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普通,为什么就不能那么自信?

用电影的语言表达思想,用思考的力量逼近真相。大家好,这里是羊梨拆书之《被讨厌的勇气》系列节目第二十一集。

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自我接纳」。

前段时间,网络上有两个流行语,对照着看非常有意思。一个叫「他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用来嘲讽那些样貌普通、才华平平却非常自信的男性;另一个叫「容貌焦虑」,用来鼓励女性不要为自己的外貌和身材焦虑,要自信起来。

观察下来,持这两种观点的,其实是同一拨人。抛开为了流量故意挑起男女性别之争的情况不论,单看问题本身,争论的核心其实在于:普通,到底可不可以自信?

这不是性别问题,而是自我接纳和如何评价自我价值的问题。

阿德勒认为:人只有在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怎么样让自己感觉有价值?他给到的解决方案是上上集节目里我们讲到的「共同体感觉」。通过寻找自己的共同体,体会到「我对别人有用,我能够对他人做出贡献」,这样就可以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他认为要实现共同体感觉,需要从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这三个概念抽象又难以理解,我们将做一个实践共同体感觉的三部曲节目,来分别讲透这三点。今天我们先讲第一点自我接纳。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自己:聪明、漂亮、努力、事业成功。社会文化也会对个体有着约定俗成的期待:大学要考985、211,工作要稳定体面,到年龄就结婚生子,按部就班过完这一生,才算圆满。

理想自我是100分,现实中我们对自我的评价,是从这100分里做减法,哪一项没达标就扣分。现实中的我,永远会比理想中的我更差一些。用我们前面讲到过的幸福烦恼公式来看,现实-预期就永远是负值。

所以如果用做减法的思维来评价自己,即便拼命奔跑追赶,也难以达到理想中100分的标准。「这次只考了98分,那2分差哪里了?」「刚刚又说错话了,我人际沟通能力真的太差了」「再瘦10斤、皮肤白一点就完美了」「我为什么进不了大公司现在挣这么少」等等,这种落差和对比,很容易会让自己陷入羞愧、自责和自我攻击的漩涡,活在“不优秀就不配活”的剧情中。

就像2020年,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很多人失业、租房爆雷、生意不顺,都陷入过或者正在经历着充满失败、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人生低谷。

人成长的过程,是不断自我认识和自我接纳的过程。尤其是在逆境中,该如何面对现实和预期的落差?不成功、不漂亮,做着一份谁都能做的工作,各方面都普普通通的我,就不可以自信吗?我的价值该怎么衡量?

对这些问题,书中讲得有点零散,结合前后文系统梳理了一下,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 存在即价值,客观认清自己的价值;

  2. 自我接纳,而不是自我肯定;

  3. 课题分离,分清楚我能改变的和我不能改变的;

我们先说第1点,存在即价值。

阿德勒共同体观点里面的「对别人有用」,很容易被误解为「我要做点什么取得别人的好评才算有用」。这种「有用」,是在用“行为标准”来看待自我和他人,是用「你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就」来判断一个人的价值。

但在阿德勒心理学中的「有用」,是倡导用“存在标准”来看待自我和他人,只要你存在,就已经对他人有用、有价值了,不需要多么优秀多么漂亮多么成功。

也就是说,阿德勒认为,人只要活着就对别人有用,就有价值

电影《三个傻瓜》里有这么一个情节:

法罕鼓起勇气,对父亲说自己不想当工程师想要接受摄影师助理的工作,然后父子俩吵了起来。因为情绪太激动,导致他父亲害怕要是不同意,儿子就会像他的一个好友那样跳楼自杀。没想到,法罕却拿出一张照片,对父亲说,他不会用自杀来威胁父亲同意的。因为另一个好友兰彻对他讲过,一旦有任何想要自杀的念头时,就拿出这张照片,想象一下父母的笑容在知道自己去世的消息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在法罕父亲担心儿子自杀的时候,他想到的不再是儿子做了工程师之后可以光耀门楣,而是可能会失去儿子。这个时候,他想的是只要儿子活着就好。是被迫将自己对儿子的价值评价,从「行为标准」转向了「存在标准」。

生活中这种极端状况不多,但这不影响我们跳出原来的「行为标准」,尝试用「存在标准」来重新评估他人和自我的价值。

卧病在床的老人、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都谈不上能对他人做什么有价值的事情或者取得什么成就,但是只要他们活着,子女和父母就会感到无比喜悦。

自己即便普通,但是只要健康、安全地活着,父母和亲友都会感到开心;那么,自己就是有价值的。更何况,正常人的价值,又远远不止于静态存在这一项,你的工作、消费、纳税、对亲人的陪伴、对周围人们的帮助和良好互动,每一项都在产生自己的价值。

