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最值得读的一回

文/归途如虹

大观园是贾府为了迎接省亲的贾元春而修建的一座富丽堂皇,且优雅别致的园林。贾元春觉得大观园过于华丽,省亲的规格过于豪华,奢靡过度了。不过,大观园的确是一座很有魅力的园林。按照贾元春自己的说法是“天上人间诸景备”。

曹雪芹对大观园是采用工笔描绘的方式,用华丽细致的笔触不断地在进行描写。而且,曹雪芹写得很巧妙,他不是直接对大观园进行描写,而是以游览者的视角在审视大观园。这样一来,曹雪芹就放弃了作者的客观视角,而以书中人物的主观视角来评价大观园。这样写,不仅可以体现大观园的美轮美奂,也可以体现书中人物的才情和心思。

《红楼梦》第十七回里,贾宝玉陪着贾政和他的门客一起游览大观园。贾政为了考验贾宝玉的才华,就让贾宝玉去给大观园里的景致题写匾额和楹联。这对于贾宝玉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其实,贾宝玉在这方面是颇有才思的,难就难在是在父亲贾政面前做这件事。贾政是一个颇有几分迂腐,有点自命清高的一个人。他在诗词歌赋方面是很一般的,而且,他甚至觉得念《诗经》是掩耳盗铃。他觉得诗词歌赋是雕虫小技,是淫词艳曲。

所以,在贾政面前展现自己在诗词歌赋上的才华,对于贾宝玉来说很难。第十七回贾政的表现很有趣,他其实心里面对儿子还是觉得挺骄傲的,可是和他还是要板着脸教训贾宝玉,展现自己作为一个父亲的威严。

贾宝玉在这一回里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

贾宝玉等人在大观园入口附近看到了第一处留题处。贾政就问大家应该如何题写。那些门客自然是随便说一些很俗套的来敷衍贾政。毕竟,他们是要衬托贾宝玉的才华。贾宝玉就觉得“编新不如述,刻古终剩雕新”,于是将此处题写为“曲径通幽处”。

因为此处的景致就是“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道”,用“曲径通幽处”非常切合景致。关键在于,“曲径通幽处”是一句颇有禅意的诗。让人体会到在迷茫而曲折的人生道路中寻觅真理,求得内心宁静的过程中所能感受到人生况味。

接着,大家看到了一座别致的亭台。有一个门客题为“翼然”,取自《醉翁亭记》里的“有亭翼然”。不过有门客觉得亭台临水,应该用“泻玉”二字。我觉得这两字实在是太粗鄙,太不够含蓄内敛,完全不符合应制的要求。贾宝玉都知道给省亲别墅题匾额一定要蕴藉,一定要富有内涵。于是,贾宝玉觉得“沁芳”二字十分新雅。我觉得贾宝玉所题的“沁芳”比“泻玉”要高明得多。不仅新颖别致,而且体现出贾宝玉怜香惜玉的品格。

不过,我觉得贾宝玉题写的对联:“绕替柳借三高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更好。这一句让严肃的贾政都禁不住点头微笑。这一句应该是歌咏水的,贾宝玉却从侧面写起。其实水本来就很难写,因为水无色无味,也没有固定的形状。水的美主要是美在和周围环境的互相映衬之上。贾宝玉借翠绿的垂柳,芬芳的花朵赞美大观园里的水,这是很巧妙的,这句对联和“沁芳”二字也十分契合。这就是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接着,就来到了大观园里的第一处房舍,也就是后来林黛玉住的潇湘馆。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千百竿翠竹,环境十分清幽雅致。贾政也觉得这里是一处读书的好地方。

贾宝玉觉得这里是第一处行幸的地方,应该颂圣,所以将这里题为“有凤来仪”。很多人觉得,这体现出贾宝玉思想的庸俗一面。我觉得这是误读,贾宝玉本来就有一定的阶级烙印,而且,大观园本来就是为了迎接娘娘而修建的,颂圣是必须的。

而且,我觉得“有凤来仪”与其说是赞美贾元春,不如说是赞美林黛玉。因为潇湘馆是林黛玉的住处。可见,林黛玉才是曹雪芹心中的凤凰。

凤凰是儒家文化当中吉祥如意的象征,是具有百鸟之王。杜甫也写过《朱凤行》。传说凤凰“非练实不食”,所谓练实,也就是竹子的花朵。而竹子开花本来就是稀奇事,物以稀为贵,可见,凤凰的高贵不俗。林黛玉是曹雪芹心中的凤凰,可见,林黛玉在曹雪芹心中的地位。而且,贾探春的玩笑告诉我们,林黛玉是曹雪芹心中的娥皇女英,也就是尧帝的女儿,舜帝的妃子。至于林黛玉是其中哪一个,就不重要了。

