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大哭,终于找到原因和治愈方法了
经常会有父母跟我说,孩子特别情绪化,经常无理取闹,动不动就发脾气大哭,不知道怎么跟处理,甚至会因为处理不当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我们不了解孩子的情绪所造成的。
比如下面这3个典型的亲子情绪暗礁。
01
你不开心,孩子也不会开心。
在一次亲子沙龙中,有一对父母非常焦急,说:
3岁的女儿特别爱哭,经常不知道为什么就嘟着小嘴不高兴,过一会儿就莫名其妙地哭了。老师也反映,孩子在幼儿园也表现得有点忧郁和不合群。
我们说,哭泣的行为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
后来通过和这个家庭深入的沟通,我了解到,这个3岁小姑娘的爸爸是做生意的,在孩子不到2岁的时候,爸爸因为一次投资失败亏了不少钱。从那个时候起,妈妈的压力就非常大,整天为钱担忧焦虑,夫妻俩还经常为此争吵。
实际上,在一个家庭中,孩子的情绪很多时候就是父母情绪的“晴雨表”,你不开心,那孩子也会忧虑,担心。
我们总觉得,孩子太小,不懂这些,所以很多情绪层面的东西,我们都不会告诉他们。可实际上即便你不说,孩子也可以感知到。
对于3岁的孩子,“理智脑”发育还不完善,他们主要是靠“情绪脑”来认识和感知周围的世界,所以他们的情绪实际上是非常敏锐的,他们完全可以捕捉和体会到父母是开心还是不开心。
这个时候,孩子心中就会有一种懵懂的弥散性的忧虑或者焦虑,内心非常没有安全感——他会很困惑,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又会感觉到肯定是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或者觉得爸爸妈妈的关系不太稳定了,继而怀疑是不是自己不够好……
所以,这个3岁的小女孩会忧虑,会莫名其妙地哭闹。
如果妈妈不能及时地做出调整,并和女儿有一个良好的沟通,那么女儿的心结也不太容易打开。
02
有一种不理解,叫做孩子的执拗。
妈妈带两岁半的童童去商场。上电梯的时候,人特别多,妈妈担心电梯不安全,就把童童抱起来。可童童却死活不让妈妈抱,偏要自己上。
然后,妈妈就解释:你看电梯开得多快啊,小孩子自己上很容易摔到,还可能会被夹到手,还可能被别人挤到,太危险了……
可是,无论妈妈怎么说,童童就是执拗不听,还哇哇地大哭起来,弄得妈妈手足无措。
类似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在3岁的妞妞身上。
有一次,妞妞和爸爸妈妈一起逛街。走着走着,她突然发现爸爸身上背着的包是妈妈的,就着急了,非要爸爸把包还给妈妈。
妈妈就跟妞妞解释,妈妈是因为大包里放的东西太多,太沉了,妈妈背不动了,才让爸爸帮忙背。可怎么解释妞妞都不干。
后来,妈妈索性说,妈妈已经把这个包送给爸爸了,它现在就是爸爸的包了。可妞妞还是不答应,并用力撕扯那个包,非得要爸爸把它还给妈妈。
爸爸见好说歹说都不行,就非常生气地打了妞妞的屁股。
这下,妞妞觉得更委屈了,在马路上大声哭了起来。
有句话说,两三岁的孩子惹人烦,各种不听话,跟父母唱反调,其实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在一个执拗期,或者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叛逆期。
在心理学上,这个阶段也被看作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父母应该接纳孩子的成长中有这样一个叛逆的过程,多给孩子一些耐心,多去倾听,多去体会,多去理解孩子的情绪。
比如童童的这种情况,表面上看来,是在无理取闹,实际上,是因为他内心中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望——你看我长大了,我自己就能上电梯了,我很厉害吧?
这时,如果他的这种愿望可以实现,那么他就会获得一种强烈的自豪感。这个自豪感,其实就像世界冠军拿到了金牌站在领奖台上一样,是他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孩子良好的自我意向,以及良好的自信心形成的基础。
所以,我们作为父母,不能简单地以无理取闹,或者是说解释这件事情的危险性、讲道理等等方式,来处理孩子的这种情况。
03
有时候,孩子的心理并不像我们想得那么脆弱。
牛牛是在我做一对一心理辅导的一个孩子。有一次,牛牛妈妈跟我反应说:
牛牛最近很不开心,在家总喜欢一个人沉默,不说话,问他为什么,他就说,我没有不开心啊。这段时间,牛牛升了大班,换了老师,他不适应也不敢说。我很担心他的情绪受到压抑。
后来在上沙盘课的时候,我特意观察了一下牛牛,从游戏状态和情绪来看,牛牛好像是没有以前那么兴奋了,但仍然在正常情绪范围之内。比如他游戏的时候比较投入,注意力比较集中,也没有什么不良的情绪反应,而且他在家吃饭、睡觉也是一切正常的。
可牛牛妈妈为什么觉得这是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呢?
