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文化之家谱与族规家法之(一)

来源:王大良的《家谱文化知识与编修技巧》

族规家法,又称家礼、家范、家法、家训、族规、宗规、家规、条规、祠规、族约、祠约、家约、家戒、家放、家典、家箴、规约等,是各姓自己制定的家族礼仪和约束、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也是每部家谱必载的内容,主要涉及不同家族成员在不同场合中的礼节,以及祭祖祀宗、忠君孝亲、宗族机构、日常生活、财产继承、婚姻纠纷、买卖租赁、犯规惩治、森林保护、禁赌禁盗等维护传统礼教的内容,借以鼓励族人发扬传统美德、继承优良家风、积极进取向上、惩恶扬善等,基本上囊括了修身、齐家、忠君、敬祖、互助、守法等方方面面,其目的在于要求族人在遵守国家大法的前提下,在言行等方面还要自觉遵守家法的约束和管理,维护忠孝仁义的家族风尚,否则就要受到家法的制裁。正如编修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的安徽太平《仙源东溪项氏族谱》“祠规引”所说的那样:“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伤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其事殊,其理一也”。意思是说,族规家法犹如国家的法典,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因此,家礼、家法、家训,显然都是家谱文化的组成部分。

一、家礼

家礼,又称家仪、吉凶礼,包括冠礼、笄礼、婚礼、丧礼、祭礼等,是与家族相关的风俗礼仪,主要刊载族人在成年、婚姻、丧葬、祭祀等活动时的礼仪条规及具体事项等,有的家谱还要刊载家礼仪节、仪文、祀文、婚礼说、祭仪略、祭典、祭簿、丧礼图式、五服图、器具和祭品制作方法等。其中,冠礼、笄礼、婚礼都属于吉礼;丧礼、祭礼属于凶礼,合在一起并称吉凶礼,也是家礼的主要内容。

明清以来家谱中所载的家礼,大多是以朱熹的《家礼》为蓝本的。《家礼》是朱熹最有影响的礼学著作,是他从《仪礼》《礼记》中节录并根据当时社会风俗、参考古今家礼编写而成的,所参考的古今家礼中最重要的司马光的《家范》。作为宋代最有影响的名人之一,司马光始终牢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一生中除编修了转世之作《资治通鉴》外,还编写了用于家族教育的《家范》。《家范》即家族成员应遵循的行为道德规范,其中由“序”“治家”开始,依次收录了祖、父、母、子、女、孙、伯叔父、侄、兄、弟、姨姐妹、夫、妻、舅、舅姑、妇、妾、乳母等18个家庭角色,各自的礼仪和历代名人的典型事迹,意在让家人以他们为榜样共同治家。《家范》还总结了宋代以前的家训思想,进而提炼出“以礼治家”“正家而正天下”的治家理念,使儒家的伦理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由于具有突出的说服力和教育作用,《家范》对后世家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被与《帝范》《政范》《世范》并称为“四范”,其中所提倡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等,对今天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都有一定的裨益作用。

朱熹在参考《家范》等著作的基础上编写的《家礼》,实际上是明确而细致的规定了从冠婚丧祭到日常居家生活的一整套礼仪。其中,如在“日用之常礼”中首列建庙祭祖的祠堂之礼,规定了祠堂的祭祖体制,包括祠堂建置、所奉祭祖先、祭祖时日等具体礼仪,“报本反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都借以得到体现。另外,朱熹还在冠礼中规定了祠堂戒宾、宿宾、加冠等礼仪,在婚礼中规定了纳采、纳币、亲迎、妇见舅姑、庙见、婿见妇之父母等礼仪,在丧礼中规定了初终、沐浴、袭以至祔、小祥、大祥、禫等21个礼仪,不仅文字简洁,而且简便易行,对家礼由上层走向民间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正因家礼“其本者有家日用之常礼,固不可以一日而不修;其文又皆所以纪纲人道之始终,虽其行文之有时,施之有所,然非讲之素明,习之素熟,则其临事之际,亦无以合宜而应节,是亦不可以一日而不讲且习焉者也”,与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息息相关,甚至成为修身齐家和维持家族内部道德伦理、实现和谐稳定的基本规范,不由每个家族不重视,也理所当然成为家谱文化中一项重要内容。

至于家礼中的具体礼仪,如冠礼和笄礼都是针对男女后辈的成年礼,其中规定“男子年十五至二十皆可冠”“女子年十五而笄”都是当时的社会习惯。再如在婚礼中,一些家谱规定男子16至30岁,女子14至20岁可以成婚,成婚前要经过男方通过媒人提亲、女方同意后派人送礼、正式提出缔结婚姻请求、送聘礼至女方、选定良辰吉日亲迎等阶段,每一阶段还有更为具体的礼仪。又如在丧礼、祭礼中,更为强调血缘关系的重要性,不同的血缘关系要遵守不同的礼仪。每当举行祭礼时,参加祭祀的人必须恭敬,不仅要正衣冠、慎言行,而且还要陈设香火和各种祭品,以及按规定奉行仪式等,若有不敬则要受到处罚。一些较有影响的大家族,除在每月的朔望之日和四时、忌诞之日举行例行祭祖仪式外,还有年祭、月祭、日祭之分。祭祀时还要由族长领读祭文,祭文内容主要是欲扬祖宗功业和本支派的源流,以及劝诫子孙格守家风、积得行善、光大家业等。近代以后的祭祖仪式虽然有所简化,但庄严肃穆的气氛仍然不变,参加祭祖的人仍要着装得体,宣读祭文的人要德高望重,主祭人和陪祭人要表代表祭祖的人上香、敬酒、献花、鞠躬,仪式仍然完备,仍然体现着慎终追远、生则敬养、死则敬享的“孝”道精神。

