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器人产业的细分市场和发展趋势
医疗机器人是一种可用于外科手术、辅助诊断、医疗服务以及康复理疗的服务型机器人,在医疗行为中能配合医护人员,依据实际医疗环境做出检测、移动、辅助等操作,完成对应的医疗任务,同时也要满足医用性、临床适应性以及交互性。医疗机器人按用途可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辅助机器人四大类。
医疗机器人的产业发展,可以从核心技术、产品类型、医疗场景和后端服务四方面来看。除了伺服电机、传感器、控制器、减速机、系统集成等机器人核心技术,医疗机器人的产品开发还涉及生物传感、触觉传感、3D视觉、导航控制等关键技术发展。
全球医疗机器人总体市场规模连年递增。根据筑医台《全球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报告分析,预计2021年全球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达20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2.14%。
在全球细分市场中,手术机器人占过半份额,康复机器人成增速最快市场。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统计,2017年手术机器人在医学机器人市场份额已超过60%,预计2021年手术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的行业规模分别达到200、3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将达到29.9%、46.6%。
国内医疗机器人加速落地,应用领域有待开拓。2016年以来,在国际医疗市场技术改革发展的推动下,国内部分技术及医疗机构纷纷涉足医疗机器人的研发和落地。2017年我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13亿美元,在全球市场份额占到5%左右。
从市场结构来看,康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投资活跃,手术机器人占比最低,研发和技能能力有待突破。根据亿欧2018年《我国医疗机器人产业链价值解读》报告中显示,目前中国从事医疗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的统计来看,42%从事康复机器人领域的研发,24%从事医疗服务机器人的研发,18%从事辅助机器人研发,16%从事手术机器人研发,康复机器人尤其是康复系统领域企业活跃度较高。
1、手术机器人
目前手术机器人能够针对治疗的病种有限,主要集中在泌尿科、妇科、普外科、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等领域。未来手术机器人将在骨科等特殊细分领域进行发展,覆盖多病种外科治疗。
中国企业仍处探索阶段,仅三款产品进行临床应用。在被国外统领的手术机器人市场中,我国手术机器人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公司多为高校研发背景,大多数企业处于研发阶段,通过CFDA认证并进行临床手术的仅有3家企业。
2、康复机器人
国内处于机构普及阶段,自主品牌逐渐迈向全球。我国尚处于机构用户普及阶段,且现有机构的康复机器人普及率不高,只有少量三甲医院有配备,高端市场仍依赖进口;以傅立叶为代表的国内首个通过FDA批准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标志着国内自主品牌正式迈入全球主流市场。
3、辅助机器人
案例链接:“ 腾讯觅影 ”
腾讯在2017年8月发布了首款AI+医疗产品“腾讯觅影”——“AI医学影像”和“AI辅助诊断”是腾讯觅影主要的两大功能。基于腾讯深度学习技术,对近万张病例图像与数据进行学习分析,打造智能检测筛查工具,辅助医生快速辨别病变定点区域,从而制定对应的活检与治疗方案。这个项目目前已落地100多家三甲医院,服务患者近160万人。
4、服务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主要运用在医院和家庭两类场景,提供医院服务、患者服务、健康护理以及情感陪伴四个功能的服务。2018年中国医疗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5.3亿美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5%,2022年将达到13.7亿美元。服务机器人的专业技术门槛较低,加之老年人和青少年儿童的健康需求激增,国内很多人工智能企业和科技企业纷纷投入服务机器人市场,尤其是以家庭场景的研发居多。
从产业集聚来看,企业主要布局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但鲜有医疗机器人专业园区。北京、深圳、上海三个一线城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实力最为雄厚,长三角地区由于在医疗设备领域拥有完备的产业链条、丰富的市场渠道,已经占据医疗机器人领域区域发展的制高点,珠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紧随其后。
- END-
东滩顾问隆重推出新经济领域系列《产业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