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学会跳出课堂评价的“新八股”

“课堂评价”在本质上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检点与修正。就其性质与功能而言,是一种不同于“选拔性评价”的“教育性评价”。而今天在“教育性评价”的理想与“选拔性评价”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深刻的鸿沟,革新的教师在两者的夹缝中生存。因此,可以说,课堂评价的改革实践就是革新的教师面对这种现实,致力于寻求“更精彩的教学”而展开的挑战。

学校的课堂教学一般来说分教学计划、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当然不是线性的,而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过程。所以,探讨教学评价的目的与功能、视点与框架、工具与方法的问题,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这些问题对于每一个教师而言,无异于一个严峻的挑战。

10多年前,教育部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三维目标”,但是,遇到了重重阻拦。除了一些先锋学校的研究之外,真正称得上实施了课堂评价的,寥寥可数。在应试教育仍然盛行的今日,课堂评价乱象丛生,自然是难免的。在我看来,至少存在如下表现:

第一种表现,重视“教”的评价,轻视“学”的评价。

我们的中小学校教师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教育信念,以为“教师的教等于学生的学”。因此,提起课堂评价,首要的是评价教师的“教”:他的教学思路怎样,教材处理怎样,教学方法怎样,教学技巧怎样,等等。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的课堂评价绝大多数都聚焦于教师的教,而学生的学大多摆在次要的地位,甚至是置之不理。然而,教得好坏,归根结底是根据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进步来判断的。课堂评价终究是一种检点教学成败、改进教学实践的活动。再者,所谓课堂评价是涵盖了教学过程的评价与教学结果的评价,这两者可以区分,但不是决然割裂的。只有把两者关联起来,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与决策。所以,需要对教学的构成要素——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材内容、教学媒体、教学形态、教学组织、教学时间、教学空间和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今日课堂评价的复杂性就在于此。

第二种表现,重视单一的学业成绩的评定,轻视综合学力的评价。

即便是衡量学生的“学”,也不过是聚焦所谓的知识点——根据“知识点”的评定来给学生进行分类、甄别甚至做出长期的预测。这样,把课堂评价当作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以为学生的学习就是知识的量的积累,并且根据这个资料来搞“排行榜”。但是,布卢姆在1971年《教育评价》的专著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一个值得我们反思——是选拔还是发展——的问题,他说:“教育必须使儿童获得最好的发展,寻求每一个儿童能够达到自己潜能的最高水准的学习条件,是学校的责任。”由此引申出课堂评价的一个新的方向——关注评价的回馈功能。就是说,课堂评价不是为了排行榜,评价的一个基本功能是反馈——及时把教学的状态反馈给教师、学生,然后及时矫正教学活动的轨道。在教学过程中侧重成绩等测定本身,不能算作“评价”。况且,历来的学业成绩评价是以认知领域为中心的,尤其局限于知识、技能的评价。情意领域属于认知领域的高阶信息处理能力,并没有进入评价的视野。布卢姆就是针对上述弊端提出他的教育评价学说的。

第三种表现,重视个人层面的评价,轻视集体层面的评价。

吉本均主编的《现代授业研究大事典》认为,课堂教学通常是以一名教师与几十名学生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因此,在这种班级教学中同时存在两个过程:其一,每一个学生习得学科内容的过程(认知过程);其二,儿童交互作用的过程(集体过程)。而教学中的集体过程不是自发发生的,倘若缺少了教师的指导,就会导致放任自流。所以,课堂评价的视点应当面对认知过程与集体过程展开分析。但是当我们在实施课堂评价时,往往是不会关注集体过程的侧面的。所谓集体过程的侧面,包括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班级内的交友关系等,这些关系对于维持与发展班级中理想的人际关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课堂评价需要强调“用于指导的评价”。在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中非常关注这种牵涉“人格形成”的问题。因此,他们引进“全纳教育”,班级里接纳了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教师对他们关爱有加,从而,全班同学也对他们关爱有加,从小形成“平等待人”的人际关系。就是说,课堂评价在评价个人目标达成过程的同时,必须关注集体目标达成过程。

第四种表现,重视终结性评价,轻视形成性评价。课堂评价其实是典型的形成性评价。

20世纪50年代,日本教育实践家东井义雄说:“儿童是出错的天才。”在他看来,儿童不是胡乱出错的,而是根据一套“法则”来出错的天才。如果能够分析这些错误,将会带来可贵的收获。另一位日本教育实践家斋藤喜博同样在1958年提出“〇〇式错误”的术语,把学生的错误加以类型化,让全班同学分享。这正是形成性评价的本质性特征。但在我国,即便有形成性评价的机会,我们的教师也千方百计地加以回避,学生也以为在学习过程中出错是丢脸的,一些教师生怕课堂教学出现一些错误。在一些公开课中,谁来回答老师的提问?抽签决定,但签筒里都是好学生的名字。结果我们看到的是,教师的表演或是学生的“表演”而已,而没有看到学生真实性的“水准”与“表现”。这样,所谓“形成性评价”无从谈起。当然,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区分是相对的。即便是终结性评价终究也是一种形成性评价。

第五种表现,重视“主科”的评价,轻视“副科”的评价。

这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大凡高考、中考的科目都非常重视,不属于考试范围内的科目都受到轻视,甚至不理不睬。我们需要确立这样一种认知——基础教育中的学科教育有其“等价性”与“多元性”。从教育学的观点看,人拥有的任何一种能力在价值上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必须立足于等价性、多元化的认识。我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功利主义教育的表现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数理能力强的儿童被赋予更高的价值,艺术能力、运动能力、社交能力则是等而下之的。但从教育学的观点出发,无论发展哪一种能力都是等价的。加德纳(D.H.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就是人有多种智能元素,每种智能元素都是等价的,没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第六种表现,重视基于教学过程的一般视点的评价,轻视基于学科固有逻辑的评价。

