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水雷战——需要一种新的作战概念

《数字海洋与水下攻防》刊载范围主要包括:智慧海洋、海洋环境、海洋信息、海洋大数据、水下攻防体系、水下警戒探测、水下信息网络与指挥控制、水下智能对抗、水中兵器及无人装备等。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全文收录。

此篇译文介绍了一种采用无人水面艇与UUV同时开展猎雷与扫雷的反水雷隐蔽作战新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反水雷效率。美国已接近开发出该技术,一旦技术成熟就会投入使用。本文对于反水雷技术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对水雷反对抗研究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引 言

猎雷、探雷和扫雷并非边缘作战(marginal operations),由于“反水雷不可能是简单、廉价、或方便的”,所以用于执行这些任务的装备必须经过细致考虑和准备。现有的反水雷(MCM)部队在人员、物资和经费方面都受到限制,海军需要一种新的作战概念,更多地依靠自动化无人系统。

尽管经过了广泛的研发,但目前各种无人MCM航行器方案仍然需要附近有人舰船的支持。将超大型UUV(XLUUV)和无人水面艇(USVs)与微型UUV配合使用,可实现远程航渡和增加作业时间,而无需将有人平台至于危险之中。这种方式也允许MCM兵力同时进行猎雷和扫雷。

1  元山遗产

海军有在和平年代将水雷战边缘化的习惯。二战期间,大型MCM兵力确保了军队在冲绳(Okinawa)和诺曼底(Normandy)登陆。不幸的是,在此后不到10年间,美国在太平洋的水雷战舰队缩减到仅仅10艘舰艇。在朝鲜半岛两栖登陆期间,这被证明几乎是灾难性的,因为北朝鲜在前苏联援助下,在元山港内和周围布设了3 000枚水雷。在元山的先遣部队司令阿兰·史密斯(Allan E. Smith)少将说:“没有海军,我们已经失去了对这个国家的海上控制,而他们仅仅是用基督时代的船舶布设一战前的武器。”美军为海军未能维持一支有效的水雷战部队而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确保海军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避免同样的命运,是当今领导人和战术家的责任。

美国的对手——特别是那些在火炮和导弹火力方面占优的对手——将继续布设水雷。朝鲜战争期间的远东部队海军司令特纳·乔(C. Turner Joy)中将,在推迟元山登陆后,就水雷战的重要性评论道:“元山作战的主要教训是,任何海军的下属部门——如水雷战部门,今后都不应被忽视或降为次要地位。元山也教会我们:我们可能会因警惕的敌人明智地使用水雷而被剥夺向敌方目标行动的自由。”

今天水雷战部队的状态与在元山被征召参加行动的水雷战部队相似,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必然遭受同样的后果。即使像元山登陆这类大规模两栖战在战术上可能不再可行,战争中敌方也仍然可能在战术上有明显意义的港口或水道布雷。

将水面舰船部署在雷场附近,不仅将舰船置于水雷场危险之中,也暴露在舰载和岸基反舰武器系统的威胁之下。例如,虽然滨海战斗舰(Littoral Combat Ship,LCS)装备有通用无人水面艇,但LCS只有有限的防空能力。为了在反水雷(MCM)作战期间保护LCS免受巡航导弹攻击,多任务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DDG)能够提供对空防御,但这会迫使一项具有很强能力的资产放弃其它任务。与其让处于危险中的主要猎雷平台分配额外的资源用于防御,还不如用自主无人平台来清除水雷场,从而使有人舰船面临较少的风险。

2  走向全自主

自主平台是可使水手和资产处于安全区域的真正的力量倍增器,当微型UUVs猎雷时,XLUUVs可以扫雷。由于扫雷和猎雷各自所要求的机动方式和速度不兼容,目前的有人水面MCM战术不允许同时进行扫雷和猎雷。这一限制使得水雷战非常耗时,以至于严重影响作战行动,就像在元山发生的情况一样。同时执行这两项任务的技术已接近完成,海军必须做好准备,一旦技术完全成熟后就投入应用。

