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小就喜欢书,父母是老实、勤奋的庄稼人,加中无藏书。上世纪70年代初,陪伴我童年成长的精神食粮就是小人书。在那个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我要想购买本小人书那主要靠卖家中的废铜烂铁、糟麻袋片,或者捡知了壳,要不就挑些药材晒干了卖给县城的药材公司。特别是记得为了购买《铁道游击队》这本小人书,我给生产队打了一个月的草,嫩嫩的小手磨起了很多水泡。自从能认全汉语拼音字母开始,我便常往大姑家跑。有时去去就回,有时则小住几日。大姑父是在农场的商店里保卫,那时买破烂必须要交到商店里,他那里的有一堆堆的旧书旧报可以随便翻看,我常常趴在里面,一遍遍地“淘金”,引来商店里的人们一遍遍的笑骂。记得那时候,在此看的到只是些残缺不全的小画书及一些缺页少皮的童话集。上了初中以后,我学“刁”了,常常把父母给的块儿八毛的零用钱攒起来,凑上两块三块的,便骑自行车跑十几路,上农场。那时候农场没有书店,只有到商店里买书。记得那时在商店里买回过第一本小说是《难忘的战斗》,随后又陆续买了《格林童话选》、《林海雪原》》、《桐柏英雄》等。再后来,因工作的原因在外地的弟弟不断的给我寄来了大量的专业书籍,同时在北京的中国食文化丛书的编委会主任张仁庆先生,经常不断的给我寄书来。其中有新闻写作基础知识、青年生活用书、纯专业用书。不断的书籍从外地寄来,让我的同学、我的同村人好生羡慕。当年收到书的惊喜与感激、读书时的兴奋与痴迷,我永远记得。我感谢那些好书、那些书的作者,好书激励着我上进、奋斗。我更感谢所有在我人生路上给我无私帮助与关爱的师长,他们的真切关爱,让我享用终生。在经历了务农、打工、创业之后,生活基本稳定下来。我有了时间读书、写东西的空间,读书是我个人的爱好,它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因为喜爱读书,对旧书摊同样有着特别的好感,无论工作多忙,只要一有空闲的时候,我总要到旧书摊上看一看、转一转。看看有没有自己需要的图书。多年前,有一天的午后,在一个旧书摊上,我发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毛泽东诗词鉴赏》。这本书,我到市图书馆多趟,都未能够如愿买到。现在旧书摊上寻到了它的芳踪,真让我非常意外和惊喜。如此珍贵的书我才花了15元,倘若是新书没有60是拿不下来的。现在我们当地的旧书摊基本上看不到了,但是我已有时间就会自己开车到天津海河边上的旧书市场去“淘宝”,在哪里我还结交了个朋友,他那里有我喜欢的旧书,所以经常去那个旧书摊,一来二往就混熟了,他知道我爱什么种类的旧书,当遇到此类的书准给我留下来。我有时也会给他带些土特产。在我看来,逛旧书摊和读书一样,既能愉快身心,又能结交朋友。这不近几年我又爱去图书馆了,市图书馆相距我家100多里地,自己开车单程需要1个多小时。每月为了读书、查阅稿件和整理资料,上半月和下半月都要到图书馆各去一次。每次去图书馆还都拉上妻子跟着“陪绑”,在我带领下不爱看书的她,这时走进图书馆也会稳下心静静地看起书来。过年过节我更是往图书馆跑得欢,要不妻子总是说我:“你是越到忙时越添乱,不帮干点活还搭上我老陪着你,去吧,图书馆里有勾魂的啊!”一个爱书的人走进图书馆,想看什么书一应尽有,真是如鱼得水。本身我是个爱好清静的人,不喜欢在大人、孩子又说又闹的家中待着,总愿意找一个安静又温馨的地方看看书读读报,这不图书馆正是个好地方吗!近几年全国各地建设了很多图书馆,这不我曾经就去过北京国家图书馆、天津滨海图书馆,济南图书馆、邯郸文化中心图书馆......不论走到什么地方我第一时间总时要问图书馆在哪里。有一次我与妻子出去旅游,还闹出一个误会来。我们到了目的地的城市里,在步行街观景游玩时,妻子她找不到我了。当时我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了一个古籍书店,我也没有与妻子打招呼就匆匆茫茫走了进去。妻子当时游玩的正高兴也没有注意,进了古籍书店我就翻阅起书来,完全忘记了现在是和妻子正在旅游呢!当过一段时间到了下个旅游点时,妻子再找我时,怎么也找不到我,赶紧打电话联系问我:“你在哪里?咱这个旅游团只缺你一个人!”此时我还在古籍书店里看书呢。“你真是个书迷啊,旅游你还看书,你跟书过吧!”当时嘴上不敢顶撞妻子,但心里在说:“遇到我喜欢的书,什么事情也挡不住我在书海里尽情遨游。”后来妻子见到我后调侃说。在我几十年的岁月里,每时每刻都把读书当成习惯,从来就不敢懈怠。把书当成良师益友,做到与书为伴,便是幸福快了的一生,充实满足的一生。
【作者简介】:张泽峰,河北省黄骅市人,医院主任医师。在全国相关领域学术期刊报纸上发表各种论文几百篇。业余时间发表散文、杂文、随笔、小说、游记、评论等几百篇。现在已经在全国各类期刊报纸上发表文章千余篇,并有部分文章已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