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鲁王府与兖城古八景(一)

兖州历史上第一部明代鲁王府研究专著《兖州明代鲁王府》于2019年1月正式出版。本系列将重点推介本书中的精彩部分,感谢关注!

明鲁王府与兖城古八景(一)

杜心广  王忠义  朱继功

自宋代开始,凡名城大郡都以当地名胜古迹为题材,选其中最著名的几个景观,作为一方的八景或十景,元明清后,逐渐普及均有效仿。兖州作为东鲁名郡的府署所在地,名胜之地尤多,兖州八景最早见于明代万历二十四年版《兖州府志》卷之四十八艺文志十记载鲁王宗室辅国将军朱当㴐的《鲁城杂咏》诗八首。

清康熙十一年(1770)版《滋阳县志》记:“兖城八景,泗水流芳、龙山环照、玉河烟柳、金口秋波、舞雩春风、南楼夕月、石佛灵泉、兴隆塔影。”其中的两处景点“舞雩春风、玉河烟柳”与鲁王府有直接关联。

一、舞雩春风

兖州城东南泗河岸边诸天寺村东的舞雩台,古时称郊台,明初建于城内,清雍正年间移建城东南,与泗河交相辉映,是用于历代官民祭天求雨的地方。清代初期舞雩台成为兖城八景之一“舞雩春风”的所在地。

周礼曰:

“若国大旱,则师巫而舞雩。”

孔子曰: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而沂水正是从曲阜城南流到金口坝汇入泗河的,因此泗河和舞雩台都是有深厚文化意味的地方。

自古舞雩台就是平时祭天,大旱之年求雨的地方。据说,踏上台面中央的圆石,可与上天对话。对着苍穹鼓掌时,台面与周围栏板发生的回音,将人带进了“天人感应”的神妙境界。兖州府各级官员按约定成俗的时日,在此举行隆重的祭天仪式。兖州历史上最大型、最隆重的、至高无上的一次祭祀大典,是明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生下第十子朱檀,出生才两个月就被朱元璋封为鲁王,他对爱妃郭宁妃生的这个儿子非常喜欢,封王后,他曾派朝中大臣代他去曲阜祭孔。同时这位官员代朱元璋来兖州舞雩台行祭告鲁国山川之礼,并将祭文铭刻在舞雩台正中的圆形碑额石碑之上。祭文曰:

“朕以一身渡江,始立太平郡,次驻金陵,于今十六年。枝叶茂盛,子孙十有一人。朕命长子为太子,其余幼者,于今年四月初七日皆封王爵。以第十子檀国于鲁,境内山川之祀,王实主之。因其年幼,未能往祭,欲令作词以奉献,其词并非已出,然久不告神,朕心甚欠。今朕以词实告,遣使赍香帛,陈牲礼,申祭告,惟神鉴之!”

关于明太祖朱元璋这篇祭告鲁国山川祭文,刻在舞雩台中间石碑上的出处,清光绪十二年(1886)《滋阳县志》、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滋阳县乡土志》分别作以记载:

“舞雩台,旧名郊台。明洪武三年,封皇子檀于鲁,祭告境内山川,刻石立其上。国朝改今名”。“舞雩台在泗水桥北,旧名郊台。明洪武三年,封皇子檀于鲁,祭告境内山川,刻石其上。国朝改今名,八景中舞雩春风即此。”

朱元璋在兖州祭告鲁国山川的盛大典礼后,即将兖州废州设府辖四州二十三县,扩建兖州城区面积一倍有余。将原夯土城墙,改为明城砖以江米汁拌石灰砖砌城墙,在城中心设鲁王府,原来城南的护城河改为御河,河上架中、东、西三座御桥。同时,设兖州知府、兖州镇台、东兖道台三大衙门,下辖大小七十二衙门。从此兖州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兖州逐渐步入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兖州之所以有这样巨大的变化,起因应该是来自朱元璋这座祭告鲁国山川碑立在舞雩台之上。从中也可见此碑对兖州历史变迁的特殊重要意义。

自古每逢大旱之年的春夏时节,都要在舞雩台上设坛,有数名女巫或童子奏乐,祭天求雨,因有乐有舞,故谓舞雩。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诗曰:“我欲归休瑟渐希,舞雩何日着春衣”。

