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书法:风雨如磐暗故园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在矿路学堂的毕业文凭(执照),鲁迅以一等第三名的优异成绩毕业
沈定庵说鲁迅书法
鲁迅先生的书法卓越,只是为文名所掩,故人们少有评论。
鲁迅七岁上私塾学描红,十二岁入三味书屋,寿镜吾先生对学生严格,为人相当严厉,鲁迅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教鲁迅习字以欧体(欧阳询)为主, 日课大字一张,数年从不间断。鲁迅还在家里用小楷抄写古文奇字,从小本的《康熙字典》的一部查起,把上边所列的古文,一个个抄下来,订成一册。从那时起,在寿先生的教导下,打好了书法的基础。
鲁迅于1898年5月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求学。由于不满学堂“乌烟瘴气”的现状,于十月间毅然离校,考入矿路学堂。一个班只二十四名学生,鲁迅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学堂设有国文、算学、测量、地质、冶金、机械画图、德文、日文等科目。主要是抄笔记,抄整本的书。鲁迅专心致志,抄写了《几何学》、《开方》、《八线》、《水学入门》四册和两册《地质学笔记》。一行一行蝇头小楷,用小毛笔书写,极其工整清晰。鲁迅在南京曾购得江南制造局印行的《金石识别》一书,共六卷,倾心研读,字里行间满是批注。这些批注皆用毛笔书写,前后一贯,字字劲健,十分雅致。鲁迅在矿路学堂读书十分勤奋刻苦,凡考试总是第一个交卷出场,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1902年1月,鲁迅以一等第三名的好成绩在矿路学堂毕业,与其他前五名学生赴日本留学。1912年2月,鲁迅应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出任教育部部员之职。鲁迅在工作之余,与好友许寿裳常去南京江南图书馆看书,抄录资料。在这里鲁迅博览群书,重点研究中国古代史书与传奇,用了整整四天时间,抄录了馆藏清人辑录、增订的五卷本《谢氏后汉书补遗》,鲁迅后来编辑出版的《唐宋传奇集》的三篇传奇,也是在江南图书馆大量藏书中一字一句辑录而成。
鲁迅于1912年到了北京,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教育部的科长,工作之余经常到琉璃厂收购刻石画像的拓片,达六千多种。他称赞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刻石碑版对他的影响亦时时透过他的手书墨迹显现出来。从1915年到1918年,鲁迅仅抄录古碑一项就达七百九十种,甲骨文、金文、真、隶、篆、草各种字体,摹写得非常逼真。
1926年鲁迅到上海后,应友人邀请,写了不少书法作品,如最为人称道的一幅中堂自作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已到炉火纯青,人书俱老的境界。又如为瞿秋白写的一幅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全联十六个字融楷、草、篆、隶于一炉,可称鲁迅书法的代表作。从字里行间也透视出鲁迅和瞿秋白的真挚感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鲁迅除以书法形式的墨迹,其余数百万字的文稿,包括书信、日记、著作稿、抄校稿等等书稿都是用金不换小楷毛笔书写。绍兴城里有一家创始于清朝同治年间的笔庄卜鹤汀,以特制金不换毛笔而闻名。金不换的原料是用正冬狼尾(黄鼬尾)为主,以江苏句容所产野兔毛为辅,又用芙蓉花皮混合制成。黄鼬尾细软经久,又富有弹性;草兔毛光滑有粘贴性;芙蓉花皮则能含蓄水分。故金不换毛笔的特点是既细软,又刚健,并能吸水,书写自如。它又名“本京水”,早在前清科举时代,绍兴一般应考者,多爱用此笔。鲁迅非常爱用此笔。笔者小时的同学卜鹤汀的小老板苗绍枢曾和我说过,鲁迅先生在京、沪时曾托人或来信购买金不换毛笔。
最后我引用郭沫若先生序《鲁迅诗稿》的一段精辟的评析作为本文结尾。“鲁迅先生亦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融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