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古代君王谱】高丽王朝(二十五):高丽忠宣王2

高丽王朝(二十五):高丽忠宣王2

(4)夺权复辟

忠烈王与忠宣王父子的倾轧是与元廷内部的政治斗争挂钩的。当时元成宗卧病已久,元朝统治集团分化为皇后卜鲁罕、安西王阿难答与怀宁王海山及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两派。忠烈王一派把赌注押在前者,而忠宣王在元宿卫期间,与海山兄弟的关系非同寻常,据说一度到了“同卧起、昼夜不相离”的程度。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元成宗驾崩,元廷两派斗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忠宣王参与爱育黎拔力八达和右丞相哈剌哈孙的扳倒皇后、迎立海山的定策中,在三月发动政变,成功制服了卜鲁罕皇后、安西王阿难答、左丞相阿忽台等人。接着忠宣王也奉爱育黎拔力八达之旨,逮捕王惟绍、宋邦英、宋璘、韩慎、宋均、金忠义、崔涓等尚在大都的忠烈王派大臣,将忠烈王从公主府迁入庆寿寺,同时派人去高丽宣布他的命令,肃清忠烈王一派,提拔崔有淹、柳庇、金深、印侯、赵仁规、崔冲绍等上百人。四月,元朝将王惟绍、宋邦英、宋璘等七人和瑞兴侯王琠斩首于大都文明门外,忠宣王想留下瑞兴侯的性命,元朝丞相不同意。至此忠烈王与忠宣王两派的斗争以忠宣王获胜告终,忠烈王虽仍然保留王位,但实权已掌握在忠宣王手中。

大德十一年(1307年)五月,在中国滞留了一年半的忠烈王回国,忠宣王则在大都遥控朝政。元武宗海山以定策之功,授忠宣王“推忠揆义协谋佐运功臣”之号,又于至大元年(1308年)五月封为“沈阳王”,授“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傅上柱国驸马都尉”,并令其入元朝中书省参与国政,赏赐各种金银珍宝无算。同年七月十三日忠烈王薨,忠宣王回国奔丧,八月二十八日再次即位,十月获元朝册封为征东行省右丞相高丽国王,兼任沈阳王(两年后升格为一字王“沈王”)。

忠宣王虽然复位,治国热情已大不如前,于是在至大元年(1308年)十一月,忠宣王再次长期赴元,命宗室齐安大君王淑权署征东省事。此后他主要通过传旨来控制朝政,故被称为“传旨政治”,这一统治方式产生了很多弊端,比如每年要从高丽运来10万匹布、400斛米以及不计其数的物资,对于高丽来说劳民伤财。同时在元朝扈从他的权汉功等官员滥用职权,也造成了高丽国政的紊乱。可是忠宣王乐不思蜀,元朝皇室也待他甚厚,所以他在至大二年(1309年)拒绝了政丞崔有淹等的还国请求。至大三年(1310年)正月,忠宣王企图传位于世子王鉴,但被扈从诸臣所阻止,同年五月,他又在元朝杀了世子王鉴及其追随者金重义等人。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后,要求忠宣王回国,在忠宣王的请求下允许延期。皇庆二年(1313年)正月,高丽大臣李思温、金深见忠宣王毫无归国之意,便通过答己太后的宠信宦官买撒和徽政院使失列门将忠宣王的宠臣权汉功、崔诚之、朴景亮三人投入元朝监狱,以迫使忠宣王归国,忠宣王闻讯震怒,通过太后宫女也里思班向太后控诉李思温和金深,太后乃下令释放权汉功等三人,杖流李思温和金深。不久后元仁宗召还李思温和金深,再次督促忠宣王回国,忠宣王没有滞留下去的借口,干脆请求传位于次子江陵大君王焘,得到了元仁宗的批准,是为高丽忠肃王,又立“爱如己子,养之宫中”的侄儿延安君王暠(忠宣王异母兄江阳公王滋之子)为高丽世子,这是皇庆二年(1313年)三月的事。于是忠宣王仅保留沈王爵位。即便是退位,元朝仍然勒令忠宣王回国,因此忠宣王、忠肃王父子和已被封为韩国长公主的宝塔实怜于同年四月从元大都回国。

(5)留元生活

刚回国三个月后,忠宣王就身体不适。 [59]  延祐元年(1314年)正月,忠宣王利用元朝来颁科举诏的机会,又一次踏上前往中国的道路,获准留居大都,从此以后再也没返回故土。一年后韩国长公主也返回元朝,不久后去世,追赠蓟国大长公主。延祐三年(1316年)三月,忠宣王将沈王王位传给王暠,自称“太尉王”(又称老沈王)。忠宣王继续通过传旨对高丽朝政保持影响力,同时也在中国展开更广泛的交游。

