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山壁:廊坊师专曾有河北省第一个作家班
1983年元旦,我受命主持河北省作协工作。专业作家没人愿意当这个头儿,是“大头”,捉住了我。从小务农,懂得吁喔,上了套就得拉,拉起来才知道沉重。文革前河北是文学的高原,长篇小说全国之冠,短篇、诗歌、剧本名列前茅。改革开放后变成了漥地,不仅思想解放滞后,还有作家偏重农村,文化水平不高等短期难以解决的问题。怎么办?办学习班轻车熟路,可是时代变了,青年人知道了学历的重要,纷纷转向业大、函授。只有合二而一,办个正规的高校作家大专班才有吸引力,既学习了文化,又拿到文凭。
经过多半年的调研、论证,1984年2月筹备,省委领导批准了,作家汤吉夫当上廊坊师专校长,乐于承担。可是让这些青年作者参加高考,肯定比不上应届高中毕业生,只能列入成人高考。成人高考严格控制,一个指标比十个城市户口还难办。需要四十多个指标,难度很大。我天天坐在省教委,求爷爷告奶奶,死乞百赖,磨了一个月才拿下。接着发动报名,择期考试,教委和作协共同出题,按分数录取,四百多人报名,录取四十七人,重点青年作者几乎全都囊括进来了。
1984年9月开学,汤校长拿出创作一部长篇的气魄和精力,打造全国第一个作家班。按照高等教育大纲参考文学创作需要,商定教学计划,开设文学概论、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哲学、美学、逻辑学、中国通史等十几门课,还把专题讲座列入重要内容,先后邀请秦兆阳、刘绍棠、浩然、刘心武、韩少华、毛志成、腾云等京津著名作家、评论家,讲授创作经验,文学观点和创作态势,每讲一课都带来一次冲击波,掀起一次学习的热潮。
值得回味的是,这个作家班赶上了好时候。新时期文学伊始,思想活跃,创作繁荣。国内文艺思潮此起彼伏,外国各种流派轮流上演,争鸣争议作品层出不穷。学生们大开眼界,眼花缭乱,禁不住跃跃欲试。从观潮到下水,风浪里学游泳,天天新空气,时时新营养,知识迅速增长,当然也会有一点负面影响,感染发烧一次提高一次免疫力。
四十七名学员,来自基层工农兵,大者三十五六岁,小的不足二十岁,多数发表过作品,小有名气。进了校门就是学生,扑下身子,如饥似渴地学知识,图书馆被他们占去一角,他们的床铺被书刊占去一半,读书,争论,做作业,一直到熄灯。每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学无止境”,“创造自我”,“重铸灵魂”等等。老师给每个人开了书目,每个人都画了自己的路线图,长计划,短安排。谁写出初稿,拿出来当靶子,七嘴八舌,一改再改。学习期间张立勤写出了散文名篇《痛苦的飘落》,孙志杰、闫明国、闻章的作品上了《小说选刊》、《小说月报》、《青年文学》,刘晓滨出了诗集。第三学期中间,河间县人民政府寄来喜报,给临时工闻章转国家干部,农村户口改吃商品粮。班里一阵轰动,天上掉下馅饼,眼前一片光明,大家凑钱在校外小饭馆撮了一顿,有烟有酒,又笑又唱,局外人看不惯,打了小报告,给汤校长带来了点麻烦。我代表作协两星期来一次,沟通情况,联络感情。在学校食堂吃饭,汤校长加两个菜,请廊坊朋友陪酒,两年中我全天败绩。汤校长还在《文艺报》写了篇文章,说作家群中我最有酒量,其实我并不会喝,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且让作家班和我的酒名传遍全国。
学员们两年毕业,因为有了文凭,被行政和事业单位一抢而光,农转非,工转干,改变了一生命运。这些文学苗子,追了肥浇了水除了草,很快进入高生长时期,大面积丰收。刘玉林获全国报告文学奖,张立勤获庄重文文学奖,何玉茹多篇作品进入中国小说排行榜,雪静出版《旗袍》等14部长篇小说,获中国女性文学奖,闻章出版20多部作品,被称为学者型作家,刘千生出版4部畅销书,许久东等16人获省级文学奖,谢玉久两次获全军一等奖,成为将军诗人。
首届作家班取得经验,又在河北大学和廊坊师院办了两期作家班,河北师大办了一期儿童文学作家班,涌现了刘向东、贾兴安、王聚敏、阿宁、李春雷、刘福君等一大批后起之秀。四期作家班一百七十余人,成为河北文学的生力军,三人任省作协副主席,十一个市作协主席作家班占了六个,还有高昌、胡杨等十六人任国家、省、市级报刊主编。1997年首届鲁迅文学奖评奖,河北获奖人数占第一,“漥地上的战役”取得阶段性胜利,作家班功不可没。
本文作于2014年,原题为《第一个作家班》
作者简介:尧山壁:原河北省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主席,河北大学教授,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职称。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京畿学堂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敬请关注转发
来稿请投523090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