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在家猫着!疫情过后咱们就去爬万寿山!

北京没有雷神山,也没有火神山,更没有钟南山,只有一个八宝山,所以请大家坚持别出门,老实在家猫着,疫情过后咱们就去爬万寿山!这是当下北京抗新冠最给力的口号之一。雷神山、火神山是武汉刚建的两座医院的名字,钟南山是广东的医生,八宝山是死后英烈埋放骨灰的地方,这万寿山又是什么呢?

万寿山为燕山余脉,

高58.59米,

海拔108.94米,

前临昆明湖,

后环后溪河,

整座山东西两坡舒缓对称,

遍植松柏。

注:本文经授权选自

范志鹏《诗与远方的邂逅:颐和园》

原来这万寿山就是指颐和园的万寿山啊!为何大家会对这里情有独钟呢?她又有何神秘之处呢?

01

古典园林

颐和园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体现着中国古典园林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生成期、转折期、繁盛期、成熟期和集盛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几乎在颐和园都可以看到不同程度的踪迹。

中国古典园林至清代乾隆时期达到了极盛,清漪园可以说就是当时山水园林的杰出代表。昆仑石碑是清朝乾隆年间园林中所特有的一种石碑,在颐和园中共有3座。通常昆仑石碑的碑身为梯形圆顶,上面镌有御书文字和御制诗,碑座上刻有波纹,象征海水江崖。最有意思的是,碑座两侧各有一个方型石窝,是种植松柏的树洞。昆明湖东堤上的昆仑石碑碑身四面刻有9首乾隆御制诗,东侧为“西堤”七律诗一首,西侧为“昆明湖上作”七律诗一首,南侧为“昆明湖上作”七绝四首,北侧为“玉河泛舟三首”七绝三首。这些诗中以“西堤”诗最为著名,清晰说明了从瓮山泊到昆明湖这段堤岸的变迁。“西堤此日是东堤,名象何曾定可稽?展拓湖光千顷碧,卫临墙影一痕齐。刺波生意出新芷,踏波忘机起野鹥。堤与墙间惜弃地,引流种稻看连畦。”疏浚后的昆明湖,湖面往东拓展直抵万寿山东南面的一条南北走向的旧堤。利用浚湖土方堆叠、改造万寿山东半部的山形,保留原东岸上的龙王庙成为湖中的一个大岛——南湖岛。这条旧堤原来是康熙时期为防卫地势较低的畅春园免受西湖水患泛滥而修筑的,以其在该园的西面故名为“西堤”。昆明湖往东拓展之后就利用这条旧堤加固、改造而成为湖东岸的大堤,改名“东堤”。于是,西堤便成了东堤。

《乾隆御制万寿山昆明湖记》碑文表述了2个修建清漪园的理由:一是治水,二是为母祝寿。乾隆九年(1744),乾隆皇帝在完成了圆明园扩建工程后,在《御制圆明园后记》中曾明确表示:“后世子孙必不舍此重费民力创建园囿矣。”到了乾隆十五年(1750),仅时隔6年时间,乾隆皇帝便出尔反尔的开始了他修建清漪园的工程。他为什么愿冒自食其言的指责去建造清漪园呢?当然治水与祝寿是2个响当当的理由,但是真正的原因在于:乾隆皇帝是想用亲自规划、设计、建造一座园林的方式,阐释自己的统治思想,展现自己的才华,炫耀自己的功德,用这座园林为自己树立一块亘古永恒的丰碑,这就是这座园林会成为集盛期园林代表的根本原因所在。

02

造园技艺

中国神话两大源头昆仑神话和蓬莱神话中的仙山是人们想象中的理想境域,以昆仑山、蓬莱三山为代表。这种模式也奠定了后世中国园林建筑中“一池三山”的景观格局。颐和园昆明湖按照中国历代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理水方式,在湖内建有“南湖岛”、“治镜阁岛”和“藻鉴堂岛”三个中心岛屿。颐和园是自汉武帝建章宫首创“一池三山”模式以来,最后一座以及仅存的一座保留着这种完整模式的皇家宫苑。

园林造景犹如撰文绘画,贵在灵活,意在情景,有法而无定式。变幻之处,妙处跃然于园,情趣盎然。通过借景、障景等技法,形成独特的造园艺术。

03

园林文化

以颐和园为代表的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生命力的文化形态。中国园林伴随着山水文化和隐逸文化的出现而逐步形成发展,成为可游可赏可居、体现园主人人格追求和精神世界的场所。中国园林文化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对东、西方造园理念和实践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流派都对中国园林产生过深远影响,成为园林创作的主导思想、造园实践的理论基础。儒家倡导的山水园林是美育人性的空间;道家的“道法自然”“壶中天地”等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哲学文化基础;佛教追求的佛国净界和丛林制度促成了佛寺园林艺术空间。

颐和园中有着独特的寿文化展示:仁寿殿,这个名字来源于孔子《论语》中“仁者寿”的语句,实际上是为皇权歌功颂德,认为施仁政者可以长寿。当年慈禧太后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长生不老,因此在“仁寿殿”内外还增添了不少象征长寿的装饰品。殿内高悬的“寿协仁符”匾额下有一面玻璃镜面的屏风,上面用不同的笔法书写了226个“寿”字,西墙的南北两侧悬挂着两幅巨大的书法作品,洒金纸上的100只蝙蝠衬托的也是一个笔力遒劲的“寿”字,寓意“百福捧寿”,据说这个字还是慈禧太后御笔亲题的呢!仁寿殿的屋顶是一座典型的卷棚歇山顶建筑,屋面覆盖着圆型的筒瓦,每组筒瓦的瓦心中镌刻的还是“寿”字,屋顶的寿字加起来又有412个,慈禧太后在这里用了近千个“寿”字来表示她对长寿的渴望,可谓用心良苦……

颐和园中原来隐藏着这么多中国传统文化啊!难怪大家在疫情过后要去爬万寿山了!而不去其它的地方了。颐和园是首都7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可以说颐和园是中国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在《世界遗产名录》中颐和园获得3条极高的评价:“(1)北京颐和园是对中国风景园林造园艺术的一种杰出的展现,将人造景观与大自然和谐的融为一体。(2)颐和园是中国造园思想的集中体现,而这种思想和实践对整个东方园林艺术文化形成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3)以颐和园为代表的中国皇家园林,是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本文经授权选自

范志鹏《诗与远方的邂逅:颐和园》

听说转发文章

会带来好运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