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和秦始皇究竟是什么关系?

如果秦始皇没有统一六国,吕不韦的政治智慧含量恐怕要大打折扣;

如果吕不韦没有奇货可居,秦始皇的身世也不会有重重迷雾。

|热播影视剧《大秦赋》中,公子政(即后来的秦王政、秦始皇)跑去质问吕不韦,他到底是不是自己的亲身父亲。吕不韦否认了这一点。诸多影视作品,都喜欢拿吕不韦与秦始皇之间是否是父子关系做文章。
图片来源:《大秦赋》/腾讯视频

这对君臣组合,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吕不韦,以及他和秦始皇的关系。

通往权力之路

历史上,吕不韦和秦王政(吕不韦在世时,秦王政尚未统一六国,故称秦王,下文同。秦王政为嬴姓赵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不可称之为嬴政)的关系恶化,始于一场政变。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在上位第九年后,终于举行了隆重的冠礼,开始亲政。

没多久,秦王政接到密报,太后与长信侯嫪(lào)毐(ǎi)有染,秽乱后宫。更让他感到难堪的是,太后竟为嫪毐生下了两个儿子,这两个年幼的孩子就在雍地的宫殿里。

告密人还称,嫪毐与太后秘密商议,等到秦王政一死,便立刻拥戴自己的儿子为王。听到这里,秦王政愤怒不已。

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秦王政决意除掉这个嫪毐。而此时的嫪毐,也做了积极准备,准备先发制人。

一场兵变在蕲年宫内爆发。

叛乱的首领正是身居高位的长信侯嫪毐,他伪造了秦王玉玺与太后玺,号令京城的守卫、官骑、戎翟君公、还有自己的家臣们一起举旗谋反。当他势在必得,准备向咸阳宫等地进发时,突然之间,黑压压的军队围堵了整个宫墙。

领军而来的是昌平君和昌文君,秦王政特意派来的人。嫪毐算尽了一切,却漏掉了最关键的一环,年轻的秦王早已不是听人摆布的幼子,嫪毐的一切谋划尽在秦王掌握之中。

嫪毐失败了。秦王将他的党羽一网打尽,咸阳城里血流成河。

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嫪毐兵败之后,秦王将他的党羽或车裂或诛族,最轻者也要流放。而太后与嫪毐所生的两个儿子则被裹在布袋里,活活打死,手段残忍至极。

|电视剧《寻秦记》中的嫪毐(江华饰)与太后朱姬(原型为秦王政母亲赵姬)形象。

这是秦王政亲临政事后,巩固自己政权的第一场胜利。紧接着,他还处置了另一个人,辅助先王的相国、权倾朝野的仲父吕不韦。

嫪毐政变一事,的确影响了吕不韦的政治生涯。

不过,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司马迁对嫪毐兵变和吕不韦的关系只有简单的一句,「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就是相国吕不韦因受嫪毐叛乱牵连而被秦王罢官。

秦王本打算株连吕不韦和他的门客,但是念及吕不韦曾经辅佐先王,功劳至伟,所以仅免去了他相国的职位,逐出京城,封地河南。

过了一年多,诸侯宾客纷纷向秦王游说试探,打算邀请吕不韦出山。

看到当下还有这么多人为吕不韦说话,秦始皇大怒。吕不韦的门客遍及天下,而秦王最担心的就是六国士人。这些年,秦国与六国征战不休,六国士人们自然怀恨在心。

|东汉画像石,荆轲刺秦王。
秦王唯恐他们在吕不韦的集结下,发生变故,于是他亲自发信函,向吕不韦问罪说: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国。

收到措辞如此严厉的问罪书,吕不韦明白,自己大限将至,回天乏术。他担心祸及亲人,便服毒自杀,一代权相就此黯淡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这个质问中,秦王特别提到,你吕不韦和我有什么关系?敢自称仲父。

《史记》的这段记载,让人不得不产生联想,是啊,秦王和吕不韦到底是什么关系?

后世猜测秦王政是吕不韦的私生子,影视剧也如此编排,并非空穴来风,太史公的《史记》,给了后人诸多八卦的材料。

|比起吕不韦,李斯在秦一统天下的作用要显著得多。「知鸦」通识课《中国人物·李斯》,深度分析李斯如何布衣而卿相,他的个人命运如何与秦王朝的兴亡紧紧相连。扫码订阅《中国人物》,了解宋仁宗、王充、黄宗羲、张载等名人在历史关口的抉择。

吕不韦是秦王政的生父?

