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短篇|莫泊桑《在乡下》

静雅轩345

家庭生活困难,父母该不该卖孩子?孩子长大了,该如何看待当初这卖与不卖?莫泊桑的这篇小说拷问了亲情、伦理和人性,值得欣赏。

莫泊桑《在乡下》 来自名著大观园 00:00 17:56

《 在 乡 下 》

作者 | 莫泊桑

朗读 | 晏积萱

两间茅屋并排坐落在小山脚下,离一个有海滨浴场的小城市不很远。两个庄稼汉为了养活他们的孩子,终年辛辛苦苦地在肥沃的土地上劳动。

他们每家都有四个孩子。从早到晚这一帮孩子聚在贴近的两家门口玩耍。

两个最大的六岁,两个最小的十五个月左右。这两家人结婚以及后来养孩子时间差不多都相同。

两个母亲在这堆孩子里勉勉强强可以认出哪些是自己的。两个父亲则完全分不出来。八个名字在他们的脑袋里跳动,不停地混杂在一起。他们需要叫某一个孩子的时候,常常要叫错三个名字以后才叫对。

从罗尔波尔的海滨浴场过来,两所房子中头一所住的是蒂瓦什夫妇,他们有三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另外一所住的是瓦兰夫妇,他们有一个女孩和三个男孩。

他们有一个女孩和三个男孩。

两家人全都勉强靠着汤、土豆和新鲜空气活下去。早上七点、中午十二点和晚上六点,两家的主妇像养鹅的人赶鹅那样,把孩子们吆喝到一块,喂他们吃的。他们按年龄大小坐在那张用了五十年、磨得发亮的木头桌子前面。最小的一个嘴刚够得到桌面。

在他们每人面前放一个盆子,盆里盛满用汤泡着的面包,汤是用土豆加上半棵白菜、三个洋葱煮的。所有的孩子都吃得饱饱的,最小的一个由妈妈亲自喂。

星期日,汤里熬上块牛肉,对大家来说就跟吃酒席一样丰盛;这一天父亲会留在饭桌上,迟迟不肯离开,一遍遍地说:“我不反对每天都这么吃。”

八月里一天下午,有一辆轻便马车突然停在两间茅屋前面,一个亲自赶车的年轻女人对坐在她身边的那位先生说:“啊!亨利,你看这堆孩子!他们像这样在尘土里打滚,有多么可爱!”

那男的什么也没有回答,他已经听惯了这种赞赏。对他来说这种赞赏是痛苦,甚至可以说是责备。

年轻女人又说:“我要去吻吻他们!啊!我多么希望我也能够有一个,有那一个,顶小的那个。”

她说着从车上跳下来,向孩子们跑过去,抓住两个最小的孩子中间的一个——蒂瓦什家的那一个,把他抱起来,亲热地吻他肮脏的脸蛋儿、沾满泥土的黄金色鬈发和为了躲开她讨厌的爱抚而不停挥动的小手。

后来她登上马车,嗒嗒嗒赶着马儿走了。但是下个星期她又来了。她也坐在地上,把那个娃娃抱在怀里,拼命塞他吃蛋糕,把糖果分给其余的孩子。她自己也像个孩子似的跟他们一起玩耍,她的丈夫耐心地坐在轻便马车里等候。

她又来了一次,和那个孩子的父母认识了。以后每天都来,口袋里总是装满糖果和零钱。

她叫亨利·德·于比埃尔太太。

一天早上,来了以后,她的丈夫跟她一起下车。那些孩子现在已经跟她很熟,可是她却没有在孩子跟前停下,径直走进了乡下人的茅屋。

他们在家,正忙着劈柴烧饭。他们大吃一惊,立起来,搬椅子让坐,然后等着。于是那个年轻女人用发抖的、断断续续的声音开始说:“我的好心的人们,我来找你们,是因为我想……我想把你们的……你们的顶小的男孩……带走。”

那两个乡下人一惊之下,听不懂是怎么回事,没有回答。

她喘过气来,继续说下去:“我们没有孩子,我丈夫和我很孤独……我们想把他留在身边……你们答应吗?”

那个乡下女人开始明白了。她问:“您想带走我们的夏洛?不行,绝对不行!”

于是德·于比埃尔先生出来调停:“我的妻子没有说清楚。我们想收养他,不过他以后会来看你们的。从各方面看来他以后会有出息,如果真有出息,那他将来就是我们的继承人。如果我们万一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也一样跟他们平分。不过,如果他辜负我们的一片心意,我们到了他成年以后会给他两万法郎,这笔钱可以立即用他的名义存在公证人那里。我们也考虑到你们,我们要送给你们一笔终身年金,每月一百法郎。你们听明白了吗?”

那个农妇勃然大怒,站了起来。

“你们是要我把夏洛卖给你们吗?啊!不行。这种要求根本就不应该对做母亲的提出来!啊!不行!那简直是太卑鄙了!”

那个男的表情严肃,沉思着,什么也没有说。但是他不断点头,表示赞成他妻子的话。

德·于比埃尔太太惊慌失措,哭了起来。她朝她丈夫转过身来,用抽抽噎噎的嗓音,百依百顺惯了的孩子的嗓音,结结巴巴地说:“他们不愿意,亨利,他们不愿意!”