原来,牛牛出生后,她工作特别忙,而两边的老人身体又不好,没有人能长期带孩子,只能姥姥,奶奶,保姆轮流带。问题出来了,姥姥对牛牛特别宠,奶奶又特别严厉,保姆只管让牛牛吃饱穿暖就好。
这样一来,没有一个人可以跟牛牛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所以孩子总是哭着要妈妈陪,特别缺乏安全感;上幼儿园后,有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敢跟小朋友交往,不能融入集体。
牛牛妈妈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因此特别在意孩子的情绪。
本来,重视孩子的情绪并没有错,可牛牛妈妈却有些矫枉过正了——一开始是完全不管,出了问题又特别担心,就像一个钟摆,在两个极端摆来摆去。
实际上,无论是开心、兴奋,还是焦虑、愤怒,都是我们正常的情绪。
如果说孩子忧伤到不吃不喝,短时间内瘦了好几斤,失眠,经常做恶梦,拒绝和小朋友交往等这样的程度,那我们一定要及时地干预。但从牛牛的情况来看,他可能更多的是因为升班、换老师等原因,导致情绪有些波动。
这时,如果妈妈太过焦虑和担心,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孩子是敏感的,虽然牛牛不知道妈妈是为自己的情绪而忧虑,但是那种不安的感觉他是能体会到的。这时,他承受的不仅是环境转变的焦虑,还有妈妈带给他的附加的焦虑感,也就是说,他需要承受双重的压力,自然就更加地忧郁和不安了。
04
父母怎么做才能化解情绪暗礁,做好孩子的情绪教练?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父母情绪的稳定性以及情绪的调节能力会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发展。
所以,要想做孩子的情绪教练,父母必须要先提升自己的情商。
接下来,我就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些能够实际操作的小方法:
① 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我们要发火的时候,要有一个意识,提醒自己先停一停,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控制情绪的方法。
比如,如果我们手上会经常戴一些珠串,那么要发脾气的时候,就不妨去捻捻手上的珠串,或者一颗一颗地去数。这个时候,我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数数上,自己的心情也就随之平静下来。
这种方式很多人都试过,非常有效。
还有腹式呼吸、冥想、听音乐,或者是让自己在一个可以缓解情绪的房间待一会儿,等等,都是不错的方法。父母自己在生活中也要用心发现这样的好方法,这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也是为了孩子。
② 要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爸妈并不清楚当下自己有什么样的感觉和情绪。比如说,我们经常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家长的内心实际上是充满了愤怒、烦燥、焦虑等情绪。但是他们通常会给我们反馈说“哎呀,我就很难受很不舒服。”用难受和不舒服来代替了非常丰富、复杂的一些感受。
为什么要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呢?
记得当时我和牛牛妈妈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沟通,牛牛妈妈也意识到了自己内心对孩子有一些复杂的情绪,但不确定是什么,随着沟通的深入,她感觉到了,那其实是一种负疚感——由于她对孩子有负疚感,所以才会对孩子的情绪过于敏感。
她会感觉从小对牛牛的陪伴太少了,以至于造成了孩子内心中缺乏安全感,妈妈觉得对不起孩子了,然后又特别去关注孩子的心里发展状况,所以才会特别敏感。
所以说当牛牛妈妈她意识和体会到了自己这种情绪的时候,对于她接下来去处理和孩子的关系就会非常非常的有帮助。
当她很敏感的时候,不会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于孩子的情绪不好,她明白有一部分是由于自己内心的情绪而造成的,那她就可以把用在孩子身上的那种焦虑转回到自身,调节自身的情绪。
如果你也意识到了对孩子的情绪过于敏感,那可能也是因为自己的心结没有化解掉。有条件的话,最好能找心理咨询师聊一聊。如果没有条件,那至少要和朋友聊一聊,写写日记等。
③ 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实际上,就是在清晰觉察自己情绪的基础上,把内心的感受讲出来。拿刚才提到的忧郁的3岁小女孩儿这件事情来举例,妈妈其实可以尝试着用孩子能听懂的方式,以及能接受的状态告诉孩子:
- 爸爸是为了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才会努力地工作。
- 宝宝想要的冰雪奇缘卡通玩偶,实际上就是爸爸挣钱买的呀,但是爸爸现在遇到了困难,妈妈也正在帮助爸爸一起克服困难。
孩子能够从中感受到什么呢?
- 爸爸妈妈的关系是稳定的,并且他们在共同面对一件事情,即克服困难挣钱。
- 爸爸妈妈是爱自己的,他们做这些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他们自己,而不是完全为了她。这样,孩子心里会更踏实。
- 原来不是因为我不好,妈妈才不开心的。
而且,妈妈对自己的情绪做了澄清,也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识别情绪了,以后他会对自己的情绪更清楚。
以上三点,是最基本的的情绪管理的方法,听起来很简单,但是真正做好其实也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反复地修炼。
需要强调的是,情商的提升以及情绪管理能力的提高,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
虽然不容易,但值得我们去努力,因为父母只有管理好了自己的情绪,才能说去帮助孩子,做好孩子的情绪教练。
TIPS:
- 孩子的神经发育以及社会学习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基本上要到青春期后期,大脑和社会经验才基本成熟。在此之前,孩子情绪/冲动控制的能力,一直比成人要差。请接纳孩子的情绪。
- 在“理智脑”还没发展好的时候,孩子很容易不过脑子,感情用事,而当孩子哭哭闹闹情绪很大的时候,我们如果给他讲道理或者是试图用命令呵斥的方式来对待孩子,都是徒劳。
- 在亲子关系中,如果说父母是一个善于管理情绪,同时也能理解孩子,并帮助孩子进行情绪调节的人,那么孩子也一定会有比较高的情商,亲子关系也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