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196

黄帝内经原文

第七十六篇 示从容论

黄帝燕坐,召雷公而问之曰:汝受术诵书者,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为余言子所长。五藏六府,胆胃大小肠脾胞膀胱,脑髓涕唾,哭泣悲哀,水所从行,此皆人之所生,治之过失,子务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知,为世所怨。
雷公曰:臣请诵《脉经》上下篇,甚众多矣,别异比类,犹未能以十全,又安足以明之。
帝曰:子别试通五藏之过,六府之所不和,针石之败,毒药所宜,汤液滋味,具言其状,悉言以对,请问不知。
雷公曰: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当投毒药刺灸砭石汤液,或已或不已,愿闻其解。
帝曰:公何年之长而问之少,余真问以自谬也。吾问子窈冥,子言上下篇以对,何也?夫脾虚浮似肺,肾小浮似脾,肝急沉散似肾,此皆工之所时乱也,然从容得之。若夫三藏土木水参居,此童子之所知,问之何也?
雷公曰:于此有人,头痛筋挛骨重,怯然少气,哕噫腹满,时惊不嗜卧,此何藏之发也?脉浮而弦,切之石坚,不知其解,复问所以三藏者,以知其比类也。
帝曰:夫从容之谓也。夫年长则求之于府,年少则求之于经,年壮则求之于藏。今子所言皆失,八风菀热,五藏消烁,传邪相受。
夫浮而弦者,是肾不足也。沉而石者,是肾气内著也。怯然少气者,是水道不行,形气消索也。咳嗽烦冤者,是肾气之逆也。一人之气,病在一藏也。若言三藏俱行,不在法也。

视频同步译文:

下面一篇,538页第七十六篇《示从容论》。病人到手上,一定要从容,不要慌,就这个意思。

如果病人送进来急诊,病人家属都手慌、脸色发青,你一看到他,你也跟着手慌、脸色发青,他冒冷汗,你也冒冷汗,不够从容。当医生要稳,瞬间发生的事情要冷静下来能够观察,才会看到。
那我们看病要怎样才叫做从容?黄帝跟雷公的对话,第一段这些什么“五藏六府,胆胃大小肠”,这个没什么。
第三行中间那段“水所从行,此皆人之所生”,所以人最初生于水。我一再跟大家讲,中医的观念里面,认为人的第一个脏是水,跟西医不一样,西医认为是心脏。所以他不认为水很重要,所以它研发出来的西药都会伤害到水。
你吃西药就好像你去吃味精一样,一吃到,嘴巴马上就干,你吃西药也会干,它都把水排掉。不管是不是利尿剂,下去都会把水释放掉,只是多少而已。
看病一定要从容,做十全的医生就是面面俱到,面面俱到的医生才行,不能有一个闪失。中间的对话,因为他只是对话,比较一些东西,我们就不谈了。
539页,黄帝问:你试着说明五脏的异常,六腑之间的不协调——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如何不协调?针灸的缺失,什么时候可以用药治病?汤液和用药的区分在哪里?
雷公的回答是鸡同鸭讲,他说:“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其实这些都是不对的。
我们在辨证的时候都是一脏,一脏为主,病变积出来的时候,本病只有一脏,它会传到其它的脏,你不要被其它的脏所迷惑,单看一脏就好了,一脏治好,其它都会好。
那雷公搞不清楚啊,雷公就说:肝虚、肾虚、脾虚,一大堆虚。

第一节
幼 青 壮 老年治病之别

540页,你看黄帝就骂他:你年龄那么大,还是问得很肤浅。骂的我们就不解释了。这个会有相似雷同的,其实这篇为什么写出来?

并不是让你去看黄帝怎么骂雷公,而是说刚开始当医生,你常常会有很多混淆的地方,实际上他就是要教我们如何不要混淆。但是用这种对话的方式来讲。

雷公会问那个问题,肝虚、脾虚、肾虚,有的人“头痛筋挛骨重,怯然少气,哕噫腹满,时惊不嗜卧”,这是何脏所发也?那你“脉浮而弦,切之石坚,不知其解”,是什么呢?

