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之路——九十七位名老医读经典感悟

导读: “名老中医之路”是《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80 年第三期起开辟的一个专栏。陆续发表 97 名当时全国著名中医学者和名老中医的回忆文章,着重介绍他们走过的治学道路和多年积累的治学经验。读经典是名老中医的共识,也是中医成长的正确路径。

一、经典是中医理论的源泉

经典旧指作为典范的儒家载籍,今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中医经典也是如此,谢海洲先生说:“经典著作是中医理论的源泉。”屠揆先先生回忆其叔父的教导:“为医之道,首先学好四大经典著作,这是根本。”而王静斋先生认为:“熟读《内经》则增人智慧,于病理可左右逢源,熟读《本草》则方自我出,不受古方局限,熟读《伤寒》、《金匮》则辨证施治有法可循。”

学习中医经典对于每一位中医学者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二、如何学习中医经典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名老中医之路”是《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0年第三期起开辟的一个专栏。陆续发表97名当时全国著名中医学者和名老中医的回忆文章,着重介绍他们走过的治学道路和多年积累的治学经验。对于激发和造就新一代名医的成长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剩余81%

书中各位名老谆谆教诲、循循善诱,诱掖后来学者之心跃然纸上。以《名老中医之路》为镜,寻找先生们学习经典的方法,应该是解决学者内心疑惑的最佳方式。

笔者以山东科技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第3次印刷的《名老中医之路》合订本为底本,对先生们在书中提及的相关经典的内容进行摘录并加以整理,总结其中规律,将从中得到的读经典的一些启示与读者分享。

三、原文背诵入手,精勤不倦

陈鼎三先生认为:“临床经验用文字表现很难全面,而读书人对同样的文字之理解,又会受到文化水平、临床经验、阅历、判断力和想象力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还原到作者所需要用文字表达的实际情况,其准确性就比较差。我们根本不可能走到已经作古的前辈名家面前,由他们通过实际病例讲解总结成文字的东西,既无“名师亲授”的可能,那么就只有通过精读,反复读,以至背诵,再在临床上去反复揣摩,从中悟出真谛。

其二,经典著作中的条文,乃是从无数病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俗话所说“万变不离其宗”之“宗”。记住它,背诵它,就能在临床上触发思绪,吃透精神,从熟生巧,别出心裁。”

所以说经典原文是医者学习的必由之路。当然不仅仅是在初学阶段要注重原文,在泛览了各家注解之后也同样如此。刘季三先生在《伤寒论约注》序中说:“早岁即有志习医,自熟经文后,遂取自宋以来释伤寒者数十家,朝夕浏览,率各主一说,卒鲜通论。既久乃尽屏诸书,独取《伤寒论》原文,危坐而读之三载,始而惑,继而明,既而恍然大悟,乃知伤寒之例或因此以喻彼,或就彼以明此。”(这样的体悟,定然是需要经过原文到注文再回归到原文的往返过程的)

四、注文眉批入手,博采众方

经典著作距今时代久远,文意古奥,要想单从原文入手就能完全掌握实非易事,注文的重要性就得以体现。路志正先生认为:“在诵读原文的同时,要选择一些注本进行阅读,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且许多注家有精辟的论述和极有见地的发挥。为此,家伯和孟师要我在读书时,除先读序言、凡例以了解其写作动机、过程及大致内容外,还要重视注文的学习。”

另外“眉批”亦是评注者在熟读精思、深明个中三昧后,以最简练的语言在原文上方,提出的个人评价或见解,多是最关键、最吃紧处。使读者从疑似之间得到正确的理解,具有提纲挈领、画龙点睛之妙,亦值得认真阅读。”

当然注文的学习,亦不可泛滥无归。以《伤寒论》为例,古往今来研究者六百余家。若是穷尽所有注家之言,其结果必然是莫衷一是。如此一来,有针对性地选择注家的能力就显得分外重要。《名老中医之路》中诸多先生们对注家的选择经验可以为大家指点迷津。

五、句读校勘入手,勤求古训

任应秋先生介绍他学习《内经》的经验时说:“我治医经学的方法,亦如读《十三经》那样,先从篇章句读下手。”只有逐字逐句的分析学习,长时间的积累,方能对《灵枢》《素问》有个比较具体的概念。其次是校勘,校勘是清人治经学最有成就的手段。它必须具备文字学、声音学、诂训学等小学的基本功,然后博览群籍,才谈得上校勘。我对此仅具备一点常识而已,乃尽量搜集前人对两经校勘的资料,作为借鉴,辅导我进行研究……确是解决了不少问题,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中医古籍是传承中医学术的载体,但古籍在流传过程中几经辗转,几近失真,这就需要用文献学的方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一方面还原古籍之真面目,另一方面也加深了自己对古籍的理解。

六、总结归纳入手,敝帚自珍

金寿山先生认为学问是要自己做的,他说:“我对《伤寒论》是下过一番工夫的。以方归类做过;以证归类也做过。还写出自己的见解,即按语。那时所见不广,不知道这些归类前人早已做过,而且做的远远比我好。但这个工作并没有白做,因为经过自己整理,才能把古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不至于被《伤寒论》注家牵着鼻子走。夜郎自大要不得,敝帚自珍却有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经典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其中规律性的论述,通过自己的一番努力所得,与直接借鉴别人所得,其体会是决然不同的。