忠宣王在中国期间喜欢结交元朝的文人鸿儒。在他还是世子的时候,就与元朝儒臣王恽结为忘年之交。他第一次退位入元时,与尚在潜邸的元仁宗过从甚密,元仁宗以右文尊儒著称,忠宣王因而结识了在元仁宗门下的许多文人学士,如姚燧、虞集、阎复、元明善、赵孟頫、朱德润、张养浩、程钜夫等。第二次退位入元后,他以“书史自娱”,在元大都的府邸中建“万卷堂”,招徕中国名士,与之研讨诗文书画。为了适应对华交流,忠宣王还专门召李齐贤等高丽词臣来华。赵孟頫曾赠诗于忠宣王,内容是:“珍重王门晚受知,一年长恨曳裾迟。分瓯共酌人参饮,绕径同看芍药枝。华屋焚香凝燕寝,画屏摘句写乌丝。吴船万里东南去,采尽苹花有所思。”从诗句中可以反映出忠宣王与中国文人交流的情形。

除了文艺上的交流外,忠宣王还热衷于佛教活动,他在大都郊外购置土地,创建报恩光教寺,又与白莲宗(白莲教的前身)的关系非同寻常,曾将白莲宗信徒萧觉贵引荐给还是皇太子的元仁宗。其时元武宗下令禁止白莲宗,元仁宗即位后恢复白莲宗的合法地位,忠宣王便召集信徒在大都寓所的阿弥陀佛像前发愿,并命令在高丽创建寿光寺白莲堂,劝国人同修净业。忠宣王还与盘谷、普慧、佛智(沙罗巴)、中峰明本等元朝僧侣交往,尤其与天目山的临济宗禅师中峰明本关系密切,忠宣王曾向其遣使致书,叙弟子礼。延祐六年(1319年)三月,忠宣王请求下江南为元仁宗降御香,获得批准,在权汉功、李齐贤等人的扈从下南游江浙。同年九月,忠宣王专程登上天目山,亲自拜访中峰禅师,中峰收忠宣王为弟子,赐法名“胜光”,别号“真际”,并向他开示佛法。忠宣王在天目山留下了沈王峰、真际亭、活埋庵等地名,成为中韩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忠宣王还去了他的祖先义天曾驻锡过、也是在忠宣王关照下重振香火的杭州慧因寺(慧因高丽寺),在那里阅读佛经。忠宣王一行一直游览到普陀山才返回大都。

(6)流放吐蕃

延祐七年(1320年)正月,元仁宗驾崩,皇太子硕德八剌继位,是为元英宗。同年四月,忠宣王预感时局将有变动,为了避祸,便再次请求南下降香,获得批准。六月,他在镇江金山寺降香时,突然元廷使者闯入,

由骑士把他挟持到大都,九月抵达。元英宗本来要把他遣送回国,但忠宣王不愿回去,元廷乃于十月将他下狱刑部,剃发安置石佛寺(位于今北京市辟才胡同,为元朝供奉先帝御容处)。十二月,元英宗下令发配忠宣王到吐蕃撒思吉(今中国西藏自治区萨迦县)学习佛经。

忠宣王启程去吐蕃时,随从诸臣大多视为畏途,宰相崔诚之等人逃跑,只有宝文阁朴仁干、前大护军张元祉等18人护送忠宣王到雪域高原,一路备尝艰辛。途中还发生了随从人员不堪旅途劳苦、弑杀忠宣王未遂的事件。由于高丽给忠宣王寄送盘缠加之李凌干的帮助,所以忠宣王一行尚能维持生活。

至治元年(1321年)十月六日,忠宣王抵达撒思吉,并寄书给崔有淹、权溥等高丽大臣,拜托他们向元英宗说好话以便自己能够早点离开吐蕃。他还给心腹权汉功寄诗吐露自己的痛苦:“瘴烟蕃地旧闻名,未识离都几万程。梦里备尝艰险了,思君况乃不胜情。”

(7)客死燕邸

高丽君臣及元朝丞相拜住不断请求放还忠宣王,到至治三年(1323年)二月,元英宗下令将忠宣王移配朵思麻(今甘肃临夏)。同年八月发生南坡之变,英宗遇弑,晋王也孙铁木儿(忠宣王的妻舅)继位,是为泰定帝,大赦天下,忠宣王遂获赦,李齐贤等亲赴临洮迎接忠宣王。十一月十日,忠宣王抵达大都,朝见泰定帝,并与同时被扣押大都的忠肃王团聚。其时元朝内部出现将高丽废国立省之议,忠宣王听说后老泪纵横,要求大臣金怡力请元廷撤销此议,此议撤销后忠宣王专门派人祭告父母忠烈王和齐国大长公主的陵墓。

泰定二年(1325年),忠肃王返回高丽,忠宣王仍留大都。同年五月十三日,忠宣王薨于大都,享年五十一岁。七月,他的梓宫被运回高丽,葬于德陵。

出于某些原因,高丽对给忠宣王请谥一事态度消极,元朝也不赐谥号,在忠宣王养子王煦的奔走下,元朝才在至正四年(1344年)赐谥“忠宣”。恭愍王加谥“宣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