久旱不雨之年,赤日炎炎之下,兖州知府、滋阳县令等各级官员来到舞雩台上,主持祭天求雨的祭礼。众百姓围在舞雩台周围,不顾烈日的暴晒,有不少人赤膊坦胸虔诚地祈祷,口中念念有词。舞雩台上数名童子头戴自编的柳条帽,手持柳枝,随着乐声响起,有节奏地跳跃着,尽情地挥动柳枝,期盼上苍早降甘霖。祭祀求雨的场面恢宏,为当年一大人文景观。

清康熙十一年(1672)《滋阳县志》卷之一记:

“兖城八景之一舞雩春风,在城东南。旧志以颜回陋巷为景之。似属不伦,今改之以此”。“舞雩台,城东沂河南,即会点所谓风乎舞雩者。”“桃园,系鲁府种植,几二十里,郡人以为美观。”

清光绪版《滋阳县志》中有多位著名文人都写诗赞誉舞雩春风的美景。峄县知县仲宏道写诗赞舞雩春风曰:

艳阳天假文章日,舞雩千秋气象同。

浅浅桃花红入座,依微柳色绿当丛。

何时童冠邀连袂,懒向春风再理桐。

为想家山归未得,鲁门怅望峄阳东。

清代兖州著名学者牛运震在《春日兖州览古赋》词中赞舞雩台曰:

又若坛墠春深,舞雩烟霭,长林蔽日而青葱。高树团云而叆叇。

阴阴嘉木,涤我烦襟,习习和风,吹人裾带。

清代文人张庭桂赋《瑕丘怀古八首》其中一首赞舞雩台的一带风光曰:

古台风物近如何?簇簇寒林远远波。

落叶无声秋草积,飞鸦作阵暮云多。

昔年童冠皆俦侣,终古乾坤此啸歌。

瑶瑟伊谁弹绝调,铿然天籁奏云和。

笔者解读以上这三篇诗文认为“艳阳天假文章日”是指祭文的作者应是能代表当年兖州文化界的最高权威水平。在黄道吉日是由兖州府最高行政官员诵读祭文:“坛墠春深,舞雩烟霭”说的是舞雩台祭天求雨的仪式上大香炉内的青烟缭绕,香火旺盛;“瑶瑟伊谁弹绝调,铿然天籁奏云和”描绘出隆重庄严的祭祀仪式中,各种礼乐演奏之声如天赖之音,响彻云霄;“浅浅桃花红入座,依微柳色绿当丛。”向人们展示出舞雩台周围,泗河岸边杨柳青翠,桃花盛开一派春意盎然的盛景。

兖州清代举人,曾任过松阳知县的马成蛟一首《游郊外桃园》诗,道尽舞雩台畔的春色:

乱红成阵绿成茵,量酒谈诗乐事真。

十日晴光山意足,六桥游履草痕新。

户临碧水通幽径,簾隐香车想玉人。

归去不胜登览意,舞雩台畔又寻春。

鲁王府桃园的盛景一直延续到清代。文学家、邑人刘兰秀赋《再游桃园》诗曰:

前度游人再一来,桃花有意待今开。

天涯兄弟联知己,大块文章佐酒杯。

两袖清风堪挹赠,十分丽景尽收回。

诗成或可酬春色,且不重登旧日台。

舞雩台旁泗河两岸,自古遍植柳桃,那桃红柳绿的美景一直延续到今天,泗河大桥南有百亩大桃园。从古至今这里都是年青的读书人和青年恋人踏青、游春的场所。初春的艳阳高照,那一对对、一双双倩女靓男携手游春。桃园里盛开的桃花在翠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好一副美人与桃花、翠柳相媲美的春日胜景图。

1991年,兖州籍山东大学著名终身教授袁世硕为《孔孟之乡古诗选》一书作序时,写了他少时在泗河边、舞雩台旁的回忆:

“我出生于兖州,整个的少年时代是在作为曲阜和兖州的界河——泗河两岸度过的。那时候,我虽然还是个童蒙小子,但也领略过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情趣”。

古时候农业生产力很低,百姓只能是靠天吃饭,求雨祭天的雩显得尤为重要。舞雩时命女巫师为舞,舞的成分为主题,所以舞雩台又称之为舞雩坛。舞雩的仪式整体喧嚣、激荡、猛烈,因为该仪式表现出人们对生存条件的迫切渴望。舞雩又分为两种,“龙见而雩”又称为“常雩”,日期固定在谷物成熟前期,是正常年月祈求风调雨顺的仪式。而“不时雩”则没有固定的时期,往往在大旱之年或久旱不雨时求雨的一种仪式。不时雩的举办方式是用一些骨骼变形的残疾人,进行不规正的求雨舞姿表演,不时雩举行时不作乐,整个气氛阴森恐怖。每年四月常雩后不雨,鲁王及兖州府各级官员要齐到此祈祷求雨。如雩后而雨,需要另陈设祭品回报神邸。

