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发现CRO成都先导开盘大涨超90%,构建4000亿种小分子DEL库,如何年盈利逾亿元?
4月16日,药物发现领域头部CRO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成都先导;股票代码:688222.SH)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由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主承销商,总计发行4068万股,发行价格20.52元。
今早9点30分,成都先导开盘价40元,涨幅为94.93%。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据悉,本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全部围绕公司的主营业务和下一步发展战略展开,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新分子设计、构建与应用平台建设项目以及新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两方面。
成都先导成立于2012年2月22日,2019年搬迁新址坐落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由李进博士携国内外多位生物、化学等领域专家共同创建,公司设立至今一直围绕着DNA编码化合物库(DNA Encoded compound Library,简称DEL)技术潜心研究与创造,专注于小分子原创新药的早期链段研发——苗头化合物和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成都先导的DEL技术已经构建了分子结构超过4000亿种的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成为国内从事DEL技术产业化最成熟、最具规模化的企业,也是已知的全球最大、最具多样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库。
目前,成都先导拥有的由900余个子库构成的DEL库(先导库),并为杨森生物、默沙东、辉瑞、拜耳、武田制药等国内外大型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公司提供早期药物发现阶段的研究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5年至2019年全球已经公开的DEL技术合作项目中发现,有超过1/3的合作交易都是成都先导完成的。在2018年,该公司更是占据了DEL技术合作公开项目中的60%,成为DEL技术领域研发服务公司中获得合作项目最多的企业。在2019年的财务报告中,成都先导的收入规模更是达到了2.64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超过160%。
动脉网通过研究成都先导招股书,为读者回顾成都先导的发展史,如何一步步从药物发现CRO中脱颖而出?以及解析国内外药物发现CRO市场格局。
上市前融资2.5亿元,与辉瑞深度合成立子公司科辉先导
成都先导前身是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先导有限),是由李进博士主导创立的公司。直到2019年3月,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才由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
从公开的融资信息看到,成都先导共完成三轮融资:
成都先导的历史融资情况(数据来源:动脉网知识库)
从成都先导的招股书上可以看到,2016年6月12日,先导有限董事会作出决议,同意增加先导有限注册资本,渤溢新天、丹青投资、腾澜生物、中岭燕园分别出资3000万元、20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认缴新增注册资本。
随后在2018年5月25日,先导有限继续增资扩股,鼎晖新趋势以8700万元、长星成长以6300万元(鼎晖新趋势、长星成长均为鼎晖投资主体)、巨慈有限以1亿人民币共同完成先导有限新增注册资本的出资认缴。
鼎晖投资早在2016年就开始关注能够提高药企研发效率的前沿技术,并预判DEL将逐渐成为药企重要的新药发现手段,在2017年对先导进行尽调后于2018年年初正式投资先导。而先导2018年当年就实现1.5亿收入,并首次实现约4500万元的净利润,并于2019年实现收入和利润规模翻倍。
鼎晖凭借其对行业的深度洞察能力,在最精准的时间点上抓住了行业拐点,达到风险收益的最佳平衡。
成都先导的股权结构(信息来源:成都先导招股书)
在成都先导上市前的股权结构中,李进博士直接持股和通过员工持股平台聚智科创间接控制,合计控制公司33.481%的股份表决权。本次发行之后,李进博士的股份表决权控制比例降至30.132%,仍保持实控人位置。
李进(英国国籍)博士出生于1963年,1988年7月毕业于英国阿斯顿大学,并获得大分子科学专业博士学位,后又被该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李进博士于1988年至1990年三年间在英国曼切斯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学业结束后,李进博士先后任职于美国制药公司Protherics计算化学主任、阿斯利康计算科学总监等职位。2013年10月,李进博士还当选了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目前,李进博士除了任职成都先导董事长、总经理职务,还是科辉先导董事长。
科辉先导是成都先导的控股子公司,成都先导持有科辉先导71%的股权,其余股权由西藏龙脉得持有。科辉先导主要利用成都先导DEL技术平台进行药物筛选,从事创新药物的研发。
科辉先导成立于2017年4月20日,设立初衷是针对辉瑞曾经开发的部分挑战性靶点进行新药研发,该类靶点用传统的药物筛选方法很难获得活性化合物分子,因此辉瑞与成都先导设立的子公司科辉先导合作,利用DEL技术进行尝试性的研究开发。
科辉先导与成都先导的新药研发业务相互独立,各自具有独立的新药研发项目团队,独立研判选择药物靶点,双方以立项时间孰早为准确立该药物靶点的研发归属,双方所选择的靶点会及时在内部进行信息同步。