贾宝玉为这一处地方题写的楹联是“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这也是采用“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方式来写竹子。写出了此处的清幽和雅致。也可以借此赞美未来主人林黛玉的书卷气。

接下来,众人到了一处地方,看到的是“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枝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轳辘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看到这一派田园气象,贾政都有了归农之意。

可是近贾宝玉却觉得这里不得自然之气,是人工穿凿扭捏的结果。贾政为此大为光火。其实,贾宝玉不仅是觉得这里和周围的景致不协调。因为这里后来是寡妇李纨居住的地方,所以贾宝玉这里对稻香村的批判其实也隐含着曹雪芹对封建礼法强迫寡妇守寡的批判。

贾宝玉给稻香村题写的楹联是“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表面上看,贾宝玉是借用典故,赞美传统妇德。不过,我觉得这也是曹雪芹留下的谶语。我们都知道,贾府败落后,贾宝玉日子过得很艰难。那么,是谁救助的贾宝玉的?我觉得是贾芸。而且,我有证据。

记得贾宝玉搬进大观园之前是住在绛芸轩里的。后来,又认了贾芸做干儿子。贾芸在贾宝玉被马道婆的诅咒陷害之后,也是出力不少。贾宝玉都为此很感激。贾芸后来还把白海棠花送给了贾宝玉。可见,贾芸这个干儿子是很称职的。根据畸笏叟的批语,贾宝玉落难后,贾芸有“仗义探庵”的行为。可见,贾芸的确是一个仁义之人。我觉得,贾芸“仗义探庵”就是为了救助贾宝玉。那么,这和李纨与贾兰有什么关系呢?我觉得,因为李纨因为教子有方,所以成了诰命夫人。贾芸或许来找过她。可是她却吝惜钱财,不肯拿出钱来帮助贾芸。因此,曹雪芹在这里留下了伏笔。不过,这样一来,这里的对联就是对李纨的反讽了。李纨如果真的是一个道德上完美无瑕的人,也就不会落得个“枉与他人作笑谈”的结局了。

接下来一行人来到了未来的蘅芜苑。蘅芜苑里有假山和香草。贾宝玉将这里题为“蘅芷清芬”,楹联是“吟成豆蔻才尤艳,睡足荼蘼梦也香”。其实这句对联是暗示薛宝钗和麝月的结局。薛宝钗嫁给贾宝玉之后是守活寡,所以对联里有“豆蔻”二字。“豆蔻”是少女,准确地说是处女。而荼蘼花则让人想到“开到荼蘼花事了”,这是麝月所抽到的花签上写的诗句。可见,贾宝玉最后抛下了薛宝钗和麝月,悬崖撒手,出家为僧了。

贾宝玉看到大观园的正殿觉得在梦里似曾相识。这是自然,因为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在人间的投影。

穿过沁芳溪,就是之后的怡红院了。怡红院的设计非常精巧,如同迷宫一般让人寻不到路径。其实,整个大观园都如同迷宫一般。难道我们的人生不是也像迷宫一般吗?我们走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众多的道路,众多的岔路口,不也会感到迷茫吗?对于贾宝玉来说,人生没什么选择,最好的道路是“学而优则仕”,可是贾宝玉却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道路。对于他来说,人生真的是一个迷宫。他不知道方向在哪里。

贾宝玉把怡红院题为“红香绿玉”,因为里面有海棠和芭蕉。海棠是史湘云的代表花,而芭蕉则是贾探春的最爱。可是,别忘了,贾探春取名“蕉下客”,被林黛玉打趣为“蕉叶覆鹿”的时候,贾探春开玩笑,给林黛玉取名为潇湘妃子。可见,芭蕉暗示的还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命运。可见,对于贾宝玉来说,最重要的两个女性其实不是薛宝钗和林黛玉,而是史湘云和林黛玉。

第十七回是我很喜欢的一回,文采斐然,寓意深刻,这一回值得细细品读,越读越觉得回味无穷,让人感到一种巨大的审美愉悦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