石桥横跨贾津沟之上,为人们的通行提供了便利。贾津沟是一条由扶余腹地各沟岔汇集一起并向北延伸约25公里通往东流松花江的河沟,曾经长年流水不绝,石桥下沟深近8米,随着近年来农田水利和城乡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贾津沟已不再积水成河。贾津沟在古代称为扎只水,900年前,完颜阿骨带领女真军伐辽第一战就发生在扎只水西岸。据《金史》记载,公元一一一四年(辽天庆四年)九月,完颜阿骨打在今拉林河畔得胜陀誓师伐辽,第二天,完颜阿骨打率2500军兵来到了扎只水(贾津沟),只见河沟中水光潋滟,与誓师时同样祥光闪耀,于是命完颜宗干督促士兵填沟平路。大军过了扎只水在西岸迎面遇到了辽将耶律谢十率渤海军前来攻击女真军左翼,交战中耶律谢十坠马,有辽兵前出营救,被阿骨打持弓箭射杀,再一箭射中耶律谢十,辽军又有骑兵前来救援,被阿骨打又一箭洞穿前胸。耶律射十拔出身上被阿骨打射中的箭矢继续逃跑,被阿骨打随后追击又一箭射中,箭矢没入后背过半,耶律谢十死。此时完颜宗干与几名骑将陷在辽军围困之中,阿骨打脱掉甲胄催马前往营救,一枝冷箭从他脸颊擦过,完颜阿骨打转头看见射冷箭的辽兵,反手一箭将对方射死,随后杀入辽军之中。女真军被完颜阿骨打的悍勇所震撼,全军精神大振、奋勇杀敌。这一战耶律谢士所率辽兵几近全军覆没,女真军继续西向宁江州挺进,贾津沟自此成为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地理性标志,为金史学者提供了研究宁江州位置、完颜阿骨打誓师后的进军路线提供了实证。
据《扶余县志》记载:清朝时这里叫做李家豆腐坊。100年前,贾津沟只有二十几米宽,横亘其上的是一座简易木桥,但因年久失修而毁坏,以致交通受阻,给当地人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每年都有车马坠桥的事件发生。清宣统三年(1911年)春,由长春岭慈善会吴守仁、石洪范等人倡议,募捐善资,修筑石桥,彼时士农工商、衙门百姓都纷纷响应。慈善会又动员了本地的僧侣四出化缘,他们的口号是:“修桥行善,不修今日修来世”,行程远至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历时十年,慈善会共募集修桥善款约一百六十四万四千六百五十二吊八百文钱,维持修筑石桥用度。由于扶余本地不产石料,建桥的石料全部从吉林市郊阿什哈达采购,经由松花江运往扶余(今宁江),再用牛马大车运至建筑工地。石料的采购和运输、造型刻划、人工安装花费了大量时间,加之雨天无法施工、丰水季无法施工、冬季无法施工、资金短缺无法施工等原因,导至了石桥修建工程持续了长达十年之久。
万善石桥是三孔拱式,桥身用青色和淡黄色花岗岩石条筑成;全长40.1米,宽4.1米,高7.7米;桥身两边装有雕栏石柱,各为23根,柱高82厘米,间宽l.45米。桥身南侧面中部镌有"天地同休、万善石桥"8个字,北侧面中部镌有"流芳百代"4个大字。桥身两端竖立的回柱顶上,各雕一只目视前方,神态活泼的小石狮。石桥造型稳重古朴,极富民族建筑风格。三个桥孔呈莲花瓣形,其边缘上雕衬以荷叶图形,两边连续纹饰。中间桥孔上方正中雕嵌喷水状龙头,显得美观别致,独具一格。桥孔大小设计适度,中间的较大,宽6.1米,高6.3米,左右两孔尺寸相同,宽5.4米,高4.7米,既能减轻桥身重量,节省材料,又能分洪缓流,有助于桥身的坚固。桥墩呈船底形,入水处最深为11米,最浅为9米,迎水面凿成分水尖,起到抗御洪水,保护桥墩的作用。
