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最好的方式,90%的人都不知道
◎本文作者 | 螺蛳粉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T博士教你买保险(ID:DrTbaoxian)
转载联系 微信ID:DrTbaoxian02
存钱,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技能。
钱是一个人的底气,更是富有的铺路石。
然而,因为不知道存钱的方法,很多人经常月光。
今天这篇文章,我将告诉你存钱最好的形式,一旦你掌握这些技能,就能轻松存下钱。
挣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留下多少钱
很多人以为收入越高,就越能存下钱,这种想法实在是太简单了。
拳王泰森,够有钱了吧?曾经靠拳击赚了3亿美元的财富,结果后面成了穷光蛋,不仅几亿家产被败光,还负债3千万美元。
也有很多人中了彩票,成了百万千万富翁,但又在很短的时间内变回一贫如洗。
其实挣了多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留下多少钱,以及留多久。
如果你想留下钱,那么请记住这句话:富人购买资产,穷人和中产购买负债。
什么是资产?说白了,就是把钱放到你口袋里的东西。比如房地产,它既能产生租金,卖了的话还能赚钱,再比如股票,它能产生股息,还比如年金险,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
负债则是指把钱从口袋里掏走的东西。比如房租,食物、衣服等等,这些东西只会一点点掏空我们的钱包,不会留下任何收益。
很多富人之所以有钱,是因为他们把大部分的钱花在了资产上,这些资产又源源不断把钱放到他们的口袋里,钱也就越来越多。
来源:《富爸爸穷爸爸》
而穷人和中产呢?把收入拿去购买了负债,最终没能留下多少钱。
来源:《富爸爸穷爸爸》
泰森为什么会变成穷光蛋?除了因为他的事业在走下坡路,还因为他把大量的钱买入了负债。
据说泰森办一场聚会就要花上四十万美元,每年给豪车的保养费用是6.5万美元,手机的开支是26万美元,还给2头宠物砸了数十万,又给前妻送了大量的赡养费。
更夸张的是,他连好朋友的生活开支都承包了。有一次他带着一群哥们进了一个珠宝店,给每个人买份纪念品,结果一个小时内就花掉了50万美元。
很显然,就这样的开销,哪怕是金山银山,也会被掏空。
所以如果你想留下钱,那就多买点资产,少买点负债。
让我们负债变多的习惯
让我们负债变多的习惯有很多。
去年年底,支付宝出了个年度账单,并冲上热搜,大家吐槽最多的就是,怎么花了那么多钱?原来自己那么有钱!
有的人明明月薪只有五六千,但却花了十几万,直接花掉一套县城房子的首付,问他买了什么,一点都想不起来!
还有个女大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区区的一千五,却花了九千多在化妆品上,她看完账单后大呼,我tm是靠吃化妆品过日子吗?
网络上甚至还诞生了个奇葩的词,叫账单懵,意思是看到年度账单后被震懵。
为什么我们明明感觉没花多少钱,但实际却花了很多钱呢?有个原因就是,我们生活中很多被忽略的琐碎小额开支,日积月累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这个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拿铁因子”,一个叫大卫·巴赫的经济学家提出的。
有一次他发现有对美国夫妻非常喜欢喝咖啡,每天都要来一杯,于是就帮他们算了一笔账,结果非常震惊。
每天两杯拿铁是70元,10年下来居然是25万,30年是76万,40年竟然高达100万,没想到几十年下来,喝咖啡的钱都可以用来开个咖啡馆了。
仔细想想,我们生活中这样的“拿铁因子”是不是特别多?什么奶茶啊、滴滴、口红等等,这些开支并不大,但是长期积累下来,往往能累积出一笔巨款。
比如一杯奶茶是20元,一周来3杯,滴滴一次40元,一周来2次,一个月的花费就是560元,一年是6720元,30年将去到20万,但如果你能把这笔钱省下来,都能支付县城一套房的首付了。
除此之外,移动支付、信用卡的普及,也在无形之中增加我们的负债。
1986年,理查德·范伯格发表了一篇论文,内容是研究信用卡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为此他做了好几个实验,其中一个是观察客人的小费。
他找到当地一家餐馆,花了1个星期调查了135位客人,结果发现,在消费金额相同的情况下,用信用卡给小费的人,小费是消费金额的16.49%,用现金支付的,小费是消费金额的15.49%。
另一个实验是观察信用卡标识的影响。
有24名女大学生,她们被分成了2组,研究人员用幻灯片给她们展示产品,有电视机、烤箱……这些被试的学生要回答她们愿意购买它们支付的价格。
结果很令人吃惊,其中幻灯片上有信用卡标识的一组愿意支付的价格,远远高过没有信用卡标识的一组。
为什么有了信用卡之后,大家花的钱更多了?