黄帝说:这就是从容。你如果很从容的话不会弄错。这里就下了定义,我们治年长人的病,这个人到了七、八十岁以后还活在那里,基本上脏没有问题,他才能活那么久。

脏有问题,30岁、49岁、50岁就嗝屁着凉了,到50岁以后还活在那边,治年长的人先看他的腑。

年少的人、年轻的人看他的经,因为年龄大的人脏气已经衰了嘛,基本上他没有问题,但是年龄大脏气衰了,所以我们看他的腑。

少年人、年轻人,他的脏气很强,你不需要看他的腑,看他的经就好了。年壮就是我们这一代壮年的人,看我有没有生病,你看我的腑就好了,你们都要看脏。

因为你们年轻,不应该生病,怎么会生病呢?对不对?这是一个大原则,因为像你们这种壮年的人,30岁到50岁壮年的人工作很多,最容易受伤。

如果说受伤的话,“八风菀热,五藏消烁”,我们的五脏像火在里面烧一样,因为你劳碌再加上天气热或怎么样子,劳心又劳力,一直在消耗五脏里面的元气,这就会产生病变。

那看到一个人“夫浮而弦者,是肾不足也。沉而石者,是肾气内著也。”以后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叫做肾阳不足,“肾着病”就是从这里来的,张仲景就会提到肾着病。

“怯然少气者,是水道不行,形气消索也。咳嗽烦冤者,是肾气之逆也。”所以“一人之气,病在一藏也。若言三藏俱行,不在法也。”

真正中医律法是一脏,你现在听完看完这个以后,你回头看刚刚540页,雷公问的最后一行,他说:一个人“头痛筋挛骨重,怯然少气,哕噫腹满,时惊不嗜卧”,你看他的脉,“切之石坚”。

我们的脉,如果你是按到骨边很强硬的是病。那病人现在陈述的这个症状:“头痛筋挛骨重、怯然少气,哕噫腹满”。你如果说去摸他的脉是浮脉,浮脉是病在表,表的话有表证对不对?他这个根本都不是表证。

再来是骨,脉在骨边那个是病。所以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你明明是肾脏病,可是你摸他的脉是浮的,就是肾的阳往外走,肾阳和阴是并行的时候,一定是常脉。

常脉的话在我们尺脉的地方,你会摸到细、沉、缓,对不对?沉、缓、细代表有胃气,胃阴阳是合到的。肾脉变得很强,你轻按就摸到他的脉,代表肾阳往外散,所以一看就晓得是肾脏病。

所以说你在临证的时候,看到病人很多症状,大家不要紧张,专注看病在哪个脏出来。

(0)

相关推荐

  • 孙启泰老师:《黄帝内经》素问·示从容论(1)

    [原 文] 黄帝燕坐,召雷公而问之曰:汝受术诵书者,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为余言子所长,五脏六腑,胆.胃.大小肠.脾.胞.膀胱.脑髓,涕.唾.哭泣.悲哀,水所从行,此皆人之所生,治之过失, ...

  •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138-素问·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岐伯有道 2021-07-09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138-素问·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00:0011:43 粤.一起来读黄帝内经-138-素问·示从容论 ...

  • 【028】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028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六篇 阴阳离合论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 ...

  • 【178】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178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六十一篇  水热穴论 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 岐伯对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

  • 【180】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180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六十一篇 水热穴论 帝曰:春取络脉分肉何也? 岐伯曰: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故取络脉分肉间. 帝曰:夏取盛经 ...

  • 【181】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181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六十二篇 调经论 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 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帝欲何问?  帝曰:愿 ...

  • 【205】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205 黄帝内经原文 第七十二篇 刺法论(遗篇) 黄帝问曰: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余已知之.何如预救生灵,可得却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臣闻夫子言,既明天元, ...

  • 【204】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204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八十一篇  解精微论 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 ...

  • 【203】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203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八十篇 方盛衰论 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黄帝答曰: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是 ...

  • 【001】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001 黄帝内经原文 第一篇  上古天真论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 ...

  • 【002】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002 黄帝内经原文 第一篇  上古天真论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