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玉 | 怀中的天籁
怀中的天籁
◎ 朱成玉
周末回老家参加同学聚会,狂欢之后已是半夜,到家后母亲已睡着了。我轻轻地躺在母亲身边,把耳朵贴近母亲的胸膛,默默地数着她的心跳,一下、两下、三下......母亲的心跳微弱得如同风中飘摇的烛火,不全神贯注去听都有些感受不到。我数着数着,迷迷糊糊中,一只只小羊便蹦跳着跑来,啃食记忆的青草。
儿时便是这样依恋母亲的心跳的,记得8岁那年,被邻居家的狗吓到了,夜里有些发烧,母亲给我吃了退烧药,然后把我搂在怀里,我清晰地听着母亲的心跳,像鼓点儿,又像梅花鹿轻盈的踢踏,在那节奏感十足的韵律里,我睡得香甜极了。
读过一篇文章,写一个单身母亲,和一个孩子相依为命。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患有睡眠障碍症。医生用了很多药物都无济于事,最后让她试试音乐,可是宝宝对那些轻缓优美的音乐并不感冒,照样在每个夜里哭得小脸通红,母亲一筹莫展。
直到有一天,宝宝听着一张很特别的音乐CD,靠在母亲的怀里,甜甜地睡着了,母亲终于如释重负。原来,她费尽心思用了一个极其大胆的设计,通过医生的帮助,借用测心脏的仪器,录下了自己的心跳,再把心跳声巧妙地制作在一张音乐CD里。
孩子听到的是母亲的心跳声!
这世上,还有比这更美好的音乐吗?
同样,一个网上的故事也让人感动——
几个月前,汤姆的母亲突然心搏停止而去世了。
汤姆写道:“今天,我失去了我的最亲,我已经很幸运有你在我身边二十一年,但我知道你也将时刻张开着大大的怀抱。我永不会忘记你教会我的事,怎样去笑,怎样变强,怎样诚实,另外最重要的是,如何去爱。安息吧,妈妈。”母亲去世的这一天也是汤姆独立的一天,他搬出了父母的房子,开始独自一人居住。
临终前,母亲用颤颤巍巍的手写到:“I'm going to miss you a lot. I love you.”(我会很想念你,我爱你。)汤姆决定将母亲这最后的话语纹在身上。另外,母亲临终前戴的手环记录下了她最后的心跳,汤姆也打算把母亲最后的心跳图纹在文字的旁边。
做完这一切之后,汤姆把纹身的图片分享给了大家,他写道:“我的妈妈在临终前给我写了一句话,其实她因为心搏停止而丧失了书写的能力。所以,这些字在他人看来歪歪扭扭,可是在我眼里是完美的,我爱你,妈妈。”
这种独特的怀念,因为母亲的心跳而显得异常让人感动。
美国生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初生的婴儿分成四组,一组听不到任何声音;二组播放录制的催眠曲;三组用节拍器仿声;四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录音。结果表明,第四组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安安稳稳地睡着了。而第一组的婴儿在长达60%的时间内都在啼哭、骚动。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婴儿喜欢依偎在母亲怀里的原因,如果乳汁是他们的物质生活,那么母亲的心跳,就是他们的精神世界。
还记得那个人令人悲伤又无比温情的公益广告吗?一个哭啼不止的婴儿,众人无论怎么哄都无济于事,最后,到了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男子怀里才安静下来,因为这个男子移植了婴儿母亲的心脏。
婴儿听见了母亲熟悉的心跳声,停止了哭声,露出甜甜的笑容。
母亲的心跳,是所有的孩子都依赖的摇篮曲,这怀中的天籁,给了他们最原始、最本质的对爱的感知。
那是所有的人,在母亲的子宫里单曲循环,反复倾听了十个月的天籁之音。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