再来说第2点,自我接纳不是自我肯定。

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我能行」或者「我很强」,是在对自己撒谎。比如对考砸了的自己说,「这次只是运气不好,真实的自己能考得很好很好」;

而自我接纳是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是诚实地面对自己。比如考试老是考砸,那就承认现在的自己还存在不足,在接受自己现状的这个基础上,再努力思考怎么才能考得更好。

或者更深一层的自我接纳意味着,自己发现自己怎么都不是考试的料,兴趣和专长都不在这里,而是在别的地方,那么就勇敢地承认接受自己就是个学渣的尴尬现实,同时勇敢地去发挥自己的优势,争取在那个领域表现得更加优秀卓越。

套用那个万能的幸福烦恼公式来理解就是,自我接纳,就是要把对自己的预期回调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尤其是在人生逆境的阶段,甚至应该刻意调到一个偏低的水平,这样才能稳住心态,才谈得上后来的积蓄力量和稳步发展。

然后是第3点,课题分离。

做到诚实面对自己以后,再用课题分离的办法,来区分哪些是我能改变的,哪些是我不能改变的,也就是之前在第十二集节目里曾经给大家介绍过的尼布尔的宁静祷文。

我们无法改变「被给予了什么」,但是我们却可以决定「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不要去关注无法改变的东西,而要去关注我能改变的东西。

比如,我们无法改变自己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想要建立什么样的家庭;我们无法改变遗传到什么样的基因是否聪明,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是不是要多读书来丰盈充实自己的内心;我们无法保证努力了一定会成功,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能养活自己、能活得明白、能获得幸福的普通人,并欣慰地接纳这一点。

总结一下,要做到自我接纳,需要先理解3个子命题:

第一,转变看待自己的方式,客观认清自己的价值,哪怕自己的处境极度困厄,也要想到自己的存在就有价值;

第二,诚实地接纳面对不完美的自己,别对自己撒谎,别给自己过高的预期;

第三,关注那些我能够改变的事情,忽略那些无法改变却会让你自我感觉糟糕的事情。

(0)

相关推荐

  •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5(终结篇)

    想不到真的可以这样一直写到最后一章.感谢朋友们的一直鼓励和追读.令人有感悟的书值得细细品读,每个人都会读出自己的体会,也会有不同的见解.这是我第一次用逐章精读的方式写笔记,过程有些痛苦,但收获很大,阿 ...

  • 【书评】你我不同,但平等

    一切烦恼皆源自人际关系,那幸福之源也将源自人际关系. 上一篇讲到解决人际关系中的烦恼,要做到"课题分离".而"课题分离"并不是为了疏远他人,只是为了解开错综复杂 ...

  • 一切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人最大的不幸,是讨厌自己?" "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

  • 《被讨厌的勇气》丨NOTES

    少穻 終身學習者丨 產品設計師 學得好壊另說,至少在學 内容简介 /*过去无法挽回,未来可以改变,不要把现状归因于过去,怨不得他人,当下路怎么走,你有选择,扛起自己应负的责任,走自己想走的路,不用担心 ...

  • 《被讨厌的勇气》书摘

    <被讨厌的勇气>书摘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日]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推荐序一 勇气的心理学 逐步信任隐含着一种危险--那就是过分认同并忠诚于 ...

  • 如何获得幸福的人生:最实用的心理学,没有之一

    如果说有一篇文章,读过后能瞬间改善一个人的心理状态,那么就是这篇了. 本文思想依托于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全文共1698字,阅读时长8分钟,不用收藏,请一口气把它读完,你将从此开启一个幸福的人生 ...

  • 心约读书会 | 3月27日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2)

    人生的意义 由你自己决定 2021.3.27 这个世界,究竟是单纯,还是复杂? 人,到底能不能得到幸福?-- 问题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而在於「你」是什么样子. 你不是世界 的中心(2) 哲人:例 ...

  • 《被讨厌的勇气》内容篇

    动机在杭州推荐里的总结: 阿德勒想要帮我们挣脱的第一个束缚来自过去.重要的不是过去,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所谓的心理症状,并不是过去经历的产物,而是为现在的" ...

  • 被讨厌的勇气part4

    每天一本书day357 被讨厌的勇气part4 今天的内容好难懂,昨天还讲课题分离,今天又说共同体感觉.读完今天的内容让我感觉做个人怎么这么难,自由也这么难呢,随心随波逐流的不可以吗.活在当下其实也行 ...

  • 想要简单的幸福?那你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 小马过河48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问题? · 从小缺乏自信,对出身.学历.容貌都有强烈的自卑感. · 在意他人的目光,无法衷心祝福别人的幸福. · 会陷入"要不是因为某个不可克服的困难,我就能如何如何了&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