虽然在《史记·秦始皇本记》中,司马迁并没有直接说秦始皇(依司马迁所记,此处称秦始皇)与吕不韦有特殊关系,但是他却写了这样一笔:
「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秦庄襄王喜欢吕不韦的歌姬赵姬,与她生下秦始皇。

然而,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司马迁的说辞却变了,他说:

「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子楚)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ji)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在这里,秦始皇的身世有了第二种说法,司马迁说赵姬与庄襄王在一起之前,就已经与吕不韦有了身孕,吕不韦打算利用这个孩子的身份来为自己的前程谋划。

更奇怪的是,《史记·吕不韦列传》接着说,「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同一篇文章里,子楚夫人的身份便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豪家女与歌姬,这样的差异实在让人心生疑惑。

|电视剧《大秦赋》中的吕不韦(段奕宏饰)形象。

史书中笔调不一致,也难怪后世的文人发挥想象力,给这条流言再添点油加点醋了。

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就加入了秦王政并不是秦国王室之子的故事桥段,导致秦王政的兄长成蟜举旗叛变。

根据《史记》的记载,庄襄王去世之后,太后赵姬与吕不韦的关系仍然十分暧昧,但是随着秦王政逐渐成年、掌握实权,吕不韦不敢再与太后私下接触,只好向太后赵姬进献了一位奇人。

嫪毐不仅名字奇特,更有着取悦太后的特殊技巧,两人在后宫肆无忌惮地私通。更加匪夷所思的是,太后怀孕了。她担心自己的事情被别人知晓,用算卦不吉利为借口,躲到了雍地的宫殿中。

但是,她与嫪毐的关系并没有从此结束,太后搬迁至雍地,嫪毐即刻追随,相伴太后左右。几个月后,太后在秦国的宫殿里生下了两个私生子。

太后的势力迅速扩展,嫪毐被封为长信侯,封地在山阳。他的经济和政治势力逐渐壮大,宅邸内有家仆几千人,车马服饰肆意挥霍,上门找他求仕途的人也多达千人,朝中许多大臣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甚至连当时的河西太原郡,都成了嫪国。

这些围绕秦国王宫的丑闻,无疑让世人对强秦充满鄙夷。而吕不韦与赵姬生下秦王政,然后送其上位,这样步步为营的权术布局,更是充满了阴谋论的味道。

|根据黄易原著改编的电视剧《寻秦记》,对吕不韦(左)与秦始皇(右)的关系做了一个幽默处理:剧中朱姬对吕不韦说,孩子的生父是异人。与此同时,她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早在赵国时就死了,眼前的公子政其实是一个误打误撞冒名顶替之人。剧中的秦始皇既不是异人,也不是吕不韦的孩子。

图片来源:《寻秦记》

但是,后世学者对于这段宫廷丑闻真伪的判断非常决绝:这段历史是假的;如果《史记》中真有这么一段,那也是后人伪造的。

《剑桥中国史》第一卷中指出,《战国策》中记有一则故事,一位楚国官吏向没有子嗣的楚考烈王进献一位怀孕的姬妾,她生下的儿子最后继位为楚国的国君。

而秦始皇为吕不韦儿子这一说法,很有可能是后人根据这个楚国故事杜撰的。

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

因为秦统一六国,推行秦政,严刑峻法苛待六国之人。所以,后人特意在《史记》里加上了「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这句话,以此来诽谤秦王,证明他出生不正统,他的政治统治也非正统。

如果对比《战国策》里的记载,也会发现与《史记》的差异。

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在《秦汉史》中,考察了《战国策·秦策》,他认为:

「吕不韦为子楚游秦,已在孝文王时......若依《秦策》,不韦入秦,始皇已生十年,不韦岂能预为钓奇!」

|《秦汉史》

作者:钱穆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2年

钱穆先生说,如果依照《战国策》的记载,吕不韦去为秦始皇的父亲子楚游说的时候,秦始皇已经出生将近十年了。他指出,秦始皇生父为吕不韦的说法,嫪毐、吕不韦与太后关系混乱的说法,通通都是无稽之谈。