于是他们作最后一次努力。

“但是,朋友们,请考虑考虑你们孩子的前途,他的幸福,他的……”

那个乡下女人怒不可遏,打断了他的话:“都看见了,都听见了,都考虑过了……给我出去,以后别让我再在这儿看见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夺走人家的孩子!”

德·于比埃尔太太朝外走着,忽然想起顶小的男孩一共有两个,于是她这个宠坏了的、想要什么就要立刻到手的任性女人噙着眼泪,固执地问:“那另外一个小的不是你们的吧?”

蒂瓦什大伯回答:“不是,是邻居的;你们愿意的话,可以到他们家去。”

说完他就回到自己的屋里,从屋里传来了他的妻子气愤不平的声音。

瓦兰夫妇正在吃饭;饭桌上在他们两人中间放着一碟黄油,他们用刀子挑一点,十分节省地抹在面包片上,慢慢吃着。

德·于比埃尔先生又一次提出他的建议,不过这一次提得比较婉转,比较谨慎,比较巧妙。

两个乡下人摇头拒绝,但是知道每个月可以得到一百法郎以后,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使着眼色互相询问,决心已经有七八分动摇了。

他们在苦恼中长时间地保持沉默,心里犹豫不决。那女的最后问道:“孩子他爹,你看怎么样?”

他一本正经地说:“我看这并不丢脸。”

德·于比埃尔太太急得浑身哆嗦,她跟他们谈起了孩子的未来,他的幸福,以及他以后可能给他们的钱。

那庄稼汉问:“这一千二百法郎的年金在公证人面前立字据吗?”

德·于比埃尔先生回答:“当然,从明天就开始。”

那乡下女人想了想,说:“每月一百法郎换咱们一个孩子太少了一点。再过几年这个孩子就可以干活儿了;我们要一百二十法郎。”

德·于比埃尔太太已经急得直跺脚,她听了以后立刻就表示同意。她想把孩子带走,因此在她丈夫立字据的时候,又额外送了一百法郎。立即请来了村长和一位邻居,他们也很乐意当证人。

年轻女人欢天喜地,像从铺子里买到一样喜爱的小玩意儿似的,抱着啼哭的小娃娃走了。

蒂瓦什夫妇立在门口,望着那孩子给抱走,他们一声不响,也许心里有点懊悔不该拒绝吧。

从此以后就再也听不到小让·瓦兰的消息了。他的父母每个月到公证人那里去领一百二十法郎。

他们和邻居闹翻了,因为蒂瓦什大婶骂他们无耻,挨家挨户对人说,除非是丧失人性才会出卖自己的亲生儿子,这简直是一件骇人听闻的事,一件卑鄙龉龊的事,一件伤风败俗的事。

有时候她故意炫耀自己,抱着她的夏洛,好像他听得懂似的,大声对他说:“我没有卖掉你,我没有卖掉你,我的孩子。我不卖我的孩子。我没有钱,但是我不卖我的孩子。”

一连多少年天天都是如此。她天天都要到门外含沙射影地骂几句,让隔壁这一家人在屋里也好听见。

蒂瓦什大婶到最后竟然相信自己比当地任何人都高出一等,因为她没有卖掉夏洛。

人们谈起她,都说:“我知道那条件可是非常吸引人的。尽管如此,她当时的表现真像个好母亲。”

大家都引用她做榜样。

夏洛已经十八岁了,他从小就听惯了这种别人不断重复对他说的意见,他也认为自己比他的那些同学都高一等,因为他没有给卖掉。

瓦兰夫妇靠了赡养费生活得很舒适。

而蒂瓦什夫妇无法平息下去的怒火就是从这一点来的,他们一直很贫困。

他们的长子服兵役去了,第二个儿子死了,剩下夏洛一个人和上了年纪的父亲辛勤劳动,养活她的母亲和两个妹妹。

夏洛二十一岁的那年,有一天早上来了一辆华丽的马车停在两间茅屋门口,一位挂着金表链的年轻先生从车上下来,搀扶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

老太太对他说:“那边,我的孩子,第二所房子。”

他走进瓦兰家的茅屋,就像是他自己家一样。

老妈妈正在洗围裙,身体衰弱的老大爷在壁炉旁边打盹,两个人都抬起了头。年轻人说:“你好,爸爸。你好,妈妈。”

他们不胜惊讶地立起来。那乡下女人激动得连肥皂都掉在水里,她结结巴巴地说:“是你吗,我的孩子?是你吗?我的孩子?”

他搂住她,一边吻她,一边又说了一遍:“你好,妈妈。”

这当儿,老头儿全身哆嗦着,用他那从来没有失去过的平静声调说:“你回来啦?”好像一个月以前还见过他似的。

他们相认以后,做父母的一定要立刻领儿子出去见见当地的人。他们领他去见村长,见村长助理,见教堂神父,见小学教员。

夏洛站在自己的茅屋门口,望着他走过去。

晚上吃饭的时候,他对两个老人说:“你们一定是傻瓜,才会让人家把瓦兰家的孩子带走。”

母亲固执地回答:“我们不愿意出卖我们的孩子。”

父亲什么也没有说。

儿子又说:“做这样的牺牲真是太可惜。”

蒂瓦什老大爷于是生气地说:“你要责备我们把你留下吗?”