这是因为在使用信用卡时,我们不知道实际上花了多少钱,原来花钱产生的罪恶感,一下子就减轻了。
移动支付也是同样的道理,用移动支付时,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串冰冷的数字,根本无法切实感受到花了多少钱。
怎么减少负债
首先建议大家在消费时,能尽量使用现金就使用现金,这样花钱就能更加谨慎且理性,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
然后搭配个记账app,比如网易有钱,挖财等等,记录每一笔开销,同时制定好每个项目的预算,尽量做到量入为出。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个我曾经看过的案例,非常值得借鉴。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毕业不久的女白领,她刚工作时每个月的收入只有7.5k,但却只花了2年的时间就攒下了11万,让人非常惊讶,她是怎么做的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控制负债+记账。
她把每个月的收入分成5部分:
房租:1100元。
生活费:1400元,其中200元是通勤费,1200元是伙食费,大多是自己做的,平均下来一天40元。
孝顺父母:12000元,每当有重要的节日比如母亲节、生日,她就会发个红包给自己的父母。
备用金:700元,这部分主要用来平时的人情往来,购买衣服包包等等。
固定存款:3500元。
来源:小丫投资笔记
刚毕业的半年内,她就攒了2万4,随着她的收入从7.5k涨到了8k,结余更多了,2017年攒了4万3,再后来她的工资增加到了8.8k,同时还增加了保险的开支,半年结余了2万5,累积约11万。
很多人总觉得钱存不下来是因为收入太低,但如果你能减少负债,哪怕是月入5k,也能攒下一笔巨款。
另外,现在市面上充斥着大量的广告,很多商家都在想方设法掏空我们的钱包,哪怕你没钱消费,还会借钱让你超前消费,什么拍拍贷、花呗等各种借贷app,都能让你轻松借到钱。
所以各位在购物之前,最好先思考下,这件东西我必需要买吗,如果是,那就买,如果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那就算了。
好,讲完了怎么控制负债,下面来聊聊钱存在哪些资产才合适。
购买什么资产
生活中可以选择的资产有很多,比如股市、楼市、基金、保险、黄金等等。那么我们应该把钱存入什么样的资产?
我的建议是根据用途。
不同的资产它的特点不同。比如股市,它就是高收益高风险,来钱快亏得也快,不确定性很大,而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则是每年的现金价值都写在合同里,保本保收益,可以长期锁利,不过3到5年内要用的钱却不适合放里面。
所以我们不可能把钱一股脑都存进股市里,也不可能全部买了保险,应该根据用途,把钱存入合适的资产。
你可以给自己准备4个账户,分别是保本账户,投资账户、保障账户和短期消费账户。
保本账户:如果是未来需要使用到的,比如自己的养老金,大家都知道现在社保亏空很严重,光靠国家养老是不行的,自己也要补充,还有孩子的教育金,防止自己发生意外影响孩子上学,又或者是可以长期不动的,建议放在一个能保本升值的地方。
这样的地方有哪些呢?比如银行存款、国债。
银行存款是50万以上的就不能保本了,所以如果你的金额比较大,比如200万,300万,建议分开几家银行存放。
国债的期限选择很多,有1年期、3年期,也有10年期,30年期,期限越久,利率就越高,目前20年国债和30年国债的期限的利率可以去到3.8%,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它是单利。
此外,储蓄类保险也是不错的选择。
储蓄类的保险虽然被称为保险,实际上也有理财的特点,放进里面的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加,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它是复利滚动。也就是说,每一年产生的利息都会累积到本金里边,继续生息。银行存款和国债都是单利计算。
现在储蓄类保险的复利可以去到多少呢?3.5%~4%,换算成单利的话,可以做到6%、7%。
下面我以一款储蓄险——万年禧为例。40岁的男性年交10万,连续交10年。
在他第64岁时,现金价值就有200万了,如果换算成单利,高达6.82%。现金价值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放保险公司的钱,就像银行的存款一样。
越往后,收益就越高。
第76岁的本金和是304万,84岁就到400万了,91岁是510万。
假如这100万是存进银行,而且是一次性存入,假设利率能一直维持3.8%,同样是得到500万,放银行需要100年才能实现。
投资账户:可以用来生钱的账户,这笔钱可以放在股票、基金、期货等地方。
我是很看好未来股市的,为什么呢?以前很多人都把钱放在什么地方?楼市。它最安全,收益也高,闭眼就能买,但是现在基本不可能闭眼买了,你会发现不少地方不仅没涨,反而跌了,还有的地方直接白菜价出售。毕竟一个国家的发展也不可能长期依靠房地产。
但我们总需要有个地方来装钱,这个地方哪里最合适?其实就是股市。让钱流入股市也是决策层的意思,一方面大家有地方装钱了,另一方面还能扶持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一箭双雕。
证监会前主席就说:高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资本市场。
不过股市研究起来也没那么容易,它虽然没有门槛,但赚钱的门槛却很高,所以如果你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差,平时没什么时间钻研,基金会更适合你。
基金就像一个篮子,里面装了很多资产,有债券,有股票,黄金等等,风险就比较低,而且基金通常是由专业的人士来打理,无需我们操心,而指数基金里的篮子主要装的就是股票。
巴菲特就多次推荐过指数基金,他说: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竟然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
保障账户:这个账户的钱主要用来解决家庭的重大开支,比如重疾,意外等等,这笔钱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来以小博大。
短期消费账户:短期内比如3~6个月就要使用到的钱,可以放进这个账户,这笔钱可以放在余额宝、零钱通或者是银行等支取便捷的地方。
相关阅读,点击链接可直接跳转
理财和储蓄安全
重疾险
定期寿险
养老规划
年金险
资产保全
保险规划和投保理念
保险公司如何挑选
健康告知与理赔
医疗险
意外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