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民军名将武元甲,是怎样在陈赓大将帮助下歼敌8千的

武元甲这个人物众所周知,是越南人民军的第一大将,长期执掌军事大权,立过很多战功,还活了102岁,一生可谓圆满。在40年代至70年代的两支印支战争中,武元甲指挥越军作战,顽强坚韧,筚路蓝缕,付出重大代价,终于先挫法帝,再克美军,赢得了救国战争的胜利。西方军界对他评价很高,冠之以“红色拿破仑”之类的绰号。

说到武元甲的成长,离不开我军将领的大力帮助。1950年夏天,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陈赓大将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入越援助,直接参与越军高层工作,帮助总司令武元甲进行指挥。其时越军急需得到来自中国的支援,但边境一线遭到法军封锁,必须解除这一严重障碍,打通双方联系。然而边境法军有13个营万余人,工事坚固,炮兵火力较强。越军的兵力虽然占些优势,但部队素质不佳,不善于工坚,火力也不足,对打大仗有畏惧心理。

而对这种复杂情况,陈赓凭借身经百战的丰富经验进行了周密分析,认为越军火力不足,攻坚能力弱,必须扬长避短,发挥灵活机动的优势,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据此,他提出将战场设定于毗邻我国广西的东北边境,这一带有交通动脉4号公路,机动方便,一旦打通联系便于物资运输。

对于具体的战役设想,当时武元甲等越军将领初步决定先打法军据守的4号公路较大要点高平。陈赓则认为不妥。他指出越军正处于一个转折点,即从分散的游击队转为部分集中的正规军,从分散的游击战转为适当集中的运动战,从过去的消耗战转为歼灭战。在这种情况,一定要慎重初战,打就要打赢,否则将严重影响士气,对部队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

陈赓认为,高平城市虽小,但扼守要津,三面环水,一面环山,法军已经构筑了坚固工事,守备兵力有3个营,火力较强,易守难攻。而越军目前的战斗力,要攻占高平这样的据点还有较大难度,没有把握。即使侥幸攻下来,也必定会有较大损失,影响下一步的作战。而打通边境交通需要一系列攻坚和运动战斗,部队须有持续作战能力,要避免一战而竭的局面。

随后陈赓提出新的战役设想,不打高平,而是以一部兵力围困高平之敌,转用主力猛攻法军兵力较弱的要点东溪,引诱其南面七溪之敌前来增援,并在路上以逸待劳设伏歼灭援敌。如七溪之敌不出援,则越军攻打东溪远比攻击高平容易,得手后即挥师南下,集中力量围歼七溪之敌。如东溪、七溪皆被攻克,高平之敌就被孤立,越军集中主力加以围攻,并虚留通路,诱敌出逃,在路上再来一个伏击将之歼灭。如此,4号公路南北上百公里一段边境上的敌人即被肃清,可一举打通双方联系。

陈赓提出的战役方案设想缜密,有理有据,切合实际,使越军众将领眼前一亮。其时的武元甲虽然作战经验不够丰富,但战略感觉还是敏锐的,经过仔细思考,认为陈赓的方案很有说服力,于是表示同意,并据此进行部署。

接下来就是著名的边界战役,果然如陈赓设计的那样,越军扬长避短,围点打援,连续歼灭法军出援的部队,胜利攻克东溪、七溪、高平等要点。这下引起东北边境法军的恐惧慌乱,开始大溃退,越军乘胜追击,先后歼灭法伪军6000余人,收复5个市和13个县镇,缴获火炮13门、轻重机枪900余挺、其他枪支8000多支,以及大批军事物资,取得了极为辉煌的胜利。

此一战役的胜利令武元甲对陈赓万分钦佩,此后每到中国访问,必然要去拜会陈赓一家,这个习惯他保持了一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