根据曲阜舞雩台的记载:地有八亩七分九厘,内设存放礼器的库房,制作祭品的神厨的厨房、供奉“风云雷电之神”、“山川之神”、“城隍之神”的庙宇。历史上曲阜一直在兖州府管辖之内,明代兖州扩建的舞雩台整体面积,不会小于曲阜的舞雩台。至今村中八十多岁以上的老年人依然清楚地记得舞雩台遗址在今穿过诸天寺村的东南环公路的东南角拐弯处,路的西北方向。当年舞雩台正南方向80米处,原有一城门洞式的建筑,是舞雩台的正南门。门洞是用明城墙砖砌成的券门,上门楼有砖梯台阶,门楼上覆盖绿色琉璃瓦、券门如城门般大小,上有馍馍大的菊花钉,沿券门还有明城砖砌的红色大院墙。在没修津浦铁路之前,券门外有一东西大道直通泗水桥。舞雩台明代扩建后,应为该台历史上最鼎盛时期。

券门里舞雩台前民国年间还有五间大殿,是供奉“风云雷电之神”、“山川之神”、“土地之神”、“城隍之神”的神坛。当年舞雩台前的大殿也都是绿色琉璃瓦覆顶,红墙绿瓦的建筑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神圣威严。存放礼器、乐器的库房和制作祭品神厨的厨房等配房,早已不存在了。

民国末年,舞雩台前的五间大殿、券门上的城门楼被毁,倒塌院墙的券门洞里只剩下一扇木门。有一个朱家的九爷爷朱达顺在券门洞里住了几年,之后成为逃荒要饭人的居住地。券门前由于修泗河堤取土形成了一道沟,诸天寺村民称之为“券门沟”。

也有老村民说:券门沟是明代鲁王扩建城墙、护城河时,专门开了一道从护城河里引水绕舞雩台后再按地势自然流回泗河的一道河水沟,是为了增添舞雩台一带的景色。“问渠那得清如徐,唯有源头活水来”。泗河经黑风口灌入护城河,再经开挖的河沟绕舞雩台就地势自流回泗河里。河水流回泗河堤处,有一拱券式洞口,被称为“券门沟”,沟上有水闸,根据泗河里水势大小,有专人定时开启、关闭。此一说法又为舞雩台增添了清水自流的自然生态之美。

舞雩台这个风光秀丽的风水宝地,也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选择墓地的最佳风水之处。2009年版《山东省历史文化村镇》一书记:

“诸天寺建于唐代之前。因南临泗河,古名临泗里”。

据本村出土的唐上元二年(761),唐故昭武校尉卫公墓志铭记载:

“公讳思九,字良臣,河东人也。晋太尉之后,因官迁于兖州瑕丘,卒于景宾之官舍,葬于临泗里之南。刻此贞石,言时计功。”另外,村东还发现唐故颖川陈夫人墓志和唐故东海严夫人之墓志。

清康熙版《滋阳县志》卷二记:

“贾都御史墓,城东一里舞雩台后,葬明都察院右都御史贾谅,时命坐兖州镇南九省,卒于官。因葬焉存有御祭龙章”。

御祭龙章为帝王之书法并有龙纹图印,说明此墓碑为明代帝王书写碑文。此墓碑如能出土,堪称兖州国宝级文物。

清光绪《滋阳县志》卷六记:

“辅国将军墓在舞雩台。朱当涎葬此。”

清末修津浦铁路泗河大桥时,曾经从河东岸起到舞雩台旁,不知什么年代的一座王坟,葬在泗河堤附近,泗河堤外延200米时被破坏。当年迁王坟时,有部分文物被盗,官府为此还惩办了盗墓者。

从以上资料可知,诸天寺村东舞雩台、泗河堤地段自唐代以来就被历代风水师看作是风水宝地,达官贵人墓地众多。古墓葬以上还有不少地面建筑,当年泗河堤外延时,河堤下曾出土不少唐代琉璃砖瓦残片,一个唐三彩罐被县文化馆收藏。