一般教学过程的评价框架,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师行为的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与决策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自我评价,观察者对教学行为的评价,等等。一般课堂的“评价视点”包括诸如教学的整体构造、教学目标的层级构造与教材的逻辑结构、教师的意图与心理定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儿童的学习行为、沟通分析(交互作用分析)、班级集体的氛围、教学的流程、儿童研究等,但是,不要忘了基于学科固有逻辑、体现学科素养、促进学科教学改革的评价视点,比如,社会科侧重认知技能、参与技能、情意技能;理科侧重事实的把握,规则的理解,观察技能与实验技能,科学思考与科学态度,关爱自然与感悟人生;数学侧重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数学的思路与方法、数学的逻辑性与审美性的理解、(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能力、应用数学的态度与习惯、鉴赏评价数学的态度等。课堂评价不是为评价而评价,终究是为改进学科教育、矫正教学轨道服务的。

第七种表现,重视基于外在标准的观测者的评价,轻视基于内在标准的自我评价。

外在标准用于成果的评价,内在标准用于过程的评价,课堂评价应当兼而有之。但事实上,基于外在标准的评价首先是教学当事者之外的第三方——比如,教研员作为观摩者的评价,再者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之类的他者评价。以师生的自我评价为中心的基于内在标准的评价却非常罕见。然而,仅仅着眼于外在标准、外在影响的评价对于教育评价而言是不恰当的,需要重视学生内心世界的教育——把学生多样的探究与体验的自我评价活动置于评价的核心地位。另外,历来的评价是冷冰冰的,给人一种紧张、恐怖的感觉。著名的教育评价专家艾斯纳(E.W.Eisner)则强调从欣赏学生的角度来进行评价,倡导评价者应有“鉴赏家”的姿态,提醒教师发展“教育鉴赏力”。这种提醒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第八种表现,重视量化取向的评价,轻视描述取向的评价。

课堂评价应当是量化取向的评价与描述取向的评价兼而有之。课堂评价的研究课题并不仅仅限于开发评价量表、提供评价工具之类的问题。因为量化取向的评价无法兼顾教学的整体性与发展性,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课堂评价以价值判断为主,但在实际上,往往看重评价量表的开发,甚至奢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课堂评价量表。不过,并不是凡是数据都是科学的,要警惕数据骗局。最近看到一些论文,声称利用数据进行不同地域课堂教学的比较,但这些数据究竟怎么取得的、说明什么问题,却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合理的说明,产生“有分析而没有综合,有数据而没有判断”的现象。描述取向的评价以倾听与观察、理解与解释、研究与改进为特征,能够有效地弥补量化取向课堂评价的不足,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策略。

上面八种现象是当今我国课堂评价领域的“新八股”,这样的新八股怎么产生的呢?一切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课堂评价”在本质上是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检点与修正,借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教学实践的一环。就其性质与功能而言,是一种不同于“选拔性评价”的“教育性评价”。而今在“教育性评价”的理想与“选拔性评价”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深刻的鸿沟,革新的教师在两者的夹缝中生存。因此可以说,课堂评价的改革实践就是革新的教师面对这种现实,致力于寻求“更精彩的教学”而展开的挑战。

令人欣慰的是,经历10多年课程改革的洗礼,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勇于打开课堂评价的“潘多拉盒”,发起了评价改革的挑战。这场挑战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养,这就关系到每一个教师的评价素养的问题了。

(0)

相关推荐

  • 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又称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的综合的 ...

  • 一线教师必须警惕课堂评价的“新八股”

    钟启泉 钟启泉,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学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 学校的课堂教学一般来说分教学计划.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当然不是线性的,而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过程.& ...

  • 教师课堂评价用语120句

    教师课堂评价用语120句

  • 一节优质课的课堂评价标准与细则解读(供教师参考)

    一.仪表端庄,教态亲切.自然.(10分) 二.温故到位,导入新课自然.有趣.(5分) 三.语言流利,表达顺畅.有感染力.自然.富有逻辑性.普通话标准并富有情感.(语言语调标准)(10分) 四.重点.难 ...

  • 一节优质课的课堂评价标准与细则解读 ,教师必看!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一所学校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师人生价值的追求,不可不重视. 评价标准 1. 仪表端庄,教态亲切.自然.(10 分) 2. 温故到位,导入新课自然.有趣.(5 分) 3. ...

  • 特级教师钱守旺收集整理的课堂评价用语55句

    在课堂中,"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合理地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有效促进教学.评价,一方面是作出价值判断,另一方面是要有激励.引导作用. ...

  • 新学期致教师:学会和自己相处,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课!

    生活在这个世界,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我们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外界的影响. 其实,外界的纷扰和别人的看法都应与自己无关,人生中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会与自己相处.只要我们内心强大,学会取悦自己,就一定会活得乐观 ...

  • 小学课堂乱糟糟,新教师喊破喉咙也没用,看看高明的老师怎么制服

    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更是如此,教师不得不随时停顿下来整顿课堂纪律.遇到班风不良的班级,教师不得拍桌打板,但是,安静一会儿后,又重蹈覆辙.一节课教师要发无数次的火,不仅伤身体,教学成绩 ...

  • 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手段

    刘斌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无时不有,无处不有.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做人.处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课堂教学评价运用得好,对学生创设学习兴趣.发散思维.增强意志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然而 ...

  • 课堂教学评价的新视野

    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而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当前仍流行的课堂教学评价还沿袭着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观,已经失去了它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向与激励功能,甚至异化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