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这四种心理学知识,很高端
一、易得性启发(Availability Enlightenment)
以色列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试图归纳性总结人类的思维习惯,提出了三种重要的启发式。
1、代表性启发
2、易得性启发
3、锚定和调整启发法
其中,易得性启发指的是人们在回忆某些事情时,会基于头脑中最容易想到的部分作出判断,导致判断错误。比如,实验发现很多人会认为,英文中以“r”开头的单词比其他字母开头的更多,这是因为人们更容易想到这些单词,而未通过严谨的逻辑思维进行推导。
又比如,很多人会觉得坐飞机的失事率比火车更高,因为飞机事故往往更严重,新闻媒体的报道也更多,人们容易在脑海中首先联想到这些报道,从而做出了错误的估计。很多时候,我们的判断常常基于容易回忆的信息,从而产生易得性启发,而这种推理往往存在偏差。
二、面临损失时倾向于承担风险,面临收益时倾向于规避风险
这个现象也被称作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s),由Tversky和Kahneman首先提出,指的是人们在面对可能的收益时,会做出更为谨慎的选择,而在面对可能出现的损失时,反而会更加激进,做出极具风险的决策。
框架效应被认为是赌徒心理的完美诠释,当一个人连输几次之后,会由于损失做出风险指数更高的决策,产生赌徒心态,想着“反正都输了这么多了,不如赌把大的,说不定还能一下子回本”。这也启发我们在做决策的过程中,并不总是符合经济人假设(将个人收益最大化),而是会受到一些已有经验、社会知觉偏差、个人情绪、态度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做出非理性决策。
三、为了掩盖自己某种想法与态度,而表现出与其完全相反的行为
这个现象是精神分析理论流派所提出“自我防御机制”中的一种自我调节策略。心理学家认为,当我们处于与社会文化环境相冲突时,会产生焦虑感,为了缓解这种焦虑与紧张,我们会采用一些防御机制,例如,压抑、投射、合理化、升华等。
而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则是其中一种,指的是我们为了减轻冲突、缓解内心焦虑,进而采取与某种欲念相反的行为,来掩盖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欲念。比如,当我们内心很反感一个人,但却想要试图阻止这些引起自我焦虑的念头,于是产生了反向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在某次见到那个人的时候,反而表现出一反常态的热情。
与其相似的自我防御策略还有“移置”,指的是将某些冲动转移到其他发泄对象上,从而减轻内心的冲突与焦虑感。最经典的例子是,当丈夫在公司里受了气,由于没有办法将怒火对上司发泄,于是选择将怒火积累在心中。回到家之后,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导致他们向家里人发脾气。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说那些活的窝囊的男人,反而更有可能家暴,因为他们在外面长期受气,心中充满了愤怒与挫折感,却难以得到及时发泄。于是只能“欺软怕硬”,在家中因为点小事而大发雷霆。
当懂得了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现象后,我们就知道其实他并不是那件小事惹的祸,而是他心中长久的压抑与挫折情绪得不到发泄,使得他具有更高的攻击性,当时机合适时,这些情绪就会爆发出来。所以在择偶过程中,我们也要留心对方的情绪处理方式,以免后患。
四、过强的动机与抱负,反而会导致行为效率的降低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 Law)指出,动机强度与效率的关系呈现出一条倒u型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才能获取最高效率,过高与过低的动机,都会产生阻碍作用。并且,这也会受到任务难度的影响,当任务很难时,例如,完成一篇论文写作,较低强度的动机更有利于任务完成;而当任务简单时,例如,完成手头一项小工作,则需要较强的成就动机。
这也启发我们在生活中,凡事不要急功近利,太想成功,这种抱负心反而会成为你的阻碍,让你感受到过度的焦虑与紧张感,以至于难以专注到手头的任务,造成心理负担。这个定律在组织管理学中也同样适用,比如,在公司中,想要激励下属卖力工作,就要让其产生中等强度的动机。
例如,可以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让其朝着公司目标而奋斗,但这种激励程度又不可过强,否则会让员工产生唯利是图的心理,只盯着利益而忽略了同事关系、安全程序等,避免形成尔虞我诈、急功近利的公司氛围。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心理学原理》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