为了便于族人更好地辨血缘、明世次,许多家谱都要在重要位置刊载

五服图,这其实也是家礼之一。在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里,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性后裔及其配偶,既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九族。九族的核心是以其本人为中心,上数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四代,下及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四代,共九代人,是直系亲属,与旁系亲属一起组成九族。在遇到丧事时,还要根据亲疏关系远近而穿着不同的五种服饰,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通称五服。其中,斩衰是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对夫等所穿的丧服,也是五服中最重要的一种:齐衰是孙子女为其祖父母或曾高祖父母所穿丧服;

大功是为伯叔父母、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身姑、姐妹,以及已嫁女为母亲、伯叔父、兄弟所穿的丧服;小功是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未嫁从堂姐妹,和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所穿的丧服;缌麻是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和外姓中为表兄弟、岳父母等所穿的丧服。借助这种不同的服制,不仅能够保证丧服制度的正确实行,而且对于确定家族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和增强家族成员的凝聚力有重要作用。至于五服图,则是关于家族中亲疏关系的图表,家谱中常见的有丧服总图、三父八母胶制之图、本宗九族五服正服之图等,从中同样可见血缘关系的尊与卑、亲与疏。

上述这些都说明,家礼作为家族礼仪事关族人的礼仪教化,与“纪纲人道之始终”息息相关,在家谱中必然具有重要位置。

本章持续,敬请期待。

2020/12/16传播

(0)

相关推荐

  • 浅谈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如此,一个不知祖姓的家族是也没有文化的表现.人之有祖,木之有本,物本孚天,人本孚祖,自然之理.从只认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母系制演绎到今天的人类发展,社 ...

  • 中国的祠堂文化

    一.祠堂是什么? 祠堂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延伸和儒家文化的标志,是姓氏文化的一种载体.它纪录了一个家族的辉煌历史与传统,是族人祖先灵瑰之寝堂和后裔祭祀列祖列宗之场所,是举行重大族事活动的议事 ...

  • 谱牒文化丨修家谱过程中应摒弃的陋习

    家谱应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在修家谱的过程中,前人的奋起.磨砺.责任,成为重要的精神财富. 家谱的使命就是"承前启后",要把家族优良传统和精神财富代代相传. 续修家谱,既要继承先辈的 ...

  • 宗族祠堂与祠堂文化(中)

    祠堂的主要功能 1.祠堂是祖宗神灵聚居的地方,供设着祖先的神主,祭祀先祖就是祠堂最主要的功能. 每逢春秋祭祀,全族聚会,齐集桐堂,由族长或宗子主持,作礼设祭.清明扫墓,先到祠堂,祭神主,然后分别至各房 ...

  • 家谱文化及家谱知识

    一.家谱的概念 家谱也称宗谱.族谱.家乘.祖谱.房谱等,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或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家 ...

  • 【家谱文化】家谱中的避讳与谱禁,影响深远!

    避讳的出现,大约是在二三千年前的周代,秦朝时正式确定下来,避讳之举盛行于唐代,最严格的却还是清代康雍乾时期,读书临文,皆须避讳,如有违犯,定惩不贷. 除君主名讳的本字及读音相同或字形相近的字须避讳之外 ...

  • 【家谱文化】家谱中常用词语解释大全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 ...

  • 家谱文化之家谱与字、辈、名、号之(四)

    来源:王大良的<家谱文化知识与编修技巧> 家谱中的"字" 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大多只有一姓一名.但在过去,人们的姓名远没有这么简单.在通常的情况下,除了姓和名以外,还有字 ...

  • 「家谱文化」家谱序言怎么写?

    家族无论大小与否亦当有其家乘,上可缅怀祖宗,追颂先德:下可传递精神,凝聚血亲.序言作为一本家谱的开篇门面,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谱序的编撰自然要严谨,但现代很多人修谱时并不知道该如何撰写谱序,今天我们来 ...

  • 「家谱文化」看懂家谱,你需要了解这16点

    「家谱文化」看懂家谱,你需要了解这16点 家谱是我国历史文化中值得整理.开发.研究的一份珍贵遗产.明清以来家谱,内容丰富,尽管编纂形式有不同,收载内容有多寡,但完整的家谱,大致包含以下内容: 1谱名 ...

  • 传承家谱文化,通晓族谱中的29个专业术语

    宋代的家谱主要功能在于德育.教育:明代,家谱进入完善期,家谱功能逐渐转化为教育.伦理功能,宣扬和实践"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伦理思想:明清讲究孝治天下,家谱也是注重尊祖.敬宗等德化 ...

  • 家谱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成长史,也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历史的缩影.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或谱牒,是以记载一个有血缘关系的家族世系.变迁与发展为主要内 ...

  • 姓名文化之家谱字辈名

    ​        编撰家谱是为了明世系.序长幼.辩亲疏,尊祖敬宗.家谱的内容如何简略,但字辈谱一定会有.字辈谱也称行辈字.排行.派语.派行诗等,是用来表明世系的用字,也是为子孙起名时定下的辈序用字.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