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世老蜂农的蜂群转卖无人要?二三十年后真正的养蜂人还有多少?
昨天和父亲打电话,父亲告诉我,他最好的蜂友老吴头过世了,家里缺钱,五六十箱蜂群处理没人要……我听了很是伤感,不仅仅为老人感伤,更多的是为养蜂业悲哀。
父亲几十年养蜂,与周围的蜂友都很亲密,但这十几年随着养蜂业的萧条,年轻点的都改行了,年老的逐渐老去,剩下的蜂友已经很少了。我们这儿曾经养蜂业兴旺发达,出现过几个养蜂高手,靠养蜂发达的人也不少。但现在真正年轻有为的人都不养蜂了,坚持养蜂的只有几个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若干年后还能不能看到养蜂的人?为什么在中国农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近二十年,中国蜂业却萧条了呢?
小时候养蜂的人是受人尊敬的,蜂蜜被大家视为好的补品,蜂蜜的价格一直随着油价来定。后来养殖意蜂产蜜量大了,蜂蜜的价格也有10元左右,那时的肉价也不到10元,收购蜜价也有三四元,与现在差不多。那时养蜂人被大家信任,产出来的蜜不愁卖,哪怕批发价也是可观的。就算没有其他蜂产品产出,卖蜜的收益也让人羡慕。当时流传的话——摇蜜机一转,省长也不干。因此很多年轻人也加入养蜂行业,推动养蜂技术,并生产蜂王浆,蜂胶等其他蜂产品,使传统的养蜂上升新的台阶。记得有个小夏,当时只有20岁左右,养一百多群意蜂,主要生产蜂王浆,一天就能产五斤左右蜂王浆,一年卖王浆的钱就让他盖了一栋楼。
可是后来白糖价在上涨,各种物资成本都成倍上涨,但蜂蜜的收购价就没涨多少。在正常产蜜的情况下,纯利润就少多了。而且蜂蜜被怀疑造假,零售蜂蜜很难卖出去,价格也难以提高。这样使养蜂的收益就越来越低,养蜂人越来越难过。如果没有优秀的养蜂技术,遇到异常的天气,养蜂赔本的事情就容易发生。有些人养蜂几年,发现养蜂赚钱就是个笑话。养蜂人是赚不到钱的,会卖蜂蜜的人才能赚到钱。
农业开发和改变,造成蜜源减少,对养蜂业也造成冲击。大量荒野坡地被改造,许多蜜源植物被毁掉了,我们这以前遍地的洋槐和荆条很少了。除草剂的普遍使用,使很多野花没有开放的机会,对蜜蜂也造成长期的伤害。农民也不愿意认真种地了,曾经主要的农作物油菜,紫云英,芝麻,都不种了。在这样蜜源急剧减少的情况下,能养的蜂群就十分有限了。转地放蜂的风险和成本太大,人工饲喂又难以维持,收益没有保障,很多人就不得不退出养蜂,另寻他路。
而且农药的大量使用,使蜜蜂容易农药中毒,让养蜂人难以预防,损失惨重。在农药普遍使用的情况下,农药慢性中毒造成蜜蜂体质弱,容易得病,也是无法避免的问题。现在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蜂群容易得病害。以前养蜂不知道蜂群会得病,虫害也很少发生,可现在不得病虫害的就是奇迹了。比如意蜂养殖以前螨虫害只是随便定期防治就可以了,但现在几乎常年都要防治螨虫害。这样养蜂所付出的代价和成本就很大了,养蜂想赚到钱太不容易了,迫使很多人退出了养蜂。
蜜价低,蜜难卖,蜜源少,蜂难养,这是造成养蜂人退出养蜂的直接原因。我们这儿是这种情况,相信其他地方也是这样的情况,中国养蜂业在萧条这是事实。虽然网上看到那么多人在讲着养蜂的事,但那些人只是想做自媒体发财,根本不是真正专业的养蜂人。虽然卖蜂蜜的人很多,但难以见到职业的养蜂人。那些职业养蜂人没有精力做营销,也不敢推销意蜂蜜。在国际上广受欢迎的意蜂被中国人排斥,产蜜量低的中蜂蜜才被认可,这也是可悲可叹的。专业养蜂人不被大家信任,真正年轻有为的人不愿意养蜂,这才是根本原因。
我养过蜂,又退出了养蜂,对于中国蜂业萧条的问题常常反思。以上所说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希望大家能把自己的看法留下来,为中国蜂业找寻出路,重上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