除了科辉先导,成都先导的另一家控股子公司是先导特拉华,成立于2016年7月11日,成都先导拥有其100%股权,主要用于拓展其母公司在美国的业务。此外,成都先导还持有阿格利娅制药公司22.5%股权。
药物发现研发服务由于专业门槛高,相关专业领域人才是公司提供研发服务水平的关键。成都先导聚焦早期小分子新药研发,拥有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是DEL细分领域团队规模最大的研发服务公司之一。截至目前,该公司拥有研发人员333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6%,包括56名博士、132名硕士,核心技术人员和骨干成员均来自知名制药公司研发团队,拥有数十年创新药物研发及合作服务经验。
4000亿种小分子DEL库,平均每年带来盈收超1.5亿元
DEL技术是近年来药物发现领域出现的一项新技术,最早是由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获得者Sydney Brenner和美国斯克里普斯(Scripps)研究院的所长Richard Lerner于1992年提出,并申请了发明专利(该专利已经于2012年到期)。
药物发现是新药研发的早期阶段,在导致疾病的生物靶点确定后,新药研发的首要目标在于如何高效发现可以调控生物靶点功能的新颖分子。DEL技术可以通过建立起规模巨大的小分子化合物库,对潜在治疗靶点进行筛选,从而得到有效的先导化合物分子。
从全球范围来看,DEL技术行业内从事相关研发服务的公司超过10家,已形成规模化服务收入的公司主要为3家左右,成都先导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在行业内排名相对靠前,属于行业内第一梯队的企业。
成都先导主营业务所处产业链位置(信息来源:成都先导招股书)
成都先导基于自有的DNA编码化合物库——DEL库(先导库),可以为客户提供指定生物靶点的DEL筛选以及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DEL库设计及合成服务。具体业务包括:DEL筛选服务、DEL库定制服务、化学合成服务、新药研发项目转让等。
DEL筛选服务
成都先导基于先导库内的海量小分子化合物,可为全球制药企业提供指定生物靶点的DEL筛选以获得服务收入。然后,在筛选结果中被证明具有功能活性的药物结构IP,客户将有权选择有偿受让。之后,公司还将有一定几率在客户针对该药物进行后续研发的多个阶段陆续产生里程碑收入。
DEL库定制服务
成都先导为全球创新型医药研发生产企业(主要是大型跨国药企)提供定制化DNA编码化合物库设计及合成服务,以及部分自有DEL 库化合物结构信息和筛选方法的技术转让,DEL库设计及合成服务执行周期约为2年至4年。
化学合成服务
成都先导在提供DEL筛选和DEL库定制服务过程中,衍生出的某些指定化合物或核酸的合成与修饰服务。
新药研发项目转让业务
成都先导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化合物库,在与客户筛选项目不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高潜力、高价值的靶点进行自主新药的发现和后续临床开发,并在药物开发的不同阶段转让给合作伙伴,从而获得新药项目转让收入,包括首付、里程碑收入和收益分成。公司报告期内尚无新药研发项目转让收入。
成都先导DEL细分业务收入情况(信息来源:成都先导招股书)
在核心技术方面,成都先导主要将DEL技术归类为三大类:DNA编码化合物库的设计、合成与表征纯化技术;生物靶点活性验证与DNA编码化合物库筛选技术;基于DEL技术的自主创新药研发平台。
简单理解,“DNA编码化合物库的设计、合成与表征纯化技术”是公司搭建DEL库所用的,目前已经构建了分子结构超过4000亿种的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成都先导可根据客户需求直接对外提供DEL库定制服务;“生物靶点活性验证与DNA编码化合物库筛选技术”主要是对应该公司对外提供的DEL筛选服务和内部新药项目的药物筛选。
从2017年至2019年,成都先导从上述两项已产业化的技术应用中已经获得了非常可观的收入,这也成为了成都先导主要的收入来源(如下表)。2016年,成都先导开始迅速扩大DEL库规模,陆续承接了大量DEL筛选和库定制合同订单,因而上述两项收入增长迅速,2019年合计收入超过1.85亿元,占比总收入的70%以上。
2017年至2019年成都先导DEL筛选和DEL定制服务的收入明细
除了提供DEL筛选和DEL定制,成都先导还基于DEL技术自主进行创新药研发。DEL库中的每一个小分子都有一个预设的DNA序列作为唯一编码,当DEL库中化合物与生物靶点共孵育后,洗去没有结合或结合很弱的分子,剩余的与靶点结合较强的分子可以通过将蛋白变性或者降解而回到溶液中;溶液中的核酸序列经PCR扩增、高通量测序和数据分析后,获得了有亲和力的小分子结构,再通过传统的有机化学方法合成出单独的小子化合物,最后通过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的方法来验证其活性和生理功能。
成都先导基于DEL技术的自主创新药研发管线(信息来源:成都先导招股书)
不过目前,成都先导还未形成新药研发项目转让收入。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管线中进展最快的是HDAC抑制剂I/IIb项目,已经进行到临床一期。该管线目标适应症是多发性骨髓瘤,通过抑制HDAC酶活性,导致癌细胞凋亡,目前为止,在该公司进行的一期临床过程中还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
而已经进行到临床前研究的是“TRK”“STING”“ROCK2”三条管线,分别对应适应症:TRK/ROS1 融合基因阳性肿瘤、肿瘤免疫治疗以及青光眼。可见成都先导除了肿瘤领域,还在青光眼、银屑病(IL-17A管线)都有相应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先导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在科研上都有较高的研发投入,分别投入了4621.40万元、6186.44万元和9146.17万元,占比总营业收入的86.84%、40.92%以及 34.62%。
随着成都先导在DEL技术领域的不断深耕,公司已经作为全球拥有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的药物发现领域头部企业,成都先导已获得国际和中国发明专利24项,公司也积极筹备了多个围绕着优化DEL相关技术以及攻克DEL技术难点的在研储备项目。
