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层境界,看透读书

上周书展,带孩子赶在书展最后一天去上海展览中心,体验被无数书籍包围的快感。

上海展览中心,中苏友好时代象征的经典建筑,开车在延安高架上,总会看到塔尖熠熠生辉的五角星。

上海展览中心

一进去,儿子就像维尼熊看见了蜜罐,头都拔不出来。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席地而坐,中午时间就啃着面包,直接开读。

看着孩子被这么多海量的书包围着,我有一种不真实的幸福感。

幸福的是,现代孩子已经不需要像古人囊萤映雪地苦读苦求。在书展,孩子就像知识海洋里遨游的一条快乐的鱼,主动地接触,大胆地翻阅,直奔心爱之书。比如最近他迷上刘慈欣的科幻,看到任何关于刘慈欣的书,都像磁铁一样吸引。

这种本真的学习状态非常可爱。但走出书展,在现实世界这种状态会遇到很多挑战。现实中很多时候,孩子是被动的。他们被给予,被灌输,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接受,吸收和记忆灌给他们的知识,实际上他们被知识的高山给压垮了,而学习如何驾驭知识的能力却没有得到锻炼。为什么?

挑战一 潮流下谁愿做孤独者

碎片化学习泛滥。人们喜欢跟随潮流做一些事情。程序化的工作、程序化的娱乐、程序化的学习和程序化的精神面貌。我们都被裹挟其中逃躲不了。选择和别人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也意味着选择孤独。孩子,你能忍受孤独吗?

挑战二 标准化让人懒得思考

从小就被标准化的学科知识包围,标准化教材,内容是各种日期,姓名,时间,理论,定义,概念等,根据标准化的学习方法,听老师讲,读教材,记忆和背诵关键内容,参加考试,填写各种卷子。整个过程是全民一致的漫灌式教育。历时10多年,即使成年了,吃惯了别人给的标准套餐的我们不会自己做饭了。学习的思维还是等靠-要。结论,方法,道理,最好方便快捷,手到擒来,一劳永逸。孩子,你能选择费力的方式吗?

如何克服现代人学习中的这些挑战?


古人早就在学习的道路上给我们指出思路。

求知的五个境界:《中唐》书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可以代表学习的不同递进层级。

· 博学之 ·

层级一:集邮式的学习

博学者,学习像集邮,搜集了许多精彩绚烂,然后分门别类地藏在本子里。

今天接触海量信息轻而易举,博学有很多机会。

收藏者见到好的,自己没有的,往往会两眼放光,十分渴求。收藏最常见方法就是抄抄写写。

梁启超说:

“学者研究总离不开抄写,就像做植物研究,免不了要采集标本。”

马克思写资本论,搜集大量的资料,光记下要点或心得体会的文章就达到1500本以上。毛主席的读书风格更是“不动笔墨不读书“,每本读过的书上都有他留下的笔记。

这个阶段最大的成就是多而杂的接触。

过程中会遇到精华,也会遇到糟粕。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的见的是热闹,看不见的是门道。因为热闹的拾人牙慧伪大师易见,懂门道的独立思考智者难寻。

如何选择性地学习,尝试问自己问题 “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你喜欢学习的初心是什么?

· 审问之 ·

层级二:小偷式的学习

相比于努力,选择更重要。

什么都学等于什么都没有学。

倡导跨学科思维的芒格说:

“你们不需要了解所有的知识。只要吸取各个学科最杰出的思想就行了。”

如何找到最好的,就需要小偷精神。偷之前会先去寻找可以下手的场地和目标对象,经过一番侦查之后,然后下手,才有机会偷最贵重的东西。

芒格也说:

“我受过的正统教育不多,而我性格中有独特性最终让我拥有了一些优势。我从小就有一个多学科的大脑。,在别人的学科里有更好的,更重要的思想,我就无法乖乖地呆在我自己的学科里。所以我就四面八方寻找那些真正有用的重要思想。没有人教我那么做,我天生如此。”

“审问之”倡导的就是像小偷精神,格物致知,探个究竟。有没有好东西要先侦察一番,问问自己,是不是有我所未及的见识,或者某种思考和悟道,是否值得学习。

这个阶段最大的成就是不断探究,找到好东西。

也可以问自己“这些知识为什么对自己那么重要?”

· 慎思之 ·

层级三:提问式的学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只用你的眼睛看东西,那是不会发现什么的,还要你的心去思考才行。”

你如何看待别人的见解?慎思之意味着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如何做到?

通过不断提问来学习。

在学习的时候带着问题,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清晰,这样的知识才能变成你的知识。

提问,思考获得解答,然后,那本书才是我的书,那种学问才是我的学问。

叔本华说一切重要的图书都应该立即重读。为什么?因为每一次重读都是一次新的向作者提问机会,也是一次自己重新思考的机会。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学生阶段就非常喜欢提问。

一次在胚胎学课上,老师说“父亲的强弱与否,决定母亲生男孩还是女孩儿。父亲如果身体强壮,母亲就会生女儿,相反生了女孩的母亲,父亲多半都是因为衰弱。”

伽利略听完就说,“老师,我有疑问。”

老师说:“你是学生,上课就认真听讲,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你的问题太多。”

伽利略说:“我的问题是有根据的,我的邻居是一个强壮无比的男人,但他的妻子却一连生下五个女儿,显然与老师讲的刚好相反,这又怎么解释呢?”

老师说:“我是按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课,著名学者的观点,怎么会错?”

但伽利略没有停止提问,直到与老师有了更加充分的探讨。

遇到问题敢于提问,其实是给予自己更多的学习机会。提出好问题,就像淘金,不断地淘才能淘出金子。

这个阶段最大的成就是提出好问题,形成新思考。

问问看,“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思考?假如给你一个机会向作者提问,你会问什么问题?基于什么你同意或者不同意对方的观点?”

· 明辨之 ·

层级四:大厨式的学习

明辨之的最佳状态我认为是像大厨一样。

大厨是自带系统观念。明辨意味着心中有一个系统模型,各种食材调味料在他们手中清晰地整理过,归纳过辨识过,然后用智慧的头脑,一双巧手烹饪出鲜香美味的菜肴,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或繁或简,随心所欲。

大厨也是创造性解决方案的提供者。需要是这个阶段创造性学习的动力。系统整体框架下,如何做细微调整,例如加入新的食材得到创造性解决方案。

我自己做教练辅导也有这种感觉,学习所有相关的知识,看看什么可以用,什么不能用,怎么把这些知识主料和辅料烩在一起。在教练过程中,心眼口一致根据需要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勾勒出一道自成魅力的风景线。

这个阶段最大的成就是基于系统的创造。就像孔子说的“吾道一以贯之”,万千事务都以一个系统去贯穿。

试着问问“什么是你一以贯之的系统?”

· 笃行之 ·

层级五:唐僧式的学习

小时候看《西游》,总是搞不明白,唐僧这么一个只会喊“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救命”的和尚,罗嗦无用,观世音菩萨怎么会让他去带领徒弟取经。

现在读来,越来越发现唐僧的境界无人能敌。笃行之,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所有学习到的一切都体现在行为中。取经的坚定就在唐僧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中。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方法,得到成功的方法并不是一件难事,能让自己成功才是真正的难事。因为别人的方法终究是别人的,只有自己亲自一步一步实践过的,才是对自己真正有效的方法。

王尔德说:

“教育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不过我们得时不时提醒自己,任何值得了解的事情都不是能教的。”

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你的学习过程中,对照这些层级境界,有什么收获?

你会怎样利用这些来实践到你的学习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