结论相当明确。

真实的情况可能是,吕不韦与嫪毐是政敌,而太后偏袒嫪毐,所以才演变成了《史记》里的这则丑闻;而嫪毐曾经是吕不韦门客这一说法,也无从考察。

钱穆先生认为,秦始皇忌惮吕不韦的权力,所以才因嫪毐叛变一事而牵连吕不韦。

这可能更接近于司马迁对吕不韦的历史定位:吕不韦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权臣,而不是辅佐君王的政治家。

事实上,司马迁确实对吕不韦的政治生涯非常不耻。这在《史记·吕不韦传》的结尾可以明显看出:
「太史公曰:不韦及嫪毐贵,封号文信侯。人之告嫪毐,毐闻之。秦王验左右,未发。上之雍郊,毐恐祸起,乃与党谋,矫太后玺发卒以反蕲年宫。发吏攻毐,毐败亡走,追斩之好畤,遂灭其宗。而吕不韦由此绌矣。孔子之所谓「闻」者,其吕子乎?」
司马迁认为吕不韦是孔子所说的「闻者」,也就是那些「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只想着当人上人、手握权位富贵的人。
与「闻者」相对应的是什么呢?
是那些「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高尚其志、欲平治天下、立功立德立言的「达者」。
在太史公心中,吕不韦显然离这样的人格要求太远太远。

吕不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影视剧里,吕不韦常常是一副权谋深重的商人模样,这个印象,其实要拜太史公司马迁所赐。

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司马迁一开篇便给吕不韦定了型,说他是一个「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的大商人。这是一个不怎么高的评价与定位,毕竟在重农抑商的古代社会,商人一直是被大家鄙视的身份。

秦孝公(前361-前338在位)变法时,商鞅更以法律的形式明文规定: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事末利就是从商。如果有人从事商业活动,他本人以及他的亲眷都要充当官府的奴隶。

幸好,吕不韦并非自小生长在秦国,而是生在山东卫国,不然他还没有发迹就早已被充为奴隶。

|公元前260年,战国主要势力分布,韩、赵、魏、楚、齐、吴,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是为山东六国。
图片来源:Wikipedia

这里的山东并不是今天的山东省,在战国时期,以崤(xiáo)山为界,崤山以东便称为山东诸国,以西为秦国,山东文化相对先进丰富,所以六国人对秦国人与秦国文化非常鄙视。

《史记》中还进一步说,吕不韦当时靠着在各地辗转贸易,收获了上千金的家产。

然而史书中,既没有提到吕不韦的家世背景,也没有说他的童年、少年成长经历,他一出场便是一位腰缠万贯的巨富,一出手便是数百金,颇为神秘。

这些钱是靠做什么生意赚来的呢?

太史公没有说明白。

他的生意遍及哪些地方?

太史公也没有说清楚。

总之,吕不韦是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人。

紧接着,太史公并没有写吕不韦这个人,而是写公元前267年,秦昭襄王的太子悼先他一步离世。两年后,昭襄王的次子安国君继任为秦国太子。

安国君独宠正妻华阳夫人,但是华阳夫人却没有孕育任何子嗣,倒是安国君的姬妾们为他生育了二十多个儿子。

铺垫了这么多秦王室的故事,太史公就是想引出一个人,一个改变了吕不韦一生的人——异人(即子楚)。

异人是安国君的众多儿子之一,排行在中间,母亲是身份卑微的夏姬。夏姬不受安国君宠爱,异人从小就没有人庇护,被遣送到赵国作人质。赵国与秦国数度交战,结怨甚深,异人在赵国的日子可想而知,他既要受到赵国人的猜忌和冷眼,又要忍受贫困的生活环境。

这时,正好吕不韦行商暂住在赵国都城邯郸,在这里,他就碰巧遇到了异人。

根据司马迁的记述,一看到异人,吕不韦的算盘就打了起来:异人的父亲是太子安国君,而安国君是秦国储君,不出意外的话,便是秦国未来的君主。

那么异人呢?

