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堂达标教学: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模式

当前,中小学课题研究日益繁荣,在教育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与引领作用。但是,做课题研究不能到处“挖坑”,而应该聚焦在一个方向上“打深井”,做成精品课题。德州市当堂达标教学研究团队七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创立了当堂达标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教学模式,并在一个县域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效,是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成功案例。

一、当堂达标教学在科研实践中成长

早在1981年,上海市教育局杭苇局长就提出:“我们教育局的教科所,不是关起门来,自己搞科研……首先是发动群众,指导普及推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要发动大家搞、指导大家搞。”国家教委原副主任柳斌曾经提出:“我们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绝对不要只是坐在图书馆里,关在自己的房子里,只是去翻书本。”王际海同志从一名优秀的地理教研员转做教育科研工作,特别是经历了中央教科所访问学者的规范训练,逐步实现了从学科教学研究到教育科研范式的转型,并致力于通过科研“解决问题、改善工作、提高质量、探索规律”。

2002年秋,王际海同志在“当堂达标”教学经验与“单元达标教学新授课教学模式”基础上,广泛借鉴先学后教、尝试教学、合作教学等教学模式和方法,尝试着提出了“当堂达标教学”的基本主张(将关键词从“当堂达标”提升为“当堂达标教学”),并精心研制了《当堂达标教学实验与研究课题方案》(全国目标教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在科研兴教思想指导下,他与宁津县教育局的舒长良、李宝胜、齐思良等组成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当堂达标教学团队,并于2003年初在宁津县隆重开题,拉开了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当堂达标教学课题研究的序幕。之后,当堂达标教学团队创造性地开展了备课改革、子课题研究、群众性教科研活动、市级科研兴教现场会等许多卓有成效的课题研究活动。2005年9月通过了结题鉴定。之后,不断深化子课题研究,总结反思课题研究的经验与教训。2008年6月,又拉开了“当堂达标教学深化研究”的序幕。

当堂达标教学理论在实践中不断成熟。从当年《当堂达标教学实验与研究课题方案》来看,仅有课题研究思路及其研究步骤和方法。几年下来,基于宁津实践,初步建构了当堂达标教学理论体系,以《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研究》于2007年12月荣获第二届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中等以下教育)一等奖为标志,当堂达标教学模式基本成型,直到2009年才基本完善。我们深为当堂达标教学团队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效果感到欣慰,教育科研工作着一定要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正确道路。

二、当堂达标教学理论体系日臻完善

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基本原则,当堂达标教学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提升和完善。

(一)坚实的理论基础

当堂达标教学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视野,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扎根在山东省“单元达标教学新授课教学模式”基础上,立足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校本研究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等教育理论,继承我国优秀的教学传统,广泛学习借鉴洋思教学模式、尝试教学模式等多种教学流派经验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的个性化、本土化教学模式。

(二)个性化的理论体系

一个成功的教学模式既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独特的理论体系、特别是操作系统。从理论成果来看,课题组创造性地提出了当堂达标教学的基本概念、本质特征、基本理念和主要特点,建构了具有农村中小学特色的地方教学模式、灵活开放的教学方法体系。当堂达标教学定义言简意赅、个性鲜明、包容性强;“九字箴言”(目标准、方法活、效率高)抓住了本质特征,既精炼,灵活性又强,是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的三大法宝。当堂达标教学的三大基本理念(目标为中心、方法多样化、效率为宗旨)与其定义、本质特征一脉相承,相得益彰。课堂基本模式(组织教学——认定目标——教学达标——达标测评)一目了然、内涵丰富,体现了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具有浓郁的农村教学特色。基于课堂基本模式的教学方法体系丰富多彩,突出了以校为本的理念,凡是能够体现“目标准、效率高”的教学方法都能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是一个开放的教学方法体系,体现了研究者海纳百川的胸怀,为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思想基础。正如研究者所言,当堂达标教学模式具有“目标准确、模式简洁、方法灵活、以学为主、高效轻负、适应性强”等六个鲜明特点。不言而喻,特别是当堂达标教学的三张活页备课表与子课题体系,为教学实践操作及深化理论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点。