自古古城与古墓密不可分,舞雩台旁的古墓符合古城一侧必有古墓的规律。

根据笔者多年的调查可知,历代鲁王及各分封地方王候的墓地附近,必有皇明朱氏后裔在那里居住看墓,天长日久,繁衍成村庄。舞雩台王坟附近的朱氏即是鲁王辅国将军朱当涎后裔的后代子孙,十几家朱姓形成了一个舞雩台自然村。

根据1907年德国传教士璞华拍摄的舞雩台照片可见,十几层大条石砌成的舞雩台,中间有一圆碑额石碑。从正南方向上舞雩台有九层石台阶上,台阶中间部分地基已坍塌。舞雩台周围生长着不少树木。原舞雩台村朱姓老人说:他当年见到的舞雩台为30米见方的平台,高约3米。中间碑高约3米,宽约0.8米,碑正方刻有舞雩台三个大字,背面是朱元璋祭告鲁国山川祭文,碑上刻的字很漂亮。

当年舞雩台旁有一朱家双柯篓井,砖井很大可同时安两架柯篓打水浇灌菜园。据说此井泉眼与泗河水相通,河水清井水也清,河里发水时水浑,井水也浑,井水深却从未淹死过人。井旁有一李家古核桃树,粗可二人合围。

日军占领兖州期间,常在舞雩台一带搞军事演习,周围村民们饱受骚扰、惊吓之苦。

1946年国民党军队84师第一营驻守舞雩台村,营部设在朱康臣家,营长狄风超住在朱庄勤家堂屋里。为固守泗河铁路、公路大桥,国民党兵拆了舞雩台上的大条石和券门上的明城砖,沿河堤修了四个地堡。此举破坏了有着五百年历史的兖城八景之一的舞雩春风景观。新四军围城期间,为防止遭受我军打击,84师第一营挖了个地道上面蓬上老百姓的门板,去朱家古井里取水。

解放后,舞雩台上的古碑还在,台上长满了酸枣树,是孩童们放学后的玩耍之处。

1985年版《兖州县城郊乡志》记:

“舞雩台现位于城郊乡诸天寺村一群众院内,原来很大,有石碑,周围砌以石条。现(台)已残蚀很小,只剩下一小土堆。”

当时,舞雩台遗址还存在,台基被附近村民建房取土不久消失。舞雩台遗址上被村民建了房,石碑被盖房者砌在房基上。该碑是明初朱元璋祭告鲁国山川碑,如果有朝一日与贾御史御祭龙章碑有望出土后,将成为诸天寺村出土的又两件国宝级文物。如果能重新竖立在重建之后的舞雩台上,将是兖州东城区同时拥有两大文物古迹的名胜景观!

二、玉河烟柳

明洪武三年四月,武定侯郭英来兖州建鲁王府,扩兖州府城。府城往南扩大了一倍,府城墙也由夯土城墙改为明城砖城墙。鲁王府建在兖州城中北部,从鲁王府大门至兖州府城南门为御街,也是府城的中轴线。府城扩城后,原来城南的护城河,成为了穿城而过的穿城河。因河从鲁王府门前流过,该河又称为“御河”、“玉河”,此河也是鲁王府的风水河。该河东首与泗河相连,是隋代开凿的一条人工河,时称“丰兖渠”,河两岸亦成为“隋堤”。该河即可引流泗河水浇灌农田,又是兖州城的护城河。因玉河与泗河的闸口黑风口被称为“金口闸”,玉河也被称为“金口闸河”。早在元代开通会通河之后,就开通了泗水、曲阜经兖州南护城河到济宁的航运。兖州撤州设府后,郭英在兖州扩城,创建鲁王府大兴土木的同时,在玉河上建起了中御桥、东西御桥、神桥、九仙桥、东西水桥、平政桥等跨越玉河上的各个桥梁。便利了古城南北间的交通。每座桥都是单孔圆月型桥洞,以利来往船只航行。如果把玉河比作是兖州城里的一条玉带,这一座座石雕精美的古桥,就是这条玉带上的颗颗珍珠。

伴随着鲁王就藩鲁王府,兖州知府、东兖道、仪卫司、滋阳县,府县各级衙门相继建成。兖州府城迎来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称为鲁西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同时也为兖州带来了水路运输的繁荣。御街和东西城门长街上道路宽敞,可“五马三车并鸾而行”,因此这两条长街亦称为“五马大道”。各州府县的客货车辆人马来往于此,玉河上也有停泊的过往船只,玉河沿线俨然成为一个灯光流火、夜不罢市的水陆码头。

