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然养生:缺文化的人多的社会……
没文化的人愈多,奢侈之风愈盛,带来的社会问题也多
刘余莉学馆
我们知道现在搞市场经济,有很多人先富起来,但是先富起来没有学礼,不知道用钱去救济百姓,而把钱用于奢侈浪费上面,买名牌衣服、名牌轿车、名牌佩饰、名牌的化妆品,还买名牌的手提包,不知道钱该用在哪里,结果富不过三代,甚至富不过当代。
而读了《群书治要》之后才明白,为什么一些人在有钱有势之后,过得仍然很俭朴,拿着钱去兴办教育,去救济贫穷的人。比如,早年下南洋的那些华人,他们自己辛辛苦苦创业起家,挣了钱,事业有成之后,仍然保持着勤俭的作风,慷慨资助国家的建设,特别是建设学校,能够资助贫穷的孩子上学。因为他们知道,奢侈既对自身不好,给自己招来灾祸,也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
什么社会问题呢?
《群书治要·墨子》上说:“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欲无乱,不可得。”富贵的人都铺张浪费,两极分化很严重,贫困的人受冻挨饿,要想保持天下不乱,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他说:“君诚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国君如果真想让天下太平,真的是厌恶天下混乱,那么在生活饮食的节俭就不能够不审慎了。
《管子》上也论述到,奢靡之害确实非常严重。以前圣君制造车船,是为了方便百姓办事。而今天的君主制造车船就不同了,车船的完备、坚固、轻巧、便利都具备了,却仍向百姓横征暴敛,用彩色刺绣装饰车辆,用精雕细刻装饰舟船。于是女子放弃了纺织而去学习刺绣施彩,男子放弃耕种而去学习雕刻,所以百姓受冻、挨饿因为没有人再去纺织耕种了。
君主制造车船如此华美,左右亲近的臣子也都纷纷仿效。百姓饥寒交迫,才去作奸犯科。违法乱纪的事多了,刑罚就愈来愈苛刻,刑罚愈来愈苛刻,国家就会动乱。国君真正想使天下太平,憎恶天下混乱,那么制造车船的节俭上就不能不审慎了。这里给我们讲了古代制造车船的奢侈,细细想来,和我们现代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现代用汽车,但是汽车的奢侈程度愈来愈厉害。浪费石油也造成了大气的污染,人们还都在纷纷地追求奢侈。
管子进一步分析说,当一个国家有了奢侈浪费的风气时,它的花费就会非常多,“则用费”。“用费则民贫”,花费很多,老百姓就会贫穷,没有钱财。就像现在的很多发达国家为了保持奢侈的生活方式,他们借债已经借到第二代、第三代了。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根源就在于自私自利,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甚至连子孙后代的利益都不予考虑。
“民贫则奸智生”,一些人已经习惯于过着奢侈浪费的生活,因为由奢返俭难,没有钱财花费就会很难受,所以就会产生奸智的念头;“奸智生则邪巧作”,结果邪巧的做法也就出来了。可见“奸邪之所生,生于匮不足;匮不足之所生,生于侈”,奸邪的行为之所以产生,都是因为有人匮乏不足;而匮乏不足产生的原因就在于有些人过着过分奢侈浪费的生活。所以,要从根本上杜绝奸邪欺诈的行为,就要从提倡节俭、遏制奢靡之风开始,这是国家和每一个家庭的当务之急。
盤剝易俗平和的。那麼如何杜绝?《后汉书》说:“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今上无去奢之俭,下有纵欲之弊。”在上者对在下者的影响,像风能够把草吹倒一样,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现在在上位者不去奢从俭,在下位者必然会有纵欲之弊。政府忙着去盖政府办公大楼,愈盖愈奢华。老百姓外出打工回到家里,把自己家的房屋也愈盖愈高,而且还互相攀比,你们家盖了两层,我们家得盖三层,不能够比别人低。这种攀比之风就兴起来了。在城市,房子的装修愈来愈奢侈,愈来愈浪费,这都是没文化的表现。但遗憾的是现在没文化的人比有文化的人多,所以成了一股风气。
《史记》上记载:“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说明尧在治理天下的时候,他的房屋非常简陋,茅草盖的屋顶不加修剪,栎木做的椽子也没有砍削,没有过多的装饰,都非常地质朴、简陋。
历史上的君主一旦出现这方面的奢侈,臣子都会极力劝谏。
《周语·楚语》上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楚灵王建造了章华台,建造得很奢侈,和伍举一起登上楼台,问道:“这个楼台美吗?”伍举回答:“我听说,国君以尊敬、任用贤人为美事,以安定人民为乐事,以听从善言为耳聪,以能够招致远方的民众为贤明。还没听说过是以建筑物的高大庄严,彩绘雕刻的考究精致为美的。先君庄王建造匏居台,高度能观望预示吉凶的天象就够了,大小仅够能容纳宴用的食器和餐具;所用的木材不妨碍城郭守备之所需;所用的经费不由府库支出;百姓不会因此而耽误农时;官吏不必改变上朝的常规。庄王因此能够平定动乱、战胜敌人,而不被诸侯所憎恶。
如今,君王建造这座高台,劳民伤财,致使五谷不丰、官吏烦劳,历时几年才建成,我不明白它究竟美在何处?所谓美,应对上下内外、大小远近都没有害处,这才称得上美。如果是看起来美观,但将财钱用尽,还要盘剥百姓应有的利益,使自己富有而使百姓贫穷,怎么能算得了美?作为一国之君,要领导百姓并且与百姓共处,如果百姓都瘦了,君主又怎么能独肥?先王建造榭、台,不过是用来讲习军事、观望显示吉凶的天象而已。选址不占用耕地,建造不浪费钱财;施工不烦扰官吏的事务,时间上不耽误百姓的耕作。建造台榭选择的是贫瘠坚硬、不适合耕种的土地,用的是加固城防剩下的木料;官员、属吏是在政事之余才到现场去参与,利用百姓四季的农闲时间来完成。建造台榭,是为了利益人民,没有听说是用以穷尽百姓财用的。如果君王认为这楼台美观,把建造楼台视为正事,那么楚国就危险了。”
读《群书治要》会是使人们建立一种共同的荣辱观和道德观。到底什么是荣、什么是耻?是以建造奢华的办公大楼为荣,还是以勤俭为荣?大家读了之后,就达成了一致。所以《群书治要》没有太多的具体的政策、制度、方法,它讲的就是道理。道理明白了,就可以达成共识,自然知道怎么做。
所以,虽然奢靡之风很严重,但是只要圣明的领导者带头学习《群书治要》,力行节俭,这个风气仍然是可以改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