药物发现CRO市场里的DEL技术:政策利好、前景利好
目前,我国药品研发及注册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众多,整体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是加强对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的提升;另一方面是鼓励药物自主研发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成都先导主营业务为药物发现领域研发服务,主要围绕利用DEL技术发现苗头/先导化合物,所提供的服务主要面对创新型和研发型医药企业客户。因此,国家相关鼓励药物研发和创新的法规政策均有利于该公司业务的拓展和增长。
成都先导在产业链上属于临床前CRO,而中国目前主要以仿制药为主,企业的研发外包意识不强,导致中国药物发现CRO服务市场规模整体较小。
不过,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药研发环境的逐步成熟,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我国药物发现CRO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2018年中国药物发现CRO市场规模为78亿元,2011年至2018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4.8%。
2011年至2022年中国药物发现CRO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广州标点综合数据库;动脉网整理)
目前,我国药物发现CRO企业全国约一百家左右,整体呈现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创新特色发展局面,其中大型药物发现CRO通过与企业在药物发现阶段建立源头合作,提供药物发现一体化服务。中小CRO企业则通过特色技术平台或服务构建核心竞争力,在各个细分领域实现突破。
预计至2022年中国药物发现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20亿元,2018年至2022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0%。
从国际上商业合作伙伴以及行业认可度来看,DEL技术领域应用较为成熟的企业有4家:GSK、X-Chem、成都先导和Nuevolution;其中GSK是对DEL技术应用最为成熟,规模最大的企业,但是GSK的技术仅供自用,不对外服务。
成都先导与全球DEL技术公司关键业务指标对比
在对外服务的DEL技术领域研发服务公司中,成都先导处于优势地位。2015至2019年已经公开的DEL技术合作项目中有超过1/3是成都先导进行的,2018年更是占据了DEL技术合作公开项目中的60%,从已公开的合作项目统计看,成都先导是 DEL技术领域研发服务公司中获得合作项目最多的企业。
根据X-Chem的官方披露,截止2018年X-Chem的DEL技术平台已经产生了150多个先导化合物系列,而成都先导和Nuevolution也都有多个新药项目推进到临床前甚至临床研究阶段。
DEL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药企所认可,特别是全球排名前列的大型企业,前20大药企中已有18家在应用该项技术,而其中已有11家与成都先导建立了合作关系。
2018年全球前20大药企截至2019年末DEL技术应用情况
其他药物发现技术
除了DEL技术,药物发现与药物筛选的技术还包括高通量筛选、基于结构的物理设计、基于已知活性化合物的结构改造等。
药物发现与药物筛选的技术对比(动脉网整理)
由上表可见,DEL技术作为新兴技术和其他各种药物发现技术处于互补关系和部分应用场景重叠的状态,随着DEL技术的发展和提升,将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取代其他技术的部分应用场景。此外,对于目前处于应用重叠的领域,各个技术依据其特点和优势为药物工业在药物筛选策略方面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
而DEL技术也与其他药物发现技术一样,其最直接的目的是发现苗头化合物并根据筛选数据优化得到先导化合物,因此药物筛选技术的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发现活性化合物,即苗头化合物这一环节。
截至目前,仅成都先导自主新药平台通过DEL技术筛选得到苗头化合物的靶点已超过20个。
成都先导与主要客户的DEL筛选业务均以提供筛选服务为主要付款条件,发现活性化合物并转让为附加收款条件,而其后该化合物如果进入临床研究是作为里程碑费用收取,由此可见,药物筛选技术的主要商业价值是发现活性化合物。
成都先导一直专注于DEL技术领域,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并基于此拓展全球药物发现CRO服务,同时力争成为中国创新药物的“种子库”及新药创制的“新引擎”。
关于未来,成都先导在招股书中写道,他们将会继续加大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对核心的DEL技术进行持续优化和升级,预计未来3年到5年公司内升级DEL库规模、丰富分子种类,而新药项目临床阶段的推进也是该公司重要战略之一,公司将努力成为基于DEL技术的药物发现和新药创制细分行业主导者。
*封面图片由受访企业提供。
文 | 王婵
微信 | ccfans2017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转载授权请联系:kokopellii
投稿请联系微信:q19930797
★ 二级以上医院互联网医疗将全面铺开,互联网医院48天可申办完成、支付需持续完善
★ 康方生物港股上市开始申购,双抗差异化竞争突破PD-1治疗瓶颈
★ 420起交易,120亿美元融资,2020年Q1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资本动态报告
Think big think l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