1921年阴历8月26日,长春岭慈善会举行了隆重的石桥竣工庆祝仪式,通知各位善士踏桥观赏,并唱戏5天以示庆贺。为纪念石桥建成,将建桥工程经过、规模、花费款项和募资50吊以上者之名字镌刻于6块石碑之上(其中工程碑2块,功德碑4块),立放在石桥西北龙王庙边的一座重檐碑楼内,以垂永远。6块碑用汉白玉石做成,高七尺,宽二尺,边缘雕龙,两面刻有筑桥者及捐资人的名字,密密麻麻,成千上万。慈善会将石桥取名“万善”,即指此乃万人善举之意。石桥建成之后,慈善会用结余的善资购置土地53公顷,收养孤儿20多人,这些土地所得的收入用以维护石桥,供孩子们读书,李家豆腐坊也因此桥而改名为石桥。工程碑和功德碑早已无存,石桥西北的龙王庙和碑楼,与桥柱上的石狮同毁于六十年代“破四旧”运动中。1987年公路改造,在万善石桥北侧建造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梁,自此,万善石桥终其交通使命,继续用以向后人展示传统工匠精神、传统文化精髓。当年组织建桥的吴守仁、石洪范的后人都已不在本地居住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的石桥承载了社会各界的善行善举,感受着扶余百年来的巨大变化,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扶余大地上的具象体现,是扶余人追求美好生活并为之努力的成果。
(以下故事来源于网络)
万善桥的建成,给当地人带来了便利,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泛的当数石桥落成的故事:传说万善石桥竣工那天,桥旁边的大戏台上锣鼓齐鸣,戏台上更是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谁知,就在这节骨眼儿,桥上出了差子。原来,桥面正中间最后一块石头咋铺也不合适,你说怪不。大家这顿忙呼啊。张石匠、李石匠铺了半天,劳而无功。那石头不是大,就是小;不是薄就是厚,这可咋整。几个石匠急的那天是一脑门的汗哪,还是白搭。最后,大家没招了,去找老把头去吧。老把头来了,他左看右看,中间又看。只见他哈下腰,从地上拿起一块小石头,然后说出一番话来。老把头到底说出什么有份量的话来呢?咱接着往下看。老把头说呀,这块石头就是咱今天建的这座桥的中间石,为啥咋安也不合适呢?是呀,是呀。众石匠附和着。咱们得先给桥起个好名,这块石头它才能落户。于是,老把头将当地的几户大财主请到桥上。一石二鸟,既要踩新桥,又要给桥起名。哎,这任务艰巨呀,老把头举起手中那块石头,扫了那几个财主一眼,大声说道:“谁把这块石头铺上,就用谁起的名。”好主意,好主意。财主们都叫着好。老把头沉吟了下又说:“不过得先起名,后铺石头。”家住在桥东的财主石老拱首先站了出来,他先清清嗓子,然后从他那公鸭嗓里说出几句话来。“石老拱踩新桥,走一步来笑三笑;桥西两旁三亩地,归我老拱别争吵;要问起个什么名,名正言顺石拱桥。”石老拱念叨完自己的几句话,拿起那块石头就铺,可是咋铺也是不合适,顿时满脸通红,灰溜溜地退到了一边。接下来轮到桥西财主姚老三出场了。只见他走在桥上,嘴里振振有词。“姚老三踩新桥,走一步摇三摇;千人万马把桥过,留下金钱归老姚;要问此桥叫何名,名正言顺摇钱桥。”姚老三满心希望他能如愿以偿,可是偏偏不遂人愿。无论他咋铺,依然是没啥效果,急得他满脑门儿汗珠啊,那是噼里啪啦往下掉啊。看着一脸羞愧的姚老三败下阵来,大家都吃吃地憋不住笑。老把头扫视了一下那帮财主,又问了一句:“谁再来试一试?”无人应答,土财主们一个个大眼瞪小眼,乱了分寸。穷老头貌不出众化解大难题就在财主们无计可施的当口,不知从何处走来了个穷老头。看到挤到跟前的穷老头子,财主们那是格应的直撇嘴,一付瞧不起的神情。心中都在说:看你那穷嗖嗖的模样,上这得瑟啥呀。谁知这时候,穷老头发话了。“穷老头子踩新桥,它不姓石来不姓姚;黎民百姓桥上过,永保石桥坚又牢;要问此桥叫什么?千古垂名万善桥。”穷老头子念完这几句嗑,大步流星地走到那块石头前,嘴里振振有词。“万善桥,这回你可完善了。”说着只见他用脚踢起石头,就看那石头,在地上转了三圈,然后就听“吧哒”一声,正正好好落到谁也铺不明白的桥面上。看那石头,真是可钉可铆,严丝合缝,如同开始就长上的一样。好,好。在众人的一片叫好声中,老把头和石匠们都走上前去,向穷老头子道谢。穷老头子却头也没回,扬长而去。在场的人谁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谁,家住何方。有人猜测,穷老头也许是神仙也说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