说不定还会有继承秦国王位的机会。

赵国时期的异人有一个很突出的缺点,穷。

但在吕不韦看来,这恰好是他借机利用异人的地方。异人没钱,但是吕不韦有啊,而且有很多。但是异人有的——秦国王孙的尊贵身份,吕不韦却没有。

对于吕不韦来说,这种身份和他经手的各种奇珍异宝没有什么差别,吕不韦于是把异人当作一件值得投资的商品,一把开启吕不韦政治仕途的钥匙。

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吕不韦评价异人「此奇货可居也」。这便是成语「奇货可居」的最早出处,意思是把稀有的东西收藏起来,等到时机对的时候,再把它拿出来售卖。

|《史记》

作者:司马迁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6年

太史公专门写下这句话,巧妙地点明了他对吕不韦的整体看法,那就是用商人的眼光把握政治脉络,他笔下的吕不韦聪明、市侩、野心勃勃。

后来的秦国历史发展,证明了吕不韦的投资策略是正确的,而且简直不要太顺利了。

但这是用事后的眼光来看吕不韦,如果撇开这个事后诸葛亮的看法,按照吕不韦当时的处境来看,这笔生意,怎么看,也算不上上乘。

一来,异人的父亲安国君虽然已经是太子,但是有太子悼的前车之鉴,吕不韦怎么能保证安国君一定能登上王位呢?

如果连安国君都不能上位,何谈异人的价值?

二来,安国君虽然没有嫡子,但是他有二十多位庶子呀!而且很多庶子就在秦国,围绕在安国君身边。这些人继承安国君位置的概率,怎么看都比异人大吧?

为什么吕不韦信誓旦旦地把宝押到了这位远在邯郸的异人身上?毕竟他非嫡非长,又不曾贤名远扬。

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吕不韦下定了如此大的决心,孤注一掷地把身家投在异人身上。

与异人结识之后,吕不韦立即出钱相助,一出手就是五百金,让他用这些钱来结识邯郸的权贵望族。异人也没有让他失望,有了钱之后立即遍结天下名士,迅速赢得了不错的声望。

但是,仅仅在赵国获得名声远远不够,要想继位秦国,异人更加需要秦国的认可。吕不韦思来想去,终于为异人的未来发展锁定了突破口——安国君的妻子华阳夫人。

在这里,太史公对吕不韦的事迹记载,与其他史书出现了分叉。《史记》中称,吕不韦直接找到了华阳夫人的姐姐;而《战国策·秦策》则称他先找的人是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

先来说说《史记》中的记载。

|司马迁小像。

吕不韦非常了解华阳夫人的心思。即将芳华老去,而膝下仍然无子是身在权力中心的女人最恐惧的事情。

他带着自己的财宝与华阳夫人姐姐相约见面,让她劝说华阳夫人:

「吾闻之,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今夫人事太子,甚爱而无子,不以此时蚤自结于诸子中贤孝者,举立以为适而子之,夫在则重尊,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此所谓一言而万世之利也。不以繁华时树本,即色衰爱弛后,虽欲开一语,尚可得乎?」

华阳夫人怎会没有想过以后的出路呢?等到某个庶子登上王位,她的地位就会十分危险。扶持其中一个庶子上位是不错的策略,但周围这些人,她哪一个都不放心。
而吕不韦的传话给了华阳夫人一个妙计

「今子楚贤,而自知中男也,次不得为适,其母又不得幸,自附夫人,夫人诚以此时拔以为适,夫人则竟世有宠于秦矣。」

再来看看《战国策·秦策》中的记录。

吕不韦在求助华阳夫人之前,先找到了她的弟弟阳泉君。一碰到阳泉君,吕不韦就劈头盖脸地告诉他:「阳泉君啊,您还在逍遥快活。您的罪过可太大了,好日子马上就要到头了!」

阳泉君听完又是惊讶,又是疑惑。吕不韦走近一步,悄声说:「您看看您的周围,美女如云,遍地珠宝,与您结交的人哪个不是身居高位,您就没有想过太子作何感想?一旦他登上了王位,您一定会被认作别有异心,到时候您可怎么办?还是早作打算为好。」

阳泉君听罢,一时语塞,正襟危坐,要吕不韦为他出对策。吕不韦立即告诉他,「可以把希望寄托在太子继承人身上。我知道安国君有个儿子名叫异人,在赵国作质子,这个人颇有贤名,而且他的母亲没有什么背景,如果让华阳夫人认他作儿子,他日继承王位,阳泉君您与华阳夫人,岂不高枕无忧?」