七、先后顺序入手,择善从之

读经典亦须注意先后顺序。有的先生主张先读《内经》,首先奠定医理基础,再涉及方药。如韩百灵先生:“随父兄攻读《灵枢》、《素问》、《难经》凡十载,明天地人纪,而有专泥医论之弊。又读有方之书,私淑仲景《伤寒》、《金匮》明医学之主体,医理方剂之渊薮。继则博览诸家之论,而独偏重妇科。”这样基础根基牢固,且能厚积薄发。

也有主张先读《伤寒》、《金匮》。如刘季三先生之子回忆其父:“四部经典的学习,先辈的经验是先《内经》,次《金匮》,先理论,后方药,循序而进。我父亲的学习和教学经验是先《伤寒》,后《金匮》,后《内经》,后《本草经》。因为《伤寒》、《金匮》两书字数,只占《内经》字数的十分之一,一鼓作气,半年之内可以学完,再用《伤寒》、《金匮》的钥匙,来开《内经》、《本草经》的锁就能事半功倍。若先学《内经》,就旷日费时,减低锐气了。”读者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合适的顺序,择善而从之。

注:本文源自网络,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用!

(0)

相关推荐

  • 学医之要诀,大医之必由 :《汉代医学经典纂义》

    中医学苑 公众号ID:xyzych1988 欲知详情,可点击文末左下"阅读原文" 学医必读经典 中医起源于炎黄,发展于春秋战国,成熟于两汉,四大经典的成书是中医走向成熟的标志.起讫 ...

  • 我的《史记》选读指南

    人一生必须要读一部史书,要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和文化,读史是必须的功课,历代学者都重视读史,将正史作为同经书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学习和阅读,不论是前四史,到后来的十七史,二十二史,到现在的大家认 ...

  • 伤寒论到底该怎么学?历代中医名家都是这么学的

    伤寒论是中医的四大经典之一,是学习中医的必读之书,历代医家推崇备至! 之所以如此,有两个原因:一是方证对应,便有奇效:二是辨证思维,奠定了现代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 刘渡舟老先生曾这样形容<伤寒论 ...

  • 守正创新 回归经典

    关于经典古籍对学中医的重要性问题: 国医大师 朱良春 说:"中医中药是超前的科学.<内经>是2300年以前的经典著作.到现在,我们对<内经>所掌握的只是千分之一.万分 ...

  • 名老中医之路——97位名老中医告诉你的治学经验

    1980年下半年,<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开辟了一个享誉全国的专栏"名老中医之路",邀请全国著名中医学者撰文,回忆其治学道路与经验.该栏目不仅得到了名老中医的积极响应,而且 ...

  • 名老中医之路丨97位名老中医到底有怎样的读书经验?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前言 不想学习的时候,就翻翻<名老中医之路>,总能从老一辈人身上汲取到精神力量,感觉他们那一代人对中医真是发自骨子里的热爱,以至于他们才 ...

  • 名老中医之路系列:南京中医药大学老教授——周筱斋小传!

     简介:周倜生(1889-1989)字筱斋,江苏如东县入.家世业医,继承祖业,攻内科,兼事妇科,着重临证实践.开业六十年来,历经故乡疾病流行,经治痊愈者众,得病家赞许.迨江苏省中医医院,中医学(校)院 ...

  • 名老中医之路系列:中医世家,肝病专家—关幼波小传

    简介:关幼波(1913-2005),北京市人.医承家学,广撷博采.临床四十多年,对于肝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有关同志协助下,创制「关幼波肝病辨证施治电子计算器程序」,获得成功.着有<关幼 ...

  • 名老中医之路----从师和交友厚积而薄发(董德懋)

    发表者:张徽声 中医杂志名誉主编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 董德懋        [作者简介]董德懋(1912年-),北京房山人.从事中医工作五十年,毕生致力予中医临床和杂志编辑工作,对于中医内科.儿科 ...

  • 名老中医之路----路志正

    发表者:张徽声 中医研究院第二临床医学研究所副主任医师 路志正        [作者简介]路志正(1920-),河北省藁城县人.从事中医工作四十余年.解放后在卫生部中医司技术指导科工作,为开展中医学术 ...

  • 名老中医之路---钱伯文【转载】

    名老中医之路---钱伯文 发表者:张徽声 1266人已读 上海中医学院教授钱伯文        [作者简介]钱伯文(1917-),江苏无锡人.有四十余年的临床实践,曾任上海中医研究所肿瘤研究室主任.对 ...

  • 名医是怎样炼成的:名老中医之路

    经典旧指作为典范的儒家载籍,今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中医经典也是如此,谢海洲先生说:"经典著作是中医理论的源泉."屠揆先先生回忆其叔父的教导:"为医之道,首先学好四大 ...

  • 名老中医之路系列:孟河医派传人——屠揆先小传!

    简介:屠揆先(1916-2003),江苏常州人.从事中医工作四十多年,擅内科,兼儿科,曾先后在<中医杂志>等医学刊物,发表过论文十多篇.现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理事及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