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大学,父亲送了一个忠告:越“孤独”,越容易取得大成就

曾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成功人士大多是孤独的。虽然这句话没什么根据,但仍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一些父母还把这句话送给了自己的孩子。
儿子今年刚考上大学的龚先生,多次在孩子面前表达了类似观点,在儿子报道前,他给了一个忠告:越“孤独”,越容易功成名就,理由有四点。
一、“孤独”可以让学习环境变得安静
如果身边的人或事太过“喧嚣”,学习环境就会变得噪杂,不仅影响学习效率,也会影响人的心情和生活状态。而“孤独”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孤独”,不受“喧嚣”的干扰,我们的圈子会变得干净,生活会变得简单。
不过,到了大学,免不了会交上几个朋友,也会有一些与学习无关的社交活动,这是正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不要刻意逃避。“孤独”不是“孤僻”,更不是自闭,所以不要在“孤独”的路上走极端。
二、“孤独”可以让时间更加充沛
喜欢“孤独”的大学生,个人时间一定比喜欢“热闹”的大学生多,他们不需要为复杂的社交付出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孤独”可以让时间更加充沛,却不见得能提升人们的学习效率。要想让学习变得更有效率,充沛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个人懂得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并尽量不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事情上。比如有些大学生,整天一个人在宿舍玩游戏、看剧、睡觉等,这样的“孤独”,只会让他们更加颓废,更别说在学业上取得成就了。
三、“孤独”可以让人更有专注力
专注力对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专注力的大学生,能够非常沉静地、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完成各类学习任务;没有专注力的人,会被各种微小因子干扰,注定一辈子浑浑噩噩、糊糊涂涂、庸庸碌碌。而“孤独”可以减少外界干扰,在“孤独”的环境下,人们通常更有专注力,更能集中精神去做一件事,完成效果一般也更好。但要强调的是,这种“孤独”是个人主动做出的行为,目的是为了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不是为了将自己与同学、室友隔离开来。
四、“孤独”可以让自己更具独立思考能力
有人说:爱喧闹的人更喜欢附和,爱孤独的人更喜欢思考。这句话说得不完全对,却有几分道理。很多时候,“孤独”会让人爱上阅读和思考,在阅读中成长,在思考中进步。一旦个体具有了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就可以让头脑保持在清醒和冷静状态,很难被外界杂音带偏。在社会日益多元化、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化的当下,大学生更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位父亲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强调了“孤独”的四个好处。笔者认为,他所说的“孤独”只是形式和表面上的孤独,不涉及内心和精神层面。而且这种形式和表面上的孤独也不是绝对的,是相对于“热热闹闹”的一种安静状态。
上大学,只是向社会迈出的一小步,以后的日子里,无论是生活,还是继续学习,“孤独”都会成为常态,每个人都应该要适应它。但形式上“孤独”不是内心的“孤独”,也不是被动地成为“隔离对象”,而是主动地割除无意义的社交活动和其他类似活动,让朋友圈变得干净,让生活圈和学习圈变得简单。这样的“孤独”才是正常的“孤独”,与“孤僻”、“自闭”不属于同一类。
可是,我们身边有一些大学生容易走极端,要么太过喧嚣,要么太过孤独。部分大学生喜欢举办或参加各种聚会,在聚会中结交所谓的朋友,以及展露自己“过人的社交技巧”和“极高的情商”;也有部分大学生极其“高冷”,看不上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不愿意与他们打交道,把自己孤立于众人之外,让自己成为了别人口中的“异类”。
特别爱热闹的大学生,不仅很难安静下来做学问,也容易迷失方向,或许他们懂得了很多“社会行为”,变得更社会,但丢掉了掌握“核心技术”的机会;而错误理解“孤独”含义、把“孤独”当成“孤僻”的大学生,心理会出现问题,甚至价值观和人生观也会发生扭曲,毕业后很难在社会立足。
现实中,很多看上去“孤独”的人,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极高的综合素养,他们只是不喜欢“喧闹”,不愿意自己被别人打扰。所以,越“孤独”越容易功成名就,前提是个体能很好地把握一个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