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启示
[原创文]新化支行 杨逊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于《孟子·告子下》中最后一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及其弟子在当时战乱纷争、狼烟四起的历史背景之下所写,借以告诫当时的统治阶层: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得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孟子在篇幅不到二百字的短文中,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透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深刻道理。一个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锤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只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每当受挫折、遇逆境则消沉绝望,坐以待毙,往往导致灭亡。
在经济全球化、利率市场化、竞争白热化的银行业更能体会到这种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的重要性,也更容易嗅出这种不是战场胜似战场弥漫的硝烟味。对银行而言,不论是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而是中间业务,也无论是渠道管理、营运平台、软硬服务,都必须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同业为抓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即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进位意识。时刻牢记“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千年古训,我们工商银行才会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重振昔日雄风!
二〇一八年六月十九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