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站着生,不可趴下死

【编者说】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无论是身处高位,还是生活在尘埃,如果选择了为国家而生,为人民的利益而生,就会生得其所,名垂千古;如果为自己而活,苟且偷生,就会碌碌无为,甚至遗臭万年。正如臧克家所说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其实,人生在追求生命长度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生命的宽度。今天推荐的“史说新语”,就是从两个太监说起的。

晚清时候,慈禧太后身边有两个最得宠的太监,一个是李莲英,另一个就是寇连才。

寇连才是直隶昌平(现北京市昌平县)人,15岁被阉进宫。寇连才聪明伶俐,做事尽心尽力,一进宫,就得到慈禧赏识。他从做梳头房太监开始,后又相继做会计房太监、奏事房太监,逐渐成为慈禧身边为数不多的红人之一。

按理说,寇连才得到慈禧的赏识和重用,应该知恩图报,尽心尽力地做一个好太监,好奴才。可是,寇连才是一个有正义感的爱国青年。他看到中国政治腐败,国力日衰,危机四伏,便不畏慈禧太后淫威,冒死进谏,以致招来杀身之祸。

寇连才在慈禧身边,时常劝慈禧以国事为重。慈禧十分喜爱他,对其所谏,只当是小孩子不懂事所为,“虽呵斥之,亦不加罪”。慈禧独揽朝政,虐待光绪,杖打珍、瑾二妃,还准备大兴土木,修建颐和园,供她娱乐享受。寇连才决定冒死进谏,阻止慈禧这些不明之举。

公元1896年3月23日,慈禧刚刚放下蚊帐,准备休息,寇连才突然跪到慈禧床前哭谏,希望慈禧以国事为重,收回修建颐和园的成命。慈禧以为寇连才是小孩子犯痴,将其叱退。

寇连才知道,清朝法律规定,宦官不准干涉朝政,不准擅自出宫,违者杀无赦。但是,为了救国救民,寇连才决定再次冒死再谏。2月15日,寇连才处理完自己的后事,学着王公大臣的样子,上了一道奏折。这奏折共有十条建议:请皇上归政;请勿再修圆明园以幽皇上,请停止在宫中演戏;请停止颐和园的修建;请准皇上回宫办事;请革除李鸿章的职务;请续修战备与小日本决战,等等。最令人惊奇的是最后一条,说皇上至今还没有生儿子,请仿照古代尧舜的做法,选择天下最贤德的人,立为皇太子。奏折虽然内容不合体统,话语土里土气,但都是人们想说又不敢说的话。

慈禧看到奏折,开始以为寇连才是受到别人指示,因为,她不相信自己最亲信的小太监会这么反对自己。可是,她喊寇连才到跟前一问,寇连才不仅承认,还当着慈禧太后的面把奏折背了下来。慈禧还认为寇连才是小孩子不懂事,闹着玩,让寇连才认个错算了。可是,寇连才不仅不认错,还大声哭劝慈禧采纳自己的建议。慈禧大怒,命人把寇连才按照清朝法律处死。寇连才死的时候,还不满18岁。

李莲英是直隶河间府(现河北省大城县)人。他9岁被阉,13岁进宫。李莲英像寇连才一样,也是从梳头太监做起,慢慢成为慈禧身边的红人。李连英阿姨奉承,媚上欺下,把奴才的职务做到了极限。他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与慈禧太后关系密切;就是在一些重大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上,也是慈禧太后的决策人和密探。清宫给太监最高职位是四品官,而李莲英被慈禧授予了二品官和红顶戴,外加一件黄马褂。但是,也正因为与慈禧的关系,李莲英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太监。1908年,慈禧死后,李莲英退休归乡。1966年,造反派打开了李莲英的坟墓。他的墓室里只有一个头颅和一根辫子。关于他的死因,至今还是一个谜。

其实,太监是中国的特色产品,在外国人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一个好好的男人,被人用刀子那么一割,就变得不男不女。其实,太监身体上的伤残还不是主要的,对他们伤残最大的是思想上的。一个太监,一进入皇宫,就得终生为奴,就得时时弯腰屈膝。特别是清朝,为了避免宦官专权,规定太监在主子大臣面前,不能坐,只能弯腰站着,随时听从主子使唤。其实,就连慈禧最信任的李莲英也没有突破这个规矩。也就是说,李莲英虽然做了二品官,但是,他始终还是慈禧身边的一个奴才。

寇连才与李莲英同是慈禧身边的红人,不同的是,他们两个人,一个站直了,一个趴下了。一个名垂千古,一个遗臭万年。(此文刊发于《意林》原创2009年第六期,图片摘自网络,与内容无关)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