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 臟

臟腑的“臓”,右面是個藏字,而藏的不是普通人,而是大臣的“臣”,大臣不是光躲在裏面,旁邊還放了把武器“戈”,隨時準備戰鬥。這個“臣”在我們身體里可以理解成五臟,是我們“身國”中相當重要的。可見,漢字的組成含義很深,而我們理解了“臟”字的組成,也就明白了五臟的功能。所以說,學中醫需要把關鍵字解讀明白,即要學會“咬文嚼字”!

我們中國人最早臟腑的“臟”字,不是現在的寫法,最早的臟是沒有草字頭的,就是現在姓臧的“臧”,現在只保留在姓氏中。而後慢慢地演變成了“藏”,有草字頭,但是它同時也是一個双音字,也念cáng,藏起來的藏。而後又加了個月字旁,成為“臓”。現在版的是“脏”,這個也是双音字,也念zāng,肮髒的“脏”。

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演變呢?讓我們來看看演變背後深層的內涵。一開始我們的祖先用的是這個“臧”,沒有草字頭,為什麽?因為那時候的聖賢們俱足天眼,臟腑看得清清爽爽,沒有藏起來。

加了草字頭的“藏”,就表示大部分人看不見了,就象我們現在一樣,五臟被藏起來了,在我們的三焦裏面被藏了起來。去掉四肢這一個大的膛子,我們中醫把它叫作三焦,五臟都在裏面。四肢是沒有任何器官的。這時候的臟腑我們都看不見了,就叫藏(cáng),也叫藏(zàng),双音字就出來了,因為“藏”(zàng)看不見了。

再過了一段時間,又加了月字旁,成為“臓”,表示更看不見了,只能象西醫一樣,把死人的肚子解剖開來看,看到五臟原來是肉做的,月肉同旁是我們漢字的規則,看到的只有肉坨坨了,就變成了“臟”。

再到後來,簡化字出現,覺得“臟”字太難寫,就變成了“脏”,這就錯的更厲害了,雖然是肉做的,但是有了肮髒的含義,從此人們對它處于拒絕的狀態。即使是買肉時,對動物的五臟六腑,叫作“下水”的,也有了髒的感覺。

由一個“臟”字的演變,我們便可以看出,文字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它的改變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人們的心態。漢字一步一步地傳下來,傳到現在,幾千年來,內涵還剩下多少呢?所剩無幾啊!所以我們學習中醫一定要學習原版的,要向祖先靠近,要把祖先跟我們說的內容把它撿回來。雖然我們都看不見臟腑了,但是通過學習易學基礎和中醫八卦臓象學說,能夠 “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則知所病矣。”大家對中國的古老文化有了信順,有了對我們的祖先的信任,我們才能學好古老的中國文化。

摘自《百度百科》:

臟:身體內部器官的總稱:內~。五~六腑。心~。腎~。肺~。~器。

古通作“藏”。

①內臟。泛指體內器官。《素問·異法方宜論》:“臟寒生滿病。”《靈樞·病傳》:“淫邪泮衍,血脈傳溜,大氣入臟。”《素問·六節臟象論》:“凡此十一臟,取決于膽也。”《素問·五臟別論》:“余聞方士,或以腦髓為臟,或以腸胃為臟。”

②專指“藏精氣而不瀉”的臟器。如心、肝、脾、肺、腎。《素問·經脈別論》:“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于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素問·金匮真言論》:“言人身之臟腑中陰陽,則臟者為陰,腑者為陽。”

③指臟腑及其所屬經脈。《素問·經脈別論》:“太陽臟獨至,厥喘虛氣逆,是陰不足陽有余也。”又:“太陽臟何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