两部重要的史书出现了前后两种不同说法,且都言之凿凿。吕不韦到底劝说动了谁的心意呢?没有结论。

但有一点很明确,就是他有洞察人心的本事,而且巧舌如簧,长于应对。

最终结果是,华阳夫人答应了吕不韦的计划。与安国君见面时,华阳夫人历数异人的种种优点,描述他在众人间的威望。安国君有所心动时,她立即向他哭诉,自己虽受恩宠,但可怜半生无子,老来没有依靠,希望立异人为嫡嗣。

看着夫人落泪,安国君一口答应了她的要求,并刻下一枚玉佩当作给异人的信物。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异人成为秦国储君的事,算是完成了一大半。

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派遣将军王龁(hé)攻打赵国邯郸,这两个曾经发生过无数战事的国家,关系再次紧张。愤怒的赵孝成王突然想起来,秦国的质子异人还在赵国境内呢,满腔的怒火正好没有地方发泄,不如杀了他壮一壮声威,泄一泄愤。

听到这个消息的吕不韦明白,成败在此一举。他大手一挥,眼也不眨地拿出六百金来,买通了守卫赵国都城的官吏。异人顺利地通过了赵国的关卡,回到了故乡咸阳。

此时,异人回归的戏码还剩下最后一幕,与华阳夫人和安国君相见。吕不韦格外强调,异人要身着楚国人的衣服出场,因为华阳夫人的娘家就是楚国。

一身楚衣的异人出现在华阳夫人面前,华阳夫人看到多年未见的家乡服饰,顿时感动不已。

随后,她将异人的名字改为「子楚」。「子楚」这个名字,不仅意味确认了异人的继承人身份,同时也意味着他获得了强大的来自母族的支持。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做了十几年储君的安国君终于继位,这就是秦孝文王。

蹊跷的事情还在后面,昭襄王的丧期还没有过,当了三天国君的孝文王暴毙了。

随后,子楚顺利当上秦王,世称「庄襄王」。秦庄襄王(前251-前247在位)继位后,吕不韦顺理成章地被确立为「相国」,封「文信侯」。

如果按照行商作贾的标准来看,走到这一步的吕不韦,已经大大超出了普通商人的限度,把自己投资的商品推上了一个国家最高的位置。

但是,历史的踪迹谜团重重,刚刚当了三天君主的秦孝文王怎么会突然薨了呢?这怎会不引人猜忌?
谁都知道,孝文王死,庄襄王上位,吕不韦便成了最大赢家。这个突发事件,在后代野史小说家笔下更是描写得绘声绘色。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东周列国传》中,「揭露」了孝文王之死的「内幕」:

「孝文王除丧之三日,大宴群臣,席散,回宫而死。国人皆疑客卿吕不韦欲子楚速立为王,乃重贿左右,置毒药于酒中,秦王中毒而死。然心惮不韦,无敢言者。」

不管当时的舆论如何,一代权相吕不韦就此上位。

秦庄襄王与吕不韦的关系,可以看做是互相成就的合作伙伴。庄襄王的身份成了开启吕不韦政治生涯的契机,而吕不韦用自己的金钱和才智一手将庄襄王送上了最高王位。

然而,政治运行的准则远比商业买卖更复杂,吕不韦不能用自己的算盘算出一个国家全部的走势。秦庄襄王即位后,立公子政为太子,可庄襄王同样命短,在位仅仅三年便去世了。

于是,公元前247年,王子政登位,成为秦王政。他尊称吕不韦为「仲父」。仲本意为「父亲年龄最大的弟弟」,仲父一词后来专指君王对重臣的尊称。

这样的尊称,也吕不韦与秦王政的关系增添了一丝八卦的意味。

不管真相如何,《史记》中对吕不韦的记载,都生动地向世人留下了这样一个印象:吕不韦善于计算的商人本性,从他登上历史舞台到谢幕,都贯穿无遗。

可是,吕不韦真的就是这样一个毫无政治智慧的人吗?他的政治主张真的毫无可取价值?

吕不韦政治智慧如何?

