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文冠果基地
西北文冠果基地是一家以文冠果育苗、种植和榨油、制茶等为主的文冠果研发企业,经20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掌握了文冠果育苗、种植和榨油、制茶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破解了文冠果"育苗难"、"移栽成活难"、"千花一果"和"榨油难"等问题,主要生产文冠果高产种子、苗子和文冠果神经酸油、文冠果养生茶等文冠果系列产品。
西北文冠果基地为全国首家文冠果工厂化育苗基地,全国首家文冠果高级保健食用油生产基地,全国唯一杂交选育文冠果高产种苗基地,全国最大的文冠果育苗基地。在景泰有36座太阳能温室,500亩文冠果裸根苗基地,在兰州新区有5000亩文冠果荒山造林区。目前,成立了景泰西北文冠果种苗基地专业合作社和甘肃成福生态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西北文冠果基地被"315"评为全国重质量守信用联盟单位,被甘肃省农牧厅评为甘肃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景泰西北文冠果种苗基地专业合作社,于2011年12月22日在景泰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3620423591231467L,住所景泰县一条山镇,法人代表马成福,注册资金:800万元;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号:62042320180010。
甘肃成福生态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13年元月在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兰州新区分局注册成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362010006062654X4,住所兰州市永登县中川镇,法人代表马成福,注册资金1000万元。
法人代表马成福原来是一位关注生态的报告文学作家,由于写作《流血的石羊河》,与抗旱节水的文冠果一见钟情,从此矢志不渝研发文冠果20年。他创办了西北文冠果基地,破解了文冠果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等难题,经过杂交选育培育出了高产文冠果新品种,入选全国木本油料"一线工匠"人才库,被业界称为"文冠果杂交之父"和"文冠果产业的拓荒者",还被聘请为宁夏文冠果总顾问。原来兰州市只有一棵300年的文冠果,他带领西北文冠果基地员工在兰州新区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娃还难的荒山上种植了50万棵文冠果;原来白银市只有一棵300年的文冠果,他带领白银市干旱山区农民发展了50多万亩文冠果。他不畏艰难,开拓创新,以实践科研和宣传推广为一体,带领干旱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把鲜为人知的文冠果,干成了利国利民的新兴产业,被评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历经2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我们培育的文冠果种苗,已经走出了甘肃,扩散到了西北、东北、华北,引种到了四川、江苏、湖北等南方地区,我们的高产文冠果正在神州大地处处开花结果。
景泰县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气候寒旱,土地瘠薄、土地沙化和沙尘暴肆虐。传统农业春播秋耕,广种薄收,导致水土流失,沙尘暴频繁发生。景泰乃至河西走廊是全国太阳能资源相对富集的地区之一,是育苗育种的黄金地段,大力发展喜光的文冠果产业,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质能源是最明智的选择。
2012年春,西北文冠果基地联手中国林科院,引进中国林科院研制的轻基质网袋育苗容器生产设备,成立了国内首家文冠果工厂化育苗基地,采用当前最先进的育苗技术--太阳能温室无纺布网袋轻基质培育文冠果苗木取得成功。4月19日,甘肃日报以《景泰文冠果工厂化育苗取得成功》为题进行了报道。
2012年7月31日,西北文冠果基地与兰州新区签订了《水秦路荒山造林承包合同》,在没有浇水条件的情况下,他们用水车拉自来水先后几年共栽种了50万棵营养杯苗。现在,他们精心选育的高产文冠果已经挂果,成了水秦路上一条绿色的风景线。无疑成了兰州新区荒山绿化的排头兵。
兰州有句俗话说:在山上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娃还难!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能种活文冠果树,还能开花结果,创造经济价值,确实不容易。因此,我们要改变生态造林新思路,选择像文冠果这样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树种,这样的生态建设事业才能做大做强。既然那么高的荒山上都能种活文冠果,那么荒坡、荒滩、荒原,乃至沙漠、戈壁都能种活文冠果。
中国北方,尤其是大西北土地贫瘠,气候严寒,天气干旱,水源稀缺,生态脆弱,宜林不宜农。文冠果全身都是宝,系北方珍稀乡土树种。如果大量推广种植,可破解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经济危机三大难题,促使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和谐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做出巨大贡献。
文冠果全身都是宝,系北方珍稀乡土树种。它既是抗旱、抗寒和防风固沙的先锋生态树种,又是种植效益非常好的经济树种、名贵中药材和旅游观赏花木,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可发展成为西北最大的产业之一。它是农民朋友首选的经济树种,更是丘陵山区、干旱瘠薄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阳光大道。
文冠果的历史比人类的历史还要长,千百年来曾多次被提倡和推广,但始终没有发展起来。为何这么好的产业发展不起来呢?除了宗教、文化与政治因素之外,文冠果也存在"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等技术难题。"移栽成活难"是种植方面的难题,"千花一果"是经济价值问题。这两个难关不攻克,文冠果就发展不起来。
2016年6月3日,甘肃日报报道《西北文冠果基地突破"千花一果"难题》:初夏时节,记者走进位于景泰县和兰州新区的西北文冠果基地看到:这里刚定植两年的苗子就开始挂果,三年的果树已经硕果累累,有的果子压弯了枝头。西北文冠果基地已经突破了"千花一果"的难关,为文冠果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7月16日,新疆亚欧网报道《西北文冠果基地硕果累累》:新疆亚欧网讯(赵春玲报道)盛夏七月,西北文冠果基地,已经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只要是两年以上的文冠果苗子,枝头上都挂满了一串串果实。由于挂果实在太多,有的压弯了腰,有的压折了枝条,像这样高产的文冠果种苗,真是文冠果行业的奇迹。
2018年4月20日,甘肃日报报道《马成福和他的文冠果产业》:"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是制约文冠果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历经18年的潜心研究,他终于破解了这两大难题,为文冠果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移栽成活难'主要是没有重视文冠果的'深根性'和'肉质根'这两个重要特性。"马成福采取"抗旱育苗"和谨防根部失水两项措施,打破了"从挖到栽不能超过三天"的禁忌,大大延长了移栽时间,提高了移栽成活率。
为了培育出高产文冠果种苗,马成福精选全国56个地方的优良品种进行杂交育苗,发现哪一棵苗挂果早、挂果多,就摘下来再次育苗。这样连续选育6代,终于选育出高产文冠果种苗。
2018年4月22日,政商参考报道《马成福和文冠果之梦》(该文网上点击率超过1000万次):马成福是一位关注生态的报告文学作家,他在2000年写作了《流血的石羊河》,从此开始研究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价值的文冠果。他不畏艰难,刻苦创新,历经18年的潜心研究,终于破解了文冠果"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两大难题,为文冠果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此西北文冠果基地被评为全国重质量守信用单位。
作为西北之片旱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报告文学作家,马成福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西北。大西北土地贫瘠,气候寒旱,水源稀缺,生态脆弱,宜林不宜农。如果把西北的生态林、绿化树和经济林果改种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还有观赏价值的抗旱树种文冠果,建立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就不再是梦想。文冠果系我国北方珍稀乡土树种和木本油料树种。如果大量推广种植,可破解生态危机、食用油危机、经济危机三大难题,促使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和谐发展。
马成福的梦想是:发展文冠果,美化北国大地,带领广大干旱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解决食用油危机,健康炎黄子孙,造福中华民族!发展文冠果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
文冠果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她历经灾难却坚强不屈、欣欣向荣,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文化。她是美化北国大地的希望,她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力量,她是解决食用油危机的源泉,她是健康炎黄子孙的母乳,她是造福中华民族的神树,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宝。