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大佛石窟
荣县大佛石窟
名称:荣县大佛石窟
类别:石窟寺及石刻
年代:唐
地址:自贡市荣县旭阳镇
级别:国保(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荣县县城东郊,有一座世界第二大的石刻佛像,这便是荣县大佛。
荣县大佛位于荣县县城旭阳镇大佛路334号,2006年5月25日,荣县大佛石窟作为唐代文物,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到大佛寺前的大佛文化广场,抬眼望去,但见依山凿成的大佛与山巅齐平,气势雄伟。
大佛所在的庙宇,唐宋时名开化寺,后称大佛禅寺,据志书记载,“唐时架殿十层,高四十七丈,阔十五丈”,“宋时寺门,抵今溪岸”。后来,寺院毁于明末兵火,清嘉庆、道光年间重建。
进山门殿,东为名人书画馆,西为佛教文化馆。名人书画馆里,展出有荣县历代书画名家的作品。这是清末学者、书画大家赵熙的作品。
佛教文化馆陈列展出了以大佛寺为主的荣县地区唐宋以来长达1200多年的佛教文化发展状况和独具地域特色的佛教石刻文化。这是明代的铜铸韦陀像。
往前,是拜佛台。台边,浮雕有释迦五印和释迦牟尼故事。
拜佛台东为鼓楼和荣县历史文化馆,西为钟楼和宋代碑刻艺术馆。下图是持刀武士和持剑武士。
再往上,便是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的即为依山石刻的荣县大佛。大雄宝殿原为单檐四层架殿式建筑,现为四重檐歇山式仿古建筑,全称大佛护身楼,简称大佛楼。
荣县大佛为唐代所刻,佛像坐南面北,是一尊释迦牟尼摩崖石刻造像。佛身通高36.67米,头长8.74米,肩宽12.67米,体宽14.6米,膝高12米,脚宽3.5米,是世界第一大释迦牟尼佛像。
荣县大佛也是世界第二大石刻佛像,仅次于乐山弥勒大佛。自古以来,就有“嘉州大佛雄、荣州大佛美”之誉。
大佛端坐在金刚座上,造型庄严圆满,形神俱备,历经千年,至今保存完整,是我国石刻遗存之艺术瑰宝。
达摩殿里,有达摩渡江图。据介绍,大佛寺自清代复兴后,属禅宗之一的临济宗,故又称大佛禅寺。凡禅宗寺庙必供奉达摩祖师,因此,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知县宫监桂捐资在大佛西面的崖壁上镑刻了“达摩渡江图”。
达摩,全称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南朝宋末从海道来华,在建业(南京)与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十年,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开创者。
“达摩渡江图”中,主像达摩高4.9米,近乎圆雕。达摩肩荷禅杖,脚踩芦苇,掉头侧身,稳立在鱼翻浪滚的汹涌波涛之中,形象传神,颇有“谁谓江阔,一苇飞渡”之气概,是清代石刻的上乘之作。
顺着大佛楼往上攀登,既可层层观赏大佛雄姿,又可左经莲台,右转啸台。
啸台是荣县古迹,石刻遗存众多。相传黄帝之子玄嚣打猎时在此小憩,故名“嚣台”。又传魏晋名士孙登来荣,登台长啸,其声悠扬,有如凤凰之音,故北宋《荣州图经》称此为“孙登啸台”。
崖壁上刻有“啸台”二字篆书,字径一米,为赵熙所书,赵熙极少写篆书,实属罕见。
方志载,“啸台总(荣县)一郡之胜”,北宋时在此建有“一胜亭”。1982年,根据古籍记载,揣摩宋代“一胜亭”旧址,在啸台一侧重建“一胜亭”,供人歇足眺望,凭吊古人。
山顶东面,有放翁亭。淳熙元年(1174),陆游任摄知荣州事。他初到荣州时,因其抗金抱负得不到施展,心灰意冷,常登临于此,载酒赋诗,松荫枕石。他在荣州任职70天,写下诗22首,词10首。
碑园下方,有王天杰烈士祠碑,祠碑立于1941年,高2.7米,宽1.5米。碑阴刻烈士传记,阳刻于右任先生赞颂烈士的七绝诗。
这里还有一座荣县尚存最早的墓碑——王梦易墓表。王梦易,?—1086年,字潜夫,荣州人,因包拯举荐,授右军巡判官,有政声。此碑立于宋宣和五年(1123),半圆形碑额,赑屃碑座。
2011年,荣县大佛寺景区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