玉河从黑风口顺地势自然流淌,河两岸是聚荣华富贵之地,有杜甫台、东鲁书院、章贤书院、滋阳王府、巨野王府、汤郡马府、兖州知府衙门等鳞次栉比的古建筑群,凤阁龙楼,古色古香、堤畔杨柳依依,绿草茵茵。春至,沿玉河两岸垂柳拂水,飞絮生烟,尤其在中御桥畔,巍峨的仁孝坊、御桥上精雕的石刻倒映在河中,清澈流淌着的玉河里,坊影、桥影晃动着与名坊、古桥交相辉映。正如县志所记:御桥跨内河而建,景有“玉河烟柳”。明清两朝的县志都把“玉河烟柳”作为兖城八景之一。源源不绝、清澈甘甜的泗河水沿玉河西流,滋润着世代枕河而居的兖州人民,泗河、玉河可谓是兖州人的母亲河,也是古城之灵气所在,造就了古城的天然美景:“玉河烟柳”。明清志书中,有多位文人骚客为玉河烟柳的景色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清康熙版《滋阳县志》记兖城八景之一:

“玉河烟柳,城内之河,白石为栏,柳荫葱茏,夹河两岸,如云覆之。”

明鲁藩辅国将军朱当㴐著:“兖城八景,玉河烟柳。”

流水潺潺绿,垂杨袅袅黄。

风烟如有约,造化似无疆。

时惹茑梭露,轻飞霜雪香。

那看常送客,折赠别情长。(注3)

清峄县知县仲宏道赋“八景诗赞”:“玉河烟柳”

御沟流水玉河通,柳色人烟一望中。

绮阁夕阳连幕翠,画楼春晚带霞红。

招风落絮飞将尽,听雨鸣鹂语未终。

独坐小桥浑欲醉,从驺催赴鲁城东。

清滋阳县学训导孙永祚赋诗赞:“玉河烟柳”

汉苑开青眼,隋堤拂翠眉。

不图千载后,更有万丝垂。

嬝嬝蘸春水,阴阴蔽夕晖。

须知彭泽意,莫讶太昌枝。(注4)

清代著名文人牛运震作《春日兖州览古赋》赞玉河烟柳美景曰:

“瞻夕阳之在地,万里红云。又有玉河泻影,金柳呈妍。听银鱼之喋喋,赋黄鸟之翩翩。波分曲水之流。一觞一咏;春满灵和之树,三起三眠。白石周遭,栏干十二;碧烟笼罩,气象万千。回轱既已往而又复,芳荫若已断而忽连。”(注5)

清代滋阳知县莫炽撰《浚源堂置买河田碑》赞府河曰:

“兖郡自前明鲁藩建国,东引泗水沿流至城,内络河渠,如肠胃之滋润;外环濠渎,如襟带之周围;皆由西南汇于马场湖以济运。是此河为城守灌溉所资;为文风地脉所系。而国家之漕艘转运亦赖之,所关诚非细也。”(注6)

莫知县在此碑中说明,是鲁王就藩兖州建国扩建府城后,才引泗河水沿城中间和护城河环城而流,成就了古城内外活水自然流淌的生态奇观。玉河、护城河里都有航运,是古城的文风地脉之河。

明代鲁王在兖州府建设的名胜古迹,大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唯有泗河大桥和城里的玉河烟柳风光依然,历久弥新。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政府重视府河沿岸的环境治理,重建了府河上的几座古桥,在河北岸遍植垂柳及花卉名木,新增了亭台、山石景观,玉河烟柳仍不失为兖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注释

注1:清光绪版《滋阳县志》卷十二第16、25页。

注2:清康熙版《滋阳县志》卷之四第12、14页。

注3:清康熙版《滋阳县志》卷之一第8页。

注4:清康熙版《滋阳县志》卷之四第5、11页。

注5:清光绪版《滋阳县志》卷十二第5页。

注6:清光绪版《滋阳县志》卷十三弟9页。

打开以下链接,赏读更多文章:

历史专著《兖州明代鲁王府》的前言

那些与明鲁王有关的地名之 兖州篇

大明鲁王“九旒冕”

明鲁藩与泰山

《兖州明代鲁王府》文选之二:鲁王府诗文辑考(下)

《兖州明代鲁王府》文选之二:鲁王府诗文辑考(上)