尽管在《史记》中,司马迁对于秦始皇和吕不韦关系崩裂的原因记录得非常清楚,就是政治权力斗争。

但后世的众多学者却另有不同的看法,他们选择从「政见主张」来入手,考证二人失和的原因是政治主张的差异。

考证的根据,便是吕不韦主持选编的著作《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集释》

许维遹撰 / 梁运华整理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9年

在千古名篇《报任安书》一文中,太史公将吕不韦的名字与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等先贤并列,称赞他们前期历经磨难,才得到了后期的成功。他说: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意思是,吕不韦被贬谪到蜀地之后,他所编纂的《吕氏春秋》才得以传世,《吕氏春秋》在成书之时名为《吕览》,后改名为《吕氏春秋》。

其实,这是司马迁身陷囹吾时,自我勉励的说法。实际上,早在贬到蜀地之前,吕不韦还任秦国相国的时候,《吕览》就已经流传开来了。

在《吕览》成书当天,吕不韦充分发挥了他的宣传本事。他将这本书悬挂在咸阳城的城门上,当着咸阳城内众多行人的面,高声宣布:只要有人可以增添或者删减书中的一个字,立即赏赐他千金,绝不反悔。这就是流传已久的「一字千金」的故事。

吕不韦非常自信,他认为天下没有人能过对这个书提出一个字的修改意见。

春秋战国是战事频仍的时代,但在学术上,它也是「王官之学」向「诸子之学」转变的时期,大批杰出的士子人才浮出历史地表,成为中国历史上「百家争鸣」的时代。

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氛围东方繁荣,西方衰弱,秦国地处西方边陲,文化发展远不如东方列国,六国人也经常讥笑秦国人文化底蕴浅薄。齐国士人鲁仲连评价秦国:
「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这句话是对秦国国民性一个很低的评价。他认为,秦国抛弃了礼和义,而只知道崇尚功利,好战喜功。这不仅是鲁仲连的个人观点,同时也代表了六国人对秦国的普遍看法。

吕不韦向来仰慕恩养门客、广交天下贤人的战国四公子,于是他也效仿起来,遍交有识之士,门下的门客最多时可达三千人。

「三」这个数字在古文中仅仅是一个虚指,表示数目众多,三千门客的说法不一定是说吕不韦就有三千个门客,而是说他门客非常之多。

编书时,吕不韦听取了各家学术派别的意见,采纳了许许多多人的言论,查阅了各国各地的资料,将众人的意见汇编为一本《吕氏春秋》。《吕氏春秋》的体例为八览、六论、十二记,共一百六十篇。

钱穆先生对《吕氏春秋》在秦国的地位有极高的评价,在《秦汉史》里,他说:
「秦则自吕不韦后乃有著述。」

意思是,秦国在《吕氏春秋》之前是没有私人著述的,秦国的学术发展从吕不韦编纂《吕氏春秋》开始,他改变了秦国没有私人著述的局面,是东方的学术思想向西方传播的重要人物。

《汉书·艺文志》是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它将《吕览》收在「杂家」的行列,此后我们读到的《吕氏春秋》是杂家的说法,都是从《汉书·艺文志》开始。因为它突破了各家学说的限制,吸纳了各种说法,但是「杂」也暗含杂乱的意味,它既不是儒家,也不是法家或道家,但是又兼有各家学派的优缺点。

处在周秦巨变,中国由封建走向大一统的转变时代,《吕氏春秋》与秦国大一统新政到底有什么联系?这一直是个很有争议的话题。

历史学家吕思勉在《秦汉史》中,把《吕氏春秋》称作「不合时宜」的作品,认为它的许多言论都与秦国大一统新政背道而驰,这才导致了吕不韦与秦始皇关系的崩裂。他说:
「(吕不韦)果能深观世变,则必知法随时变之义,一统之治,与列国分立不同,正当改弦易辙。」

|《秦汉史》

作者:吕思勉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

意思是,吕不韦如果真能敏锐地察觉时事的变化,就该知道法律随着时代变化的道理,大一统的制度与先世封邦建国的制度不同,吕不韦应当改变自己的政治理念,与时俱进。

而当代学者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一书中,则将《吕氏春秋》中的儒家思想视作「新儒家」,认为它吸收了法家思想的部分内容。

战国七雄中,哪个国家受到法家思想的影响最深呢?当然是秦国,吕不韦也在秦国执政。李泽厚举了《吕氏春秋》里面讲解「孝」的句子:

「人主孝,则名章荣,下服听,天下誉。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

李泽厚认为这本书里讲的「孝」与儒家原典中「孝」的出发点已经明显不一样了。儒家「孝」的出发点是氏族贵族个体成员,用孝来巩固宗法纽带,而《吕氏春秋》的「孝」则是从专制君王的统治出发。