(三)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

当堂达标教学课堂评价体系日趋完善,导向性、激励性评价等五项评价原则的出发点在于日常教学的诊断、激励和改善,落脚点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课堂定量评价的三个一级指标(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效果)特色鲜明、导向性强,17项二级指标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定性评价的两个方面(教学特色、教学评语)既有导向性、又有画龙点睛的价值。教师自评、同伴互评、研究者评价等评价方法三位一体,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股力量。

不难看出,当堂达标教学模式思想明确、主题突出、个性鲜明,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简明扼要、操作性强、贴近农村中小学教学实际,课堂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是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适切性和生命力,是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制高点和课题研究的一项典型案例。

三、当堂达标教学实践任重而道远

实践是检验教育教学理论的唯一标准。当堂达标教学课题研究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理论成果,同时取得了卓越的实践效果。

(一)显著的实践成效

在科研兴教思想指导下,群众性的当堂达标教学课题研究催生了“宁津现象”,成为我省重要的教育现象,被誉为“农村教学改革区域推进的典范事例”,有力地促进了宁津教育的内涵发展,产生了广泛、积极、深刻的社会影响。2008年初,“宁津县当堂达标教学改革经验”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具有推广价值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先进典型经验,当堂达标教学已经成为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

从科研视角来审视,宁津群众性的课题研究正是一条成功的科研兴教之路,当堂达标教学就是科研兴教的支点,田慧生教授认为“科研兴教的理想在宁津变成了现实”。2007年11月,山东省教科所、教育学会联合在宁津召开了“山东省农村中小学科研兴教现场研讨会”,进一步推广宁津经验。

(二)坚实的课题深化研究与教学改革行动

越是乡土的,越是世界的。当堂达标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方法体系基本成熟了,为目标教学乃至中小学教学园地增添了一片新绿。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并没有满足于结题及其已有的研究成果,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而是立足于宁津经验又精心研制了《当堂达标教学深化研究课题方案》(全国目标教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从2008年6月又开始在宁津再进行为期三年的深化研究。与当年的课题研究方案相比,深化研究课题方案更加严谨、研究思路更加清晰、操作性更强,他们关注细节,进一步改善了活页备课表,进一步完善了子课题体系,研究起点更高、研究平台更加宽阔。令人振奋的是德州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当堂达标教学改革的意见》,在宁津设立了“德州市当堂达标教学研究中心”,为课题深化研究架上了新的支点,搭建了新的平台,为当堂达标教学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铺平了道路。

我们欣喜地看到,德州教育决策者高瞻远瞩、敢为人先,在宁津深化课题研究的同时,在全市农村中小学积极推进当堂达标教学改革经验,此举既是德州素质教育的幸事,也是山东省教育科研工作的幸事。如今,当堂达标教学改革已经在临邑、齐河、乐陵、庆云等县市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市教育局又设立了“德州市当堂达标教学改革临邑重点实验县”,又是一个新创举。当堂达标教学已经从宁津课题研究一条路径拓展为宁津课题深化研究与其他县市区教学改革两条路径并举的新局面,由一个县的课题研究行为提升为一个大市课题研究与教学改革的整体行动,成为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亮丽风景。

坚持不懈就是成功。鉴于宁津宝贵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德州市当堂达标教学改革充满信心,期待着当堂达标教学之花早日开遍德州教育园地。希望德州市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科研力度,深化当堂达标教学理论研究,切实加强专业引领与指导,保障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提高深化研究与教学改革的时效性,开创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新局面,创造素质教育新经验。同时,也期待着涌现出更多当堂达标教学式的优质科研成果,为我省教育科研事业添光彩,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