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化之东华软件(二)

前文主要描述了东华软件的行业前景,其业务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涉及行业比较多,考虑到其它行业资料比较少,整体也较稳定,故没有做重点的研究。近几年,东华软件在医疗领域着墨较多,利润贡献比例也逐渐增大,所以我们将重点放在医疗信息化这块来进行分析,虽然东华软件的整体实力比较强,研发绝对额以及在不同赛道的投入,东华都积累了明显的优势。但在医疗信息化这个赛道,显现的绝对份额并不突出。

2018年年报中这么描述其医疗行业情况:

全资子公司东华医为作为医疗信息行业解决方案商的领军者,在扩展智慧医院、区域医疗、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与控费综合四大解决方案群的基础上,不断对解决方案群进行优化升级。报告期内,东华医为新组建了医疗大数据和AI研究院、技术支持中心,成立了医保产品事业部、HRP事业部和护理产品事业部,在全国新签约项90余个,完成50余家医院HIS系统核心业务切换或升级,实现32家用户整体验收,以高达98%的完成率解决了19万条用户需求;联手腾讯云发布了“一链三云”战略和“六大解决方案”,全力打造大健康产业的医疗服务行业互联网新生态,力图给客户提供最佳用户体验的医疗行业技术应用;在智慧医疗方面,公司相继中标国家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一期项目-应用支撑平台的项目,以及北京市延庆区、大同市、滁州市和安康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多个项目,云诊所与智慧型网络医院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分别在位于长春、衡水、西安和武汉的四家上海联影影像中心上线了云诊所系统;继续深入DRGs的研发与创新工作,已与230余家医院开展DRGs方面的合作,其中100家医院的DRGs应用已经落地。报告期内,公司分别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北京电力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医院、阳江市人民医院、福州总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局二级医院、兴安盟人民医院、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通辽市医院东华、唐山市工人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签署合同。

竞争结构分析

供应商议价权:参考资料较少。

客户议价权:医疗信息化行业下游客户主要是医院、卫健行政部门等B端、G端客户,而医疗是政府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18年卫健委改革后,医联体/医共体等组织形式涌现,电子病历升级、DRGs等要求越来越细化,行业不断迎来扩容。项目主要通过招标完成,但老客户的关系较难被打破。

替代品:云医疗平台,取代单点医疗信息系统。

新玩家:大型互联网企业介入,以参股方式形成阿里和腾讯两大阵营,进入面向C端的互联网医疗行业,同时将原有信息医疗行业的B端资源予以整合。

竞争格局:八家医疗信息行业上市公司2017年医疗IT业务收入为62.4亿,使用IDC统计的2017年医疗IT市场规模数据为136亿,测算得出2017年上市公司在医疗IT市场份额为62.4/136=45.8%。

2018年医疗信息行业上市的八家公司中标项目统计:

1、区域平台领域:万达信息订单占比为21%,较为领先。东华软件、东软集团、创业慧康、卫宁健康占比均在17%以上,实力较为接近。

2、智慧医院领域:和仁科技、创业慧康优势明显。其中和仁科技主要做大型医院,2018年共中标22个订单,单体客户体量均价为2278万元。

3、电子病历扩容领域:卫宁健康市场份额为26%,创业慧康、思创医惠和万达信息三家占比均在17%以上,实力较为接近。

4、远程平台领域:创业慧康优势明显,在八家中占比近60%。

5、DRGs:东华软件优势明显,在八家中占比为75%。

表:2019年最新医疗信息化公司业绩与估值情况

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1、高等级客户资源(三级医院数量排名第一)

2、政府资源

3、DRGs技术和云平台技术的领先性(技术能不能算护城河呢?)

行业所处发展阶段

医疗信息行业:整体处于积累期和集中期之间。不同的信息化阶段所处时期有所不同,但整体行业属于快速发展时期。

HIS寡头期;

CIS积累期向集中期过度;

区域医疗信息化导入期;

互联网医疗导入期。

说明

传统业务:从三个维度看公司未来核心能力。

产品层面,关注研发及平台化建设能力;

品牌层面,客户资源优势、标杆效应和跨地区销售能力或为关键;

资本层面,并购整合可能是获得非优势地区市场份额的有效手段。

创新业务(医疗互联网):有效接入C端流量入口的公司或赢得发展先机。

赢家类型

在DRGs方面处于行业第一。这个第一有些与众不同,因为占行业70%以上份额,同时DRGs是我国卫生医疗行政体系控费的重要手段。

创新商业模式

云医疗,存在解决我国大量基层医疗机构无法实现医疗信息化困难问题的可能性。同时,将原有依靠提供具体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商业模式,改为构建平台,收取流量服务费模式。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