将MCM行动作为主要由爆炸物处理单位或岸上MCM单位执行的无人系统任务,将创建一支能够及时清除和扫除(clear and sweep)水雷的强战斗力部队,而使人员生命风险很小。一艘XLUUV携载几枚微型UUVs,可同时具备安全执行其任务所需的航程和隐蔽性,而无需其他战舰的支援。这接近于雷声公司的作战概念——用通用无人水面艇做为母艇和扫雷平台,以“梭鱼”(Barracuda)一次性灭雷具作为猎雷资产。拥有一支自主无人MCM舰队,将可使LCS装备的水雷战任务包集中在较小区域执行扫雷和灭雷任务,从而使部队面临较小的风险。海军也将需要更少的水雷战LCSs,使兵力结构更具灵活性。

在不惊动敌人的情况下清除目标雷场是很困难的,但使用XLUUVs可以使它变为可能。海军已经订购了4艘波音Orca XLUUVs,它的航程竟可达到6 500海里。Orca是基于波音的Echo Voyager大型UUV设计、并根据海军要求的系统能力研发的,长15.5米(51英尺),能够执行包括MCM在内的多类任务。虽然Orca不能像水面舰艇那样执行大规模扫雷任务,但它仍然能用携载的声呐对“似水雷目标”(mine-like objects)进行定位,并派出微型UUVs进行识别和灭雷。拥有这种在水下实施MCM的选项后,作战指挥官就可在保持隐蔽的情况下进行战场准备——现有猎扫雷系统无法做到这点。

自主无人系统的效费比远优于有人平台。4艘波音Orca的成本总计为4 230万美元,而每艘“反潜持续跟踪无人艇”(Anti-submarine warfare Continuous Trail Unmanned Vechile,ACTUV)的成本为2 500万美元,这与每艘建造成本为5.88亿美元的“自由”级LCS或每艘建造成本为18亿美元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形成了鲜明对比。通过减少舰船维护和使用成本,可以为其它水雷战项目(如集成多个无人自主系统)提供资金。

3  另一个朝鲜案例

ACTUV在12节航速下的航程可达10000海里,能从超视距范围外进入布雷水域。假设发生第二次朝鲜战争——这一航程可保证ACTUV从日本的佐世保(Sasebo)出发,在朝鲜半岛周边任何海域执行水雷战任务,且返航途中无需停航补充燃料。在面临空中攻击时,单艘ACTUV像单艘LCS一样脆弱,但失去一艘ACTUV远没有失去一艘LCS和它的舰员那么重要。此外,ACTUV的玻璃纤维艇壳减小了她对磁感应水雷的脆弱性。海军已进行了ACTUV搭载水雷战任务包的试验,第2艘ACTUV的合同正在执行中。

ACTUVs大到足以携载各种水雷战载荷,如“海军拖曳式机载升降系统”(Towed Airborne Lift of Naval Systems,TALONS),它是一种拖曳式战术滑翔伞,能够扩大电磁传感器的作用距离。ACTUVs能够与视距外的小型UUVs进行远程通信,能像XLUUV一样同时在大范围内进行扫雷和猎雷。微型UUVs,如Riptide(“激流”)和Barracuda(“梭鱼”),能够利用缩小版载荷和最新电池,以一次性声呐浮标的成本更好地发现、识别和消灭水雷。Riptide微型UUVs用铝-海水电池驱动,这是一项能大幅提高能量密度的新技术,且无需担心其它电池所固有的安全问题,该技术能使UUV实现大面积搜索。

扫清一片海域的水雷所耗费的时间总是与战争的时间线相冲突。以最小的资源在一片海区同时进行扫雷和猎雷是一项挑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无人系统投入战斗,这将可以实现。为在最困难的环境下反水雷,舰队需要新的路线图。同时猎扫是未来目标,采用超大型和微型无人航行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

编译:钱东

译自:Naval Institute Proceedings

转载请注明出自:
“数字海洋与水下攻防”公众号
END

温馨提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