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下王岗遗址两次发掘,究竟发现了啥
下王岗遗址位于淅川县盛湾镇原下王岗村(现被丹江口水库淹没)的丹江河畔,国家文物部门先后两次对其进行大型发掘,发掘总面积5311平方米,出土大量新石器时代文物。下王岗遗址的发掘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丹淅流域就有人类居住。
下王岗遗址第一次发掘是在1971年至1974年,由河南省博物馆承担发掘任务,历时三年,发掘面积2309平方米。主要发掘的是墓葬和房屋,出土了鼎、罐、瓮、豆、鬶、盉等大量新石器时代的文物。特别是下王岗遗址中的长屋,座北朝南,全长85米,进深6.3米至8米不等,面阔29间,东头向南伸出3间,共有32间居室,加上门厅,共有49间。下王岗长屋是我国史前房屋遗迹中最长、分间最多的一座,成排的双间式房屋地基说明当时已经以家庭为单位生活。
下王岗遗址第二次发掘是2008年至201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承担,发掘面积3002平方米,出土动物、植物、人骨以及大量珍贵文物。文物修复和编写考古报告经历了10年。2020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淅川下王岗:2008-2010年考古发掘报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并在淅川召开首发式和学术高峰论坛。下王岗遗址是目前全国全面发掘和系统研究的聚落完整全貌的典型个案,它的发掘进一步证实了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与龙山文化三者的早晚关系,对于研究丹江沿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附:下王岗遗址发掘相关图片
附:朋友委托的小广告,丹江坐船可拨打:15224888887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