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新版教材不再介绍屈原事迹?因为他很可能是司马迁伪造的

倘若说起端午节,世人都会想到粽子,想到赛龙舟,想到屈原,想到这个为中国带来一个节日的男子。屈原为中国战国时期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人,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家。

屈原的家庭背景不错,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且非常聪明,所以一度深受楚怀王的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屈原后来受到了贵族的排挤和诽谤,因此先后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而在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悲痛欲绝,不愿意为敌人效力,因此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显然的,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爱国诗人,也是人们所尊敬的存在,而他在诗歌领域的成就也是不俗的,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对中国的诗歌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1953年,也就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人,新版的教材却不再向学生们介绍他的事迹了,这是为何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有人认为,屈原其实并不存在,也有人认为,《离骚》并非是屈原所写。

日本汉学界的泰斗冈村繁曾经在1965年发表了《楚辞和屈原——关于男主人公和作者之间的分离》一文,其中阐述了他的观点:“《离骚》是屈原死后,对其记忆犹新的时候的人的作品。”后来,铃木修次和白川静继续对该理论进行研究,证明《离骚》是楚国巫师们的集体创作。在1977年的时候,稻畑耕一郎发表了著名的《屈原否定论系谱》一文,彻底将屈原认定为虚构人物。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有个大学将这篇文章刊登在了学报上,并因此而推动了国内怀疑屈原的真实性的议论。

当然,怀疑屈原这件事情,其实在中国出现的更早,而经典的人物便是廖平,此人是个经学大师,其老师为张之洞,其低传弟子为康有为,其再传嫡子为梁启超,他甚至和蒋介石、孙科、章太炎等人都关系密切,是中国民国历史上的著名文学泰斗。

而这样的一个人,在《楚辞讲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楚辞》《离骚》作者另有其人,屈原只是虚构的人。”在廖平的带领下,胡适也在1922年《读楚辞》一文中写道:“屈原是谁?……我现在不但要问屈原是什么人,并且要问屈原这个人究竟有没有.....《史记》本来不很可靠,而《屈原贾生列传》尤其不可靠。”也就是说,在胡适的眼中,除了司马迁的记载之外,根本就没有关于屈原的记录,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屈原大概率是司马迁所捏造出来的一个人。

正是因为这样的怀疑,所以很多对此进行了研究,最终很多学者都认为《离骚》作者是淮南王刘安。基于这样的理念,所以新版教材也就不愿意将屈原的生平纳入其中,必定屈原是否存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参考资料: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史记·楚世家》

金开诚《屈原辞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