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196
黄帝内经原文
第七十六篇 示从容论
视频同步译文:
下面一篇,538页第七十六篇《示从容论》。病人到手上,一定要从容,不要慌,就这个意思。
第一节
幼 青 壮 老年治病之别
540页,你看黄帝就骂他:你年龄那么大,还是问得很肤浅。骂的我们就不解释了。这个会有相似雷同的,其实这篇为什么写出来?
并不是让你去看黄帝怎么骂雷公,而是说刚开始当医生,你常常会有很多混淆的地方,实际上他就是要教我们如何不要混淆。但是用这种对话的方式来讲。
雷公会问那个问题,肝虚、脾虚、肾虚,有的人“头痛筋挛骨重,怯然少气,哕噫腹满,时惊不嗜卧”,这是何脏所发也?那你“脉浮而弦,切之石坚,不知其解”,是什么呢?
黄帝说:这就是从容。你如果很从容的话不会弄错。这里就下了定义,我们治年长人的病,这个人到了七、八十岁以后还活在那里,基本上脏没有问题,他才能活那么久。
脏有问题,30岁、49岁、50岁就嗝屁着凉了,到50岁以后还活在那边,治年长的人先看他的腑。
年少的人、年轻的人看他的经,因为年龄大的人脏气已经衰了嘛,基本上他没有问题,但是年龄大脏气衰了,所以我们看他的腑。
少年人、年轻人,他的脏气很强,你不需要看他的腑,看他的经就好了。年壮就是我们这一代壮年的人,看我有没有生病,你看我的腑就好了,你们都要看脏。
因为你们年轻,不应该生病,怎么会生病呢?对不对?这是一个大原则,因为像你们这种壮年的人,30岁到50岁壮年的人工作很多,最容易受伤。
如果说受伤的话,“八风菀热,五藏消烁”,我们的五脏像火在里面烧一样,因为你劳碌再加上天气热或怎么样子,劳心又劳力,一直在消耗五脏里面的元气,这就会产生病变。
那看到一个人“夫浮而弦者,是肾不足也。沉而石者,是肾气内著也。”以后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叫做肾阳不足,“肾着病”就是从这里来的,张仲景就会提到肾着病。
“怯然少气者,是水道不行,形气消索也。咳嗽烦冤者,是肾气之逆也。”所以“一人之气,病在一藏也。若言三藏俱行,不在法也。”
真正中医律法是一脏,你现在听完看完这个以后,你回头看刚刚540页,雷公问的最后一行,他说:一个人“头痛筋挛骨重,怯然少气,哕噫腹满,时惊不嗜卧”,你看他的脉,“切之石坚”。
我们的脉,如果你是按到骨边很强硬的是病。那病人现在陈述的这个症状:“头痛筋挛骨重、怯然少气,哕噫腹满”。你如果说去摸他的脉是浮脉,浮脉是病在表,表的话有表证对不对?他这个根本都不是表证。
再来是骨,脉在骨边那个是病。所以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你明明是肾脏病,可是你摸他的脉是浮的,就是肾的阳往外走,肾阳和阴是并行的时候,一定是常脉。
常脉的话在我们尺脉的地方,你会摸到细、沉、缓,对不对?沉、缓、细代表有胃气,胃阴阳是合到的。肾脉变得很强,你轻按就摸到他的脉,代表肾阳往外散,所以一看就晓得是肾脏病。
所以说你在临证的时候,看到病人很多症状,大家不要紧张,专注看病在哪个脏出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