《兖州明代鲁王府》文选之一:大事记(下)

《兖州明代鲁王府》文选之一:大事记(上)

《兖州历史文化丛书》三辑发行

漫谈明朝时期的兖州城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

立即加星标,第一时间看好文

(0)

相关推荐

  • “兖州春秋”;旧志序记选

    ​清康熙<滋阳县志>记略 我友禹门李侯莅嵫邑之明年,修举邑乘.时余因浪游至兖,得与戮力其间.书成,不觉扶卷而叹.曰:嗟乎!邑事之废兴固有数存,邑乘之废兴亦自有数存也.忆余待罪凫绎,亦尝欲缵 ...

  • 泗水县志(光绪版)之五:卷一·方舆志

    尤志叙曰:语有之'岸有时而为谷,海有时而为田',从古及今,兴废得失之数何可胜纪也,惟其辨方正位.原本山川.仰符星纬,其梗概略有可观者焉.大抵天下一家.政教和同,则历世相仍:宇内分裂.干戈战争,则斯须殊 ...

  • 王垚:京东三河古八景略说

    三河市是河北省廊坊市代管县级市,地处京.津交界地带,与北京仅一河之隔,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行政级别最高的县级飞地.西距天安门30公里,西北距首都机场25公里,南距天津125公里.东到唐山121公里,处 ...

  • 卷一百二十九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兖州府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兖州府图> <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兖州府表> <史部, ...

  • 兖城古八景之一舞雩春风

    兖城古八景之一舞雩春风 --本文原载<兖州春秋>年刊第6期 点击链接或进入订阅号"兖州春秋"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重修天仙庙会茶社碑>背后的故事 为什么说兖 ...

  • 明鲁王府重修漕河永济桥

    鲁王府重修漕河永济桥 郭景华 一.大明万历三十年(1603年)鲁府重修永济桥 高吴桥村人称永济桥,俗称南新桥.永济桥是漕河上的重要桥梁,和上游的铁板桥是姊妹桥,上下相距六里.漕河为古洙水之流,上游来源 ...

  • 明鲁王府文艺创作辑考(下)

    (续) 6 观 还倚余休乐太平 朱观熰,字中立,别号海岳逸史,是鲁府钜野王一支的镇国中尉,奉国将军朱健根之子,好著述,善画兰竹,尝手绘<太平图>一卷上永陵被嘉奖,世宗赐"承训书院 ...

  • 明鲁王府文艺创作辑考(上)

    明鲁王府文艺创作辑考 明朝建国后,明太祖朱元璋分封儿子到各地为王,为他们制定了严格的约束制度,以保大明江山世代相传.明成祖靖难以后,明廷更加强化"藩禁",削去藩王兵权,禁止宗室子弟 ...

  • 永州古八景诗

    刊发日期:2021-05-06 语音阅读: ◇彭庵酩 蘋洲春涨 双流淡荡水烟融,洲在蓬壶玉镜中. 吾道南来人仰止,潇湘胜概古今同. 淡岩秋月 洞悬碧落隔尘埃,秋月无声自去来. 岩口停云苔径古,仙源紫气 ...

  • 汝城古八景||消失的长湖渔唱

    文|指间风景   图片提供|朱校长  <汝城县志>记载,长湖在县南四里许,耒水上游.衔天际,吞耒水,湖水宽阔,一片汪洋.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天水相映,上下一色.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桃汀柳 ...

  • 汝城长湖古八景|这个周六,我们漫步在了这里…

    温风一路巡,渴热袭人身. 绿树浓荫小,清凉益养神. 汝城,地处湘粤赣交界处,平均海拔六百来米,高于周围四五百米,中心宽阔平坦,是一处典型的山间盆地,有着"小昆明"之称.柔美多情的浙 ...

  • 广西全州古八景之华峰霁雾

    广西全州古八景之华峰霁雾在城南三华山,为天下第一清官王贻德所葬之地,也曾是红一军团长征时到过并修有战壕的地方.在今湘山酒业公司山后. 高空中欣赏南宁蒲津公园财神爷

  • 普宁古八景之培风宝塔

    培风塔,位于广东普宁旧县治洪阳城外东北侧的后坑村,是普宁古八景之一,号培风宝塔.因旧时建塔之处属乌犁村地,故往来民众又俗称其为乌犁塔,塔下所在后又得地名称塔脚,更还衍伸有塔脚中学等.现为广东文保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