他还认为,书里标榜的「天下必有一天子」,就是要普天之下的老百姓都尊崇天下有一位至高无上的君王;而「听群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就是说,要是国家的治理要听取许多庶民的建议的话,国家就有危险了。

这些主张,都是相国吕不韦为大一统帝国统一言论、统一思想的举措做铺垫。

总的来说,李泽厚认为,《吕氏春秋》跟秦国的大一统新政是非常契合的,吕不韦编的这本书是尽到了他相国的职责,为秦国的意识形态建构出谋划策。

那么,《吕氏春秋》到底倾向于法先王,沿袭周的制度,王道至上;还是法后王,废除周制,提倡霸道呢?

历来的学者们都各执一词,没有定论。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吕氏春秋》的用意绝不仅仅是为了维护秦王的个人统治,它的政治批评是非常严肃的,因此才招来了秦王政的忌惮。

比方说,它宣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用天下共治的理想来限制君权。

明代学者方孝儒也认为,《吕氏春秋》对秦国历代君王的政治批评非常之多,而且态度直接坦率、毫无顾忌。在后世,能够直接对本朝政治提出直接批评的书籍太少了。

我们可以将《吕氏春秋》的内容,跟秦始皇信任的丞相李斯的法家之道对比一下:法家统治有三个基本方略,就是「法、术、势」。

「势」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极力彰显君王的个人权力,将天下牢牢掌握在君王的掌握之中。

而《吕氏春秋》则唱起了反调,反对「一人之天下」。法家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上,提倡「弱民」,借此愚弄百姓,以求统治长久。但是,《吕氏春秋》站定了以民为本的立场,提倡「虚君」。

这两种不同的治理方式迎来了它们不同的结局,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各项提议,进一步强化皇帝的个人权威,将四境之内的百姓都置在自己的直接统治之下,而将吕不韦及其门客的谏言彻底遗弃。

嫪毐兵变后几年,吕不韦已经被罢黜了,秦始皇对吕不韦的门客还是十分忌惮,永不录用。

吕不韦这一生,从家财万贯的巨商,到风光一时的秦王「仲父」,再沦落到饮鸩自尽的「奸佞权相」,可以说是起起伏伏,经历了天下大势的巨大变动。

吕不韦见证了秦王政的成长历程,看着他登上王位,又看着他亲临政事,但是接踵而来的宫闱之乱、朝堂政变、政治分野将二人的隔阂越拉越大,最终把自己逼上了绝路。

流传到后世的《吕氏春秋》,打开了人们认识吕不韦的另一个窗口,他不仅是《史记·吕不韦列传》中那个只求一世功名的商人,他也同样有自己的政治主张。

民本和虚君的诉求,在今天看来,也依旧有重要意义。

回顾国朝三千年历史,吕不韦和秦始皇给后人的教训,大概可以用《寻秦记》中的歌词来概括:

别高兴

别以为叫始祖

万岁千岁都会依你意愿来营造

参考文献

司马迁. 史记. 中华书局,2006年.

吕思勉. 秦汉史. 三联书店,2005年.

钱穆. 秦汉史. 九州出版社,2011年.

李泽厚.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生活·新知·读书三联书店,2008年.

吕不韦(编). 吕氏春秋.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刘向(编).战国策. 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

(0)

相关推荐

  • 吕不韦简介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中国战国时代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大商人,战国后期著名政治家,后位及秦相,在秦为相十三年.广招门客以"兼儒墨,合名法"为思想中心,合力编撰< ...

  • 嬴政生父到底是谁,月份真不对吗?史记:嬴子楚要妾,吕不韦佯怒

    在最近热播的大秦赋这部历史权谋剧中,似乎又将某个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嬴政的亲手父亲到底是谁?其实关于这个论调并非空穴来风,在很多史学家口中,嬴政的身世确实存疑,而存疑的原因当然也是由于她的母亲赵姬.这 ...

  • 公元前235年,秦王政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

    公元前235年,秦王政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你对秦国有何功劳?封你食邑十万户:你和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 吕不韦自知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一生叱刹风云,如今英雄暮年,这一刻 ...

