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美食系列之八:淅川酸菜
淅川酸菜盛产于淅川西北部与中部。它是采用丹江水,把青菜煮熟后,用生物酶发酵而成,不添加任何化学剂,是真正的无公害食品。此菜以酸味纯正、清爽可口的品质,被淅川人所喜爱。
淅川酸菜的原料十分广泛。腊菜、芹菜、芝麻叶、红薯叶、莴苣菜、萝卜秧、青野菜等,都可制作酸菜。把青菜洗净,放入开水锅里,煮到七成熟,取出,连汤置于罐内,用石块压实,密封,一日后即可拆封食用。好的酸菜,颜色泛黄,酸浆泛粘,掬之成线状。酸菜贮存期可达10—120天,具有冷热可食之特点。特别是酸腊菜,既可包饺子,又可作酸汤浇面条,加牛肉做炒菜。用其浆水所做的酸辣汤是拌凉粉的好佐料,也是预防感冒的土方。淅川农村,有句俗语:“家有酸菜三大缸,不找医生开药方。”极言酸菜的医疗功效。
酸菜的来历源于尧帝的儿子丹朱。那个时候,丹江叫黑河。洪水泛滥成灾,百姓吃了上顿没下顿,常用野菜充饥。尧帝便派儿子丹朱,治理黑河。丹朱带领百姓挖引渠、修坝堤,夜以继日。一次,百姓给丹朱做的野菜汤,丹朱因抗洪忘了吃。第二天早晨,丹朱打开饭罐,见青青的野菜变成了黄灿灿的菜汤。食之,酸酸溜溜的,解渴止饿,比青野菜好吃百倍。丹朱便命人挖野菜,制作酸菜,随身带着,渴了喝汤,饿了吃菜。黑河终于被丹朱治服。但因劳累过度,丹朱累死在工地上。后来,人们为纪念丹朱,把黑河改名为丹江。现在,淅川县老城镇石门村,还有丹朱坟存在。丹朱虽死,但他首创的酸菜,一直在淅川民间广为流传。
说来也怪,只有淅川西北部和中部的人可制作酸菜,其它地方,即使手艺再好也制作不了。淅川有位姑娘,出嫁到郑州,想吃酸菜,按家乡的方法制作,久贮不酸。据分析,这可能与丹江水所含的成份有关。
酸菜既可湿存,也可干藏。把酸菜晒干,制成干酶菜,微有酶味,十分奇特。外地人来淅川吃了可口的酸菜,走时可带些干酶菜,回家慢慢享用。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
通联: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人民路县委大院一号楼3楼县文联 田野(收)
邮编:474450 电话:13569243979 0377—6922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