年轻人粗暴地回答:“对,我要责备你们,你们简直是糊涂虫。像你们这样的父母,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幸。我要是离开你们,这也是你们自作自受。”

老妇人眼泪哗哗流到汤盆里,她用勺子舀起的汤到嘴边有一半已经洒掉。她低声哭着说:“累死累活把孩子们养大了,落这么个下场!”

那小伙子冷酷地说:“与其像现在这样,还不如不生下来。我刚才看见那一个,肺都要气炸了。我对自己说:瞧,我本来应该是这个样子。”

他站起来。

“噢,我最好还是别再留在这儿了,因为我会从早到晚责怪你们,我会使得你们的日子不好过。你们看,这件事我永远不会饶恕你们!”

两个老人垂头丧气,流着眼泪却一声不响。

他接着又说:“不行,想到这件事太痛苦了。我宁可到别的地方去谋生。”

他打开门,一片说话声传进来。瓦兰一家正在庆祝孩子的归来。

于是夏洛跺了一下脚,朝他的父母转过身来,嚷道:“土包子!”

他消失在黑夜里。

你们觉得“消失”的是什么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

(0)

相关推荐

  • 开始,就不晚

    <夏洛特烦恼>看过的人应该很多吧,夏洛的名字,源于父亲在其小时候某天突然下落不明:同学兼媳妇的马冬梅,是因为她爸爸叫马东,孩子还没落地,爸爸就没了,所以才有了这么个名字......本来喜剧 ...

  • 【镭是哪一年谁发现的】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艰辛故事

    1902年,比埃尔·居里.玛丽·居里夫妇由于一项划时代的科学发现而闻名于世,成了妇孺皆知的学术界巨人. 居里夫妇开始投入发现镭的工作是非常偶然的.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盐矿物能放射出一 ...

  • 山间茅屋

    山间茅屋 遍野枯林 开满白色花 苍山负雪 小径遗落美玉无瑕 一不小心 人就溜进童境 山间竟有人家 还冒着火热的炊烟 不愿那儿 那儿是苦行僧的歇脚地 但求 但求善良的姑娘送一碗热茶 梅花绝崖绽放 寒鸦抖 ...

  • 好书推荐|《莫泊桑短篇小说集》:十九世纪的灵魂作家作品合集

    莫泊桑,十九世纪的一位传奇作家,在那个向往奢华与富贵的年代,他的目光却一直放在底层人民的身上,贵族出身的他,却在批判现实主义的路上一去不返,即使因此得罪无数人,也不曾停笔,最终,他也死于笔下--作为法 ...

  • 深度赏析莫泊桑经典《我的叔叔于勒》叙事视角转换的文学艺术内涵

    前言:关于一些经典我们其实还停留在孩子的认知水平上,其原因在于我们少年时代学习了这些作品,但那时因为考虑到我们的年龄,以及我们的接受能力,因此在一些经典作品的学习中,我们其实仅仅是学到了其中的很少一部 ...

  • 他是俄国作家,通过短篇登上世界文学巅峰,与莫泊桑齐名

    以短篇小说创作登上世界文坛高峰的俄国作家是契诃夫,他1860年出生在俄国一个普通家庭,大学毕业后当了医生,随后开始文学创作.年轻时游历了尼斯.维也纳.巴黎等地.1904年不幸染上肺炎离世. 契诃夫一生 ...

  • 莫泊桑沉溺温柔乡,染病后在餐馆墙上赋诗一首:当心路上遇到的妞

    那段时间,莫泊桑沉迷于跟一个陌生女子通信. 两人未曾相见,心中却不停地描绘对方的模样. 那女子说: "您肯定大腹便便,爱打瞌睡." 莫泊桑差点忍不住把信撕了,说的都是些什么话,作家 ...

  • 想哪儿说哪儿---听莫泊桑小说《老人》

                  (图片下载) 近来眼睛有些异样,于是想改"读"为"听",精选一些名著联播,闭目细听,省省眼睛. 今天听莫泊桑短篇小说<老人&g ...

  • 莫泊桑《散步》阅读答案及解析

    散步 莫泊桑 记账员勒腊从店里出来的时候,他的眼睛被夕阳的光辉照昏了好一会儿.原来他是整天在煤气灯的黄色火土下面工作的,工作地点在店房后面顶头的部分,刚好对着一个又深又窄像是一口水井的天井.那间小屋子 ...

  • 天才作家莫泊桑的毁灭一生

    居伊·德·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莫泊桑代表作有&l ...

  • 莫泊桑笔下那些令人惊艳的句子

    2021.05.15 GOODNIGHT ☽ 无能为力 纣王老胡 - 昨天 1.生活永远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是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莫泊桑<一生>2.空气是温和的,是使我们浑 ...

  • 莫泊桑: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秋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