  • 吕不韦,从商业奇才如何最终成为秦国相国

    位于河南省偃师市首阳山附近,大概是在今河南省偃师市首阳山镇(洛阳市东约20公里的偃师市南蔡庄大冢头村东),有一座大墓,墓冢顶过去有房屋数十间,驻扎过镇公所.区干队,可知封土之高大.如今墓冢圈进偃师第一 ...

  • 秦始皇 简历

    秦始皇 -简介 秦始皇, 姓名 嬴政(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中国第一个大统一封建王朝--秦王朝的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 ...

  • 吕不韦:前半生商人,后半生政客

    文 / 子玉 这世上,有人终生碌碌,有人却专为大场面而生.阳翟商人吕不韦通过多年的贩贱卖贵,积累千金,简直富可敌国. 在赵国,当他看到极其落魄的秦国公子嬴异人时眼前一亮,多年的从商经历告诉他,此奇货可 ...

  • 秦王赢政并没有下令吕不韦自尽,只是让他迁到巴蜀,为何他就自尽了呢?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十月,吕不韦罢相,并废除了相邦一职.您是不是想起了朱元璋废相,想起来胡惟庸?小姐姐估计,朱元璋也是跟秦始皇学的.被赶回封地的吕不韦不甘寂寞,大宴宾客,高朋满座,六国的使者更 ...

  • 吕不韦和秦始皇的母亲,究竟是什么关系?

    两千多年来,吕不韦和秦始皇母亲赵太后之间的特殊关系,一直都是人们茶余饭后喜欢八卦的话题. 其实,吕不韦和秦始皇母亲赵太后之间的关系,从吕不韦把赵姬(也就是秦始皇的母亲)拱手送给赢子楚(秦始皇名义上的父 ...

  • 秦始皇究竟想不想杀吕不韦?真实意图,至今无解!

    大家都知道,吕不韦是一个传奇,一个"奇货可居"的故事流传千古.其实,吕不韦深得投资学的至高境界,投资任何东西,都不保险,只有投资人,才可能收获最大!原因很简单,事在人为! 西元前2 ...

  • 绿松石和藏地居民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只和藏传佛教有很深的渊源,藏传佛教认为绿松石是制作法器的优质材料,当然了还多少有些象征性的意义,在藏传佛教当中,绿松石象征着破除妄念.迷途归返之意. 适合做法器的材料并不是越漂亮越好,这并不是说绿松石 ...

  • 阿拉伯、穆斯林、伊斯兰,三者之间究竟属于什么关系?

    阿拉伯人全是穆斯林吗?唱念<古兰经>的伊斯兰教徒都属于阿拉伯民族吗? 首先,咱们捋一捋,阿拉伯的概念. 虽然一提到"阿拉伯",人们的第一反应几乎全跟伊斯兰教有关,宗教色 ...

  • 腰痛与肾虚究竟有什么关系?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中揭开了真相

    在民间,很多人一旦出现腰痛这种情况,就会有人不自觉地将腰痛与肾虚联系起来.而且,这种现象已经慢慢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被潜移默化,只要有人一出现腰痛,就有人调侃,你这有可能是肾虚哟!貌似这个"梗 ...

  • 忽必烈和成吉思汗究竟是什么关系今天让你彻底整明白!

    泱泱华夏,博大精深,有着五千余年的文化历史,是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度都无法比拟的.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在富庶的中原大地之上,崛起过一个又一个强大的王朝,建立过一个又一个恢弘的城池.而这些王朝中有些是大一 ...

  • 从财务分析到经营分析,究竟有什么关系?

    业财融合大趋势下,随着企业财务转型发展,传统的财务分析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精细化运营的需要,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财务分析开始向经营分析转型.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包括很多的财务主管.财务总监,都不能理解自己做 ...

  • 吕不韦是不是秦始皇的生父?两千年的悬案,现代科学给出了答案

    秦始皇的亲生父亲是谁?众说纷纭,不但是一些影视作品中,甚至是一些史学著作中都认为,吕不韦偷天换日,他才是秦始皇的亲生父亲,接下来我们尝试用医学知识,来探寻事情的真相. 事情的起源 公元前265年(秦昭 ...

  • 秦始皇究竟有没有皇后?一石碑解开真相

    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在春秋战国的时候,秦始皇还是秦王,这时候的他就已经有了一统天下的决心.秦王嬴政在当时雄才大略,嬴政得到了吕不韦和李斯的指点,于是就开始想要一统天下